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环渤海区域20多年来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区域的竞争力,更有效地开展区域合作,文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环渤海区域合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区域目前的旅游合作亟待加强,区域中的五省市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合作却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历史原因形成的隔阂问题;区域旅游合作的积极性问题;环渤海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必须采取相关对策:建立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整合资源,差别化开发;统一规划,打造环渤海大旅游。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区域合作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环渤海区域20多年来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了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环渤海区域的竞争力,更有效地开展区域合作,本文提出了今后在环渤海区域合作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区域合作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华 《特区经济》2008,(11):58-60
本文在回顾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合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环渤海区域合作,提升环渤海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提出了完善的环渤海区域合作机制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制约环渤海区域大范围旅游合作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促进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对策,包括强化政府作用、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构、加快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付川 《天津经济》2010,(10):33-36
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最具潜力、实力和活力的体现,也是区域经济对外开放水平最真实的体现。天津市宁河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高度重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集中体现。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几年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然后从责任意识、工作机制、综合服务、载体建设、项目质量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立足宁河县实际,提出了"三个确保"、"四个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四个不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以专利申请授权量为测度指标,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ESDA)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2001-2011年10年间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差异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区间差异发展不均衡,山东半岛区内差异最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集聚态势不明显,呈随机分布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热点演化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区域技术创新增长热点跃迁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0—2007年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指标,基于PanelData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总体来说环渤海区域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环渤海区域五省市的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效应在区域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金融市场发展走的并不是一条“市场主导”的道路,而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滞后性演变道路。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群  舒萍 《珠江经济》2008,203(7):11-25
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被视为拉动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环渤海在成功扮演这一角色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这一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各行政区域主体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规划导致重复建设、非良性竞争及不平衡发展,这些均已造成环渤海区域整体利益的巨大损失;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也造成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渤海的环境质量迅速恶化,正在成为制约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改善区域内的协调与合作,共同致力于由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型,已经成为这一地区必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和论述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以"大都市圈"理论为基础,指出加快京津核心龙头地区形成是环渤海经济圈腾飞的标志和关键,而"龙头"不强正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要充分发挥天津的特殊作用,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建设的思路,使环渤海经济圈更加绚丽。  相似文献   

11.
一、把烟台建成北方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是我国开放与发展的需要首先,环渤海经济圈的开放开发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巨大合作潜力给烟台带来千载难逢的腾飞机遇。当代世界看好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地区被认为是21世纪亚洲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各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可行性。而环渤海恰恰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区域合作工作的需要.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推动环渤海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总结市长联席会办公室2009年工作.研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合作长效机制.重点围绕筹备开好第十四次市长会议,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经与主任城市共同协商.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2009年第三次特派员集中办公会议于12月23日至25日在天津市召开.  相似文献   

13.
刘炜  陈景新 《改革与战略》2009,25(5):120-12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环渤海创意产业合作对于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对建立环渤海创意产业区域协作机制进行探讨,包括建立稳定的磋商协调机制、建立区域规划协作机制、建立产业与市场融合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现代投融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保持区域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环渤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重要作用凸显,基于这一现状,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渤海五省市区域创新能力从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创新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提高该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收获了丰硕成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成立25周年。值此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1年5月27日在天津召开,为深化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探索环渤海区域共赢发展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次会议中,各成员市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环渤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观点和新看法。本刊特将此次会议中各成员市代表的一些精彩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首先,它是滨海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次,国内区域间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已进入深层次竞争;其三,滨海新区肩负着带动整个天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责任;其四,滨海新区肩负着重建北方经济金融中心,带动环渤海和整个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锦州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制约锦州湾发展的因素和对策。锦州湾经济区蓬勃发展,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锦州湾。制约锦州湾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健全:港口建设应着力打造锦州湾组合港:锦州、葫芦岛自身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朝阳、阜新及蒙东地区腹地经济欠发达。据此.提出开发锦州湾,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对策:建立锦州湾经济区政府协商机制;统筹港口资源,制定锦州湾港口资源整合规划和发展规划;促进锦州湾临港产业发展:飞地政策、锦赤铁路拉动锦州湾腹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环渤海地区发展潜力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构建联结环渤海各地市发展力量、沟通经济信息的媒介平台,正是在这种时代需求下,《环渤海经济瞭望》杂志在环渤海地区30几个城市共同努力下,于1987年正式创刊。创刊以来,杂志始终遵循"立足环渤海,面向全国,瞭望世界,沟通信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办刊宗旨,探索全国经济形势与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契合点,探寻本区域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定位,秉持务实求真的办刊态度,在宣传环渤海、服务环渤海、振兴环渤海,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回顾了环渤海区域20多年以来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其次就如何进一步开展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了设想:在合作目标和原则上达成共识;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强化决策意识并且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刘波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13-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为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协调促进环渤海区域平衡发展,绿色是环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开放是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共享是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渤海区域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带动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