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概述了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指出了当前公众参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以在管理范围线上埋设界桩、界牌、告示牌等标志为主要形式,具有标志数量多、途经村庄多、界桩移位受限等特点,易引发矛盾,需要公众的有效参与。以苏北J县河湖划界项目为例,发现该项目实施中存在公众参与制度保障缺乏、信息公开与宣传工作不到位、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持续性不强、技术要求与地方风俗较难协调等问题,建议从参与的主体、平台、途径、内容及方式等方面构建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农村地区存在着规划环评制度不能有效涵盖、环评工作开展不力、项目后期验收及监管不到位和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在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配套完善规划环评制度、科学建立政府考核方式、实施农村地区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文化3个层面描述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归纳总结出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参与面不广、参与程度不强、参与动力不足、参与方式有限、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度不高、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环境宣传教育、培养生态公民,创新参与方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完善公众环境公益诉讼权、提高公众参与的合法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信息公开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在农村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在阐述农村环境信息公开内涵的基础上,从我国农村环境信息公开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环境信息公开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中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在整治环境污染面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一实况,提出了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从而确保公众在环境影响过程中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目标,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共参与内涵与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增多,严重污染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可以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政府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的创新,让公众了解更多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信息,通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效果。阐述了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新途径,以调动公众利用政府环境信息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的迫切需要。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促使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公众需要委托审计部门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的迫切需要。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促使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保障。由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公众需要委托审计部门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0.
冯静  杨高升 《水利经济》2022,40(3):87-92
为提高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基于MOA理论构建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模型,分析公众参与河长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动机包括水资源需求、健康需求、主人翁责任感、自我实现需求,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包括法律体系、参与机制、信息公开、物质奖励,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正向影响其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公众参与机会对参与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参与能力,再次是参与动机。从保障公众参与机会、建立公众参与能力提升机制、激发公众参与动机3个方面提出提高公众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