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付有 《魅力中国》2010,(4):134-135
2009年盛夏,河南省豫剧二团恢复上演了一部古典戏《十五贯》,我在剧中饰演的是反面小丑娄阿鼠,该剧还被郑州电视台文体频道《周末大戏院》栏目录制播出。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在看过这部戏后,纷纷赞扬我演活了娄阿鼠这一丑角艺术形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演地还很不到位,还需要对角色不断地进行认真地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技,力求把娄阿鼠这一人物塑造地形神兼备、刻画地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2.
豫剧古典戏《大祭桩》是常派的代表作。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白1960年起开始潜心探索与研究如何在常派《大祭桩》演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演出大获成功。这部戏我已经按照恩师王清芬传授给我的路子演了一千多场,无不得到专家和老师的肯定,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我也感觉到这部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也在不断地进行小的修改。  相似文献   

3.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5.
“我的爱并不比任何人的高贵,但我能给的,一定是干净和唯一的!”
  ——这是热播电视剧《满仓进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而这句经典是由“满仓”的扮演者于晓光在片场自创的。2014年,一部催泪大戏《满仓进城》在全国各大卫视引发了收视狂潮,于晓光也凭借戏中善良执着的形象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嫁人就要嫁满仓!”——女性观众们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
  时光倒转回2011年,一部《毛岸英》感动了亿万观众,那时人们认识了这位鸭绿江边长大的小伙儿——于晓光,如今,憨厚乐观的“满仓”再次走入观众的视线,于晓光又一次成了荧屏焦点。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从无名之辈到今天的家喻户晓,于晓光走得不疾不慢。2014下半年成了他的爆发期,随着《二叔》《满仓进城》两部电视剧的热播,于晓光的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6.
宁笑娟 《魅力中国》2013,(13):101-101
说起豫剧传统戏《火焰驹》,在我们河南老家,真可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大多老百姓都能有滋有味地哼唱几句!而我14岁进艺校学习的教学戏,就是其中《打路》一折,每每实习演出都能博得老师同学以及观众朋友们的赞誉好评!随着舞台艺术生活的实践,加上自身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我越来越感觉《打路》一折有其迷人的舞台艺术魅力。尤其对自己扮演黄桂英这一角色,堪称如痴如醉!剧中人物黄桂英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以及她面对艰难坎坷对爱情的那种勇敢、那种执着,每时每刻都深深地感动、感染着我,总能给我以信心、力量,也让我在求知从艺的征程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7.
辛国庆 《魅力中国》2011,(12):187-187
一个有所建树的戏曲演员,除了好的自然条件,还应该具备_一种永不言败的“拼劲”,面对挑战,只有去拼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对塑造豫剧《卖苗郎》中苗郎的深刻体会。豫剧《卖苗郎》是一出孝敬父母、歌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古装剧,在这出戏里.  相似文献   

8.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9.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6):90-90
在我们中国戏曲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要么是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贫困戏剧;要么是大投人大制作、新理念新形式的奢华戏剧。作为一名普通的豫剧演员,我个人认为,还是少排一些奢华戏剧,多排一些适应演出市场需求的演出剧目。哪一些剧目深受演出市场欢迎呢?就是那些最具戏剧特质的传统剧目颇受观众的欢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也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我们只能根据观众新的审美标准,对传统旧剧进行全新的改编,这样就能成为深受观众喜欢、市场欢迎的好戏。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爱并不比任何人的高贵,但我能给的,一定是干净和唯一的!"——这是热播电视剧《满仓进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而这句经典是由"满仓"的扮演者于晓光在片场自创的。2014年,一部催泪大戏《满仓进城》在全国各大卫视引发了收视狂潮,于晓光也凭借戏中善良执着的形象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嫁人就要嫁满仓!"——女性观众们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慨。时光倒转回2011年,一部《毛岸英》感动了亿万观众,那时人们认识了这位鸭绿江边长大的小伙儿——于  相似文献   

11.
熊怡 《今日重庆》2013,(1):47-49
过年免费看场露天电影,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虽然翻来覆去放映的只有几个样板戏,和被观众称为“三战一咔嚓”(即《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记录片《西哈努克》)的那么几部影片,但每次放映都要早早地去占据有利位置,否则银幕就会淹没在人山人海之中。  相似文献   

12.
关美利 《魅力中国》2014,(8):103-103
《穆桂英挂帅》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先生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是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的打炮戏、看家戏、保留剧目,是中国豫剧的一部经典之作,是我最下功夫从马老师那里学来的一部流派名剧,是我最喜欢主演的一部作品,是观众最喜欢欣赏的一部好戏。  相似文献   

13.
张俊杰 《魅力中国》2013,(34):74-74
2012年5月12日晚,由开封市委、市政府与我们河南省豫剧三团联合打造的新编豫剧近代戏《刘青霞》历经数月的艰苦排练,终于在开封市东京艺术中上演经受专家和观众的检阅。首演成功之后,我团本照着打造精品剧目的目标,认真听取戏剧界专家和观众的反馈意见,多次加工、修改、打磨,力争成为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好戏。作为该剧的主创人员之一,我是认真地解读该剧,然后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4.
我演秦雪梅     
璩红霞 《魅力中国》2010,(16):105-105
大型古装戏《秦雪梅》,是豫剧阎派艺术创始人阎立品先生的主要代表作。阎派艺术,本就细腻、清丽、典雅、含蓄,阎立品先生扮演的秦雪梅,又独到地使用了“仿哑声”,更为人物凭添了几分哀婉与冷艳.使后学者叹为观止。因而,当我演秦雪梅的时候,总担心观众会“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演得再下劲,恐怕也不会被观众接受,事实上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老人成灾     
筱雯 《沪港经济》2012,(7):55-55
不久前上映的一部香港电影《桃姐》,相信触动了不少观众的心灵。《桃姐》改编自真人真事,导演在不知不觉间,将香港老人院的生活——呈现出来。在戏中,护老院里的是一群被人冷落或有病而家人不能随时照顾的老人家。  相似文献   

16.
汪相奇 《魅力中国》2014,(23):80-80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而越调剧团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又以擅演“三国戏”而闻名全国。由此而被人美誉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就是越调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斩关羽》在这三出戏中都有张飞的出现。熟悉戏曲的观众都很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粗狂、鲁莽、傲慢;而又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嫉恶如仇、嗜酒如命;但凡有违桃园结义的事他是决不妥协。他的另一面颇有女性的‘娇柔、妩媚’的可爱之处。就我在三出戏中饰演的张飞,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吕颖果 《魅力中国》2014,(12):76-76
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我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巨制之一。《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的赫然标杆,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作为以善演现代戏而驰名全国的河南豫剧院三团中的一名青年豫剧演员,在潜心承继老一辈艺术家精华的前提下,我始终不忘沉淀文学素养,继而为诠释丰满精准的舞台形象蓄势待发。豫剧《家春秋?鸣凤之死》遂为我备战河南省第七届青年戏剧演员大赛而精心演绎的一折戏,着力多角度,多层次强化彰显鸣凤个性,为观众提供了对名著新的理解视角,进而实现不断超越自我的蜕变。  相似文献   

18.
薛飞 《魅力中国》2013,(28):105-105
《真假公主》参加了由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演。在北京演出时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而我演的是戏中的宋高宗——赵构。  相似文献   

19.
王海升 《魅力中国》2009,(16):93-94
有一些专家和观众在看我演出的几部武大戏后戏,好评如潮,纷纷称赞我唱、打并重,把戏演得甚是精彩,甚至认为他我当今豫剧舞台上的精打擅唱的大武生。说句实话,大武生这个称号我真不敢当,是专家和观众在对我进行鼓励与鞭策,希望我能成为豫剧舞台上的一个大武生。  相似文献   

20.
何雪林 《魅力中国》2010,(16):101-102
《秦香莲》这部戏是我国戏曲多个剧种中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仅拍成的电影戏曲艺术片就有京剧、评剧和豫剧三个版本。可见,这出戏在全国观众中的影响有多大、位置有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