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调控是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经济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应用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市场资源配置,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管理方式。有效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宏观调控方式,理清政府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实现各方面的有效配合,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的同时,实行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有助于弥补市场缺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框架下,我国的宏观调控必须转变为政府主要运用规范的经济参数(经济杠杆)手段,配合以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市场中介对企业实行间接调控,而要实现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应在政府职能的界定,制度创新,调控方式,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不成功、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信贷软约束是中国经济陷入“活乱”循环的根源。经济的“活乱”循环实质上反映出内在体制性症结,反经济周期性的宏观调控不具有解决体制性问题的能力,政府不着力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经济运行的“活乱”循环难以避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不可能成为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没有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有必要存在的国有企业财政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成功。国有企业改革成功可以形成企业信贷硬约束,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改进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两大主体,市场在其有效范围内承担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除了承担市场规则的监督者角色,为市场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外,往往还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手段来调控经济的运行、调节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财政政策是政府用以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几年时间当中,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的作用,确保了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关键,必须继续完善财政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深化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虚拟经济的发展应遵循高效和适度的原则,培育市场和理性的投资主体;在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建立适当的“经济虚拟化约束”;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科学的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的一般依据是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失灵。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失灵就是市场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宏观经济层面的无效率和不公平现象。本文从经济波动、价格波动、失业、收入分配问题等四个方面研究自发的市场机制下宏观经济层面的市场失灵及其危害,从而导出政府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干预作用大致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向社会提供包括法律和秩序在内的一系列公共产品,使经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一是用宏观调控手段来调节社会的总体发展。前者我们比之为“地”,后者我们喻之为“天”,政府管理的就是这“天’”和“地”,“天”.“地”之间的广阔空间则是企业自由活动的市场。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我们认为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平衡经济总量,减轻经济波动主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计划和证券发行计划,防止开发区热…  相似文献   

8.
转轨时期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的组合的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已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和分散决策权的重要主体。我国分税制改革推出后,在明显地强化和改善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又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由此引起地方政府的资金困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开放地方债券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具备了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地方债券市场的最终开放仍受到当前金融制度背景的约束。这决定了中国地方债券市场的开放注定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耀  崔锦荣 《现代经济》2007,6(9):52-54
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高需求、高价位的“双高”态势,严重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商以垄断强势制造市场需求恐慌,形成房价不断攀升的单边市场,为其谋取更大利润拓展空间。由此可能产生市场风险进而导致经济危机和覆盖全社会的住房保障问题,对政府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的积极作为和职能到位,辅之综合治理举措,消弭市场“双高”风险,实现“居者有其屋”,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法研究的“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理论模式和以往我国经济法研究的内生于政府的理论模式有着不同的国情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可吸收各自的舍理部分,立足于本土的知识资源,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出发点,着力于厘定国家干预的边界,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为重点,立足点在于树立“社会优住,个体基础”的经济法法益观,谋求经济法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构筑开放的经济法学。  相似文献   

11.
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议,进一步明确产权交易市场在市场建设中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在资本市场体系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和基础市场作用。它能够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补充,能够协调我国的“二元”财政制度宏观调控经济,补充地方经济建设“一刀切”所带来的不足缺陷,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方便、规范的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宏观调控中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此类现象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历史化根源、法律制度根源和经济利益根源。宏观调控法援引私法中的诚信原则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由于调控主体及其行为的特殊性,在将诚信原则作为宏观调控法的一项基本的法定原则并赋予其全新的诚信内涵的同时,还需要从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层面加强调控主体的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已经初步进入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轨道,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以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及宏观层面的诸多问题要求必须实施宏观调控。政府应在遵循法治、社会公平、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履行责任,注重社会公平与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需要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此情况下,政府如何实施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如何通过健康运行的市场引导企业经济行为?本文仪就此问题谈点浅见。一、关于政府调控市场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从经济职能的角度看,政府具有两重身份;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行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二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行使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保证国有资产不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宏观调控只有借助法律的形式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入WTO凸显了宏观经济调控法在我国经济法中的地位。我国应当以加入WTO为契机,建立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张耀  崔锦荣 《现代经济》2007,6(8):37-39
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高需求、高价住的“双高”态势,严重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商以垄断强势制造市场需求恐慌,形成房价不断攀升的单边市场,为其谋取更大利润拓展空闻。由此可能产生市场风险进而导致经济危机和覆盖全社会的住房保障问题,对政府宏观调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的积极作为和职能到住,辅之综合治理举措,消弭市场“双高”风险,实现“居者有其屋”.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环境从市场状况与市场主体行为两个层面约束资本市场税制运行。在资本市场状况层面,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成熟程度、市场监管制度、其他经济政策、市场管理技术系统等因素影响税制运行;在资本市场主体行为层面,投资者、上市公司、金融证券机构、政府等行为主体均有各自的经济利益,他们的行为也会影响税制的运行与税收政策的实施效力,进而影响税制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融资约束已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政府补贴被视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中“一双有形的手”,在对政府补贴与融资约束关系的分析中其信号效应常被忽视。选用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模型,探讨分析信号效应、政府补贴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可以缓解外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备信号效应;政府补贴及其信号效应对于企业的融资约束有调节作用;进一步结合不同背景条件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民营企业、非制造业行业、西部地区企业,政府补贴释放的信号效应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财政收入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我们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这个指标来反映财政在GDP中掌握支配权的大小,即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控能力的大小。表明财政收入与GDP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本以江西为例,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化状况入手,通过与经济关联要素的量化透视,提出壮大财政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西部经济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能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认为,应适时调整税收政策,加大其向西部“倾斜”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