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的前身是个边陲小镇,没有资源,没有资本,犹如一张白纸;深圳的今天却无人不晓,不同的是那张白纸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人均GDP全国第一,出口额连续12年全国第一。深圳,成为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著名品牌;而深圳高新区,则是这块品牌的核心。这块品牌核心的分量有多重?采访中,记者记下了一个片段:在深圳高新区,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濒滨海大道,西临麒麟路,东至沙河西路,不足12平方公里的区域创造出数千亿元的产值。IBM公司一位副总裁打趣道“:广深高速一塞车,全球PC就缺货。”  相似文献   

2.
重庆农民靠一条扁担进城务工,被人亲切地称为“棒棒军”;以“山东好汉”冠名的保安队在全国广受欢迎;此外,“攸县的哥”、“川妹子”、“长垣厨师”——这些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区近年来创出的一些知名劳务品牌已经在全国各地“叫响”。在深圳,六成“的士”司机是湖南攸县人;在河南,“厨师之乡”长垣县有2.3万人在大江南北主厨掌勺;在四川,有600多万“川妹子”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家政服务市场上………以上的种种信息表明。这些享誉全国的“名牌劳务”如今正发挥着示范效应,引导民务工者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劳务品牌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时下,高新区谈论最多的无疑是“二次创业”。从1991年首批25家高新区成立,到目前53个国家级高新区遍及各地,12年来,高新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过去的十年,高新区以平均60%以上的速度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值更是超过了100倍。面对如此辉煌的“战绩”,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搞“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隆力奇一直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尤其是日化行业强烈关注的企业。发展二十年来,隆力奇从没有品牌,到品牌价值达95_52亿元人民币;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中国驰名商标”、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佳诚信单位”、“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国名牌产品”彰显了隆力奇强大的发展后劲。隆力奇的名牌之路,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4年年初,当张裕确定2890万投入打造高端品牌“解百纳”的时候,就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的理由是在品牌拥有权还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贸然投入风险太大。果然,长城、王朝等葡萄酒公司纷纷推出防御性的解百纳产品,并极力将解百纳定位为低端产品。“解百纳”这个张裕的核心品牌正遭遇被稀释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去的2005年岁末,世界第三、欧洲第一的大型国际装饰建材零售集团百安居在深圳和北京几乎同时推出了“时尚生活馆”。与旧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店在产品系列方面,大大突出了软装饰的比例。此举无疑传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中国硬装市场的大腕百安居要向软装市场发力了。与此同时,百安居也做出了一个令所有家电连锁商家担心的决定:2006年,百安居将增加“白色家电”的销售。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对经济礼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吉林高新区明确了“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核心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特色高新,在吉林市由“快走”变“快跑”中率先“快跑”。  相似文献   

8.
世界品牌不仅是信任、忠诚、市场、效益的化身,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形象,国家实力的显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世界品牌的数量,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是低层次的,没有世界品牌的“中国制造”是没有核  相似文献   

9.
“盐桥”牌氯化钾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是盐湖钾肥实施和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今年3月,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出“盐桥”牌氯化钾申报中国名牌产品的决定。做出这一决定的依据是:1999年9月,“盐桥’牌氯化钾被认定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0年11月,钾肥公司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1年3月,钾肥公司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2002年2月,“盐桥”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相似文献   

10.
王永 《中国经贸》2011,(11):78-8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无远弗届。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没有与其同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人需要奋起唤醒“中国品牌”、迎难而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中国自主品牌屹立于世界民族工业之林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并要求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结合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我们明确了吉林高新区“十一五”规划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核心目标是: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特色高新,在全市发展由“快走”变“快跑”中率先“快跑”。  相似文献   

12.
吴建民说,他和世博有三种缘:儿时缘,他在儿时常去嬉戏玩耍的地方就举办过中国的第一次“世博会”;申办缘,他曾被吴仪称为上海世博会申办的“前线总指挥”;主席缘,他是担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发展的视角,探寻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太原,其沉浮、兴衰的逻辑主线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创新。清代,是理财观念创新造就了“晋商之都”;解放初期,是城市功能创新建立了新中国的“工业重镇”。改革开放时代,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科技创新时代:1991年,太原高新区的诞生,使其成为中西部较早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山西省惟一的国家高新区。然而,作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创新资源和能量的聚集地,太原高新区在第一轮的经济大潮中,并没有搭上这班“经济快车”。但是,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高新区将进入“二次创业”的全面提升期。太原高新区意识到不能再在后面追赶跑,这次一定要主动出击,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奏晌“全面提升太原高新区综合竞争力”的主旋律。本文记者以拙笔书写几个小小的音符,来谱就太原高新区自主创新的高亢进行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国开始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起,国务院先后批准了53个国家级高新区,并颁布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十余年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优化经济结构、凝聚人才和提供创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引导科技第一生产力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鼓励科技创新与创业,走有中国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的重要示范基地,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积极推进技术、体制和环境创新,在长春会议上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纲要),对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高新区步入了以二次创业为标志的崭新发展阶段,为高新区在十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三农"问题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荣 《南方经济》2005,(4):48-51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本文探讨如下的内容:(1)指出“三农”是我党执政和我国政府行政的四大基础;(2)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农民的根本利益:(3)我国的“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应抓四项创新工作:反哺、少取、多予、“造血”,形成“五化”长效机制,综合地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火炬计划”的实施是中国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开始,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过程中,“火炬计划”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正是由于“火炬计划”的实施,创业和孵化器在全中国尤其在高新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风险投资从种子资金到上市投资,形成了很长的资本链条。可以说,“火炬”开创了创业孵化、风险投资、高新区三位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正是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十五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计划的起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53个国家高新区(此文数据截止于2006年底,故宁波国家高新区并未统计入内)高举火炬旗帜,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视野、国家利益、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制定战略和政策,深圳高新区在实现二次创业中,提出创造“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高度和谐统一的“三态合一”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8月31日,第四届全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在新疆人民会堂召开。会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高新区协会共同主办,乌鲁木齐高新区承办。此次会议是为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方针,增强高新区肩负“四位一体”的历史使命感,推动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强高新区横向交流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20.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算少的关于中国“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论著和论文中,不乏佳作。然而,读后总觉得还不满足,不少文章“似曾相识”。原因者何?基本缘由在于雷同。多数文章不外“三段论”:一是“重中之重”。阐述“三农”问题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严重性,为世人敲响警钟;二是“社会公平”。对“三农”所处的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同情有加,批评严厉,表现出社会道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