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合理的分配稀缺的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调度,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做出应用的科学规划。现代经济学也就是对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做出资源上的理性选择或科学决策的科学。此篇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依据,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试图寻找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迟福林在《新世纪》1995年第5期上撰文分析农村经济改革面临的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和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十一五”时期至关重要。这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金融体制改革、大型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都是改革的难点和重要任务。改革以什么为重点。才能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动起来,确实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模式作为经济体制在财政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体制转型对财政根本要求的一种反映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体制的目标任务;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等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各级政府的攻坚任务和重大使命。为此,本文深入探讨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转什么和怎样转"的问题,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城市圈形成之后,政府之间由于治理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经济绩效的改进;其次,本文将使用Regression Discontinuity方法对城市圈的整体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辐射效应和政府治理结构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积极影响要大于集聚效应的消极影响,城市圈的划分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绩效,而且也能够提高城市圈内其它地区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十二五"时期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可能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本文分为4个部分:首先介绍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其次以世界其他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为参照,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情况做一评估,指出当前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再次着眼于"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形势,探索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方向;最后是本文小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入后改革时期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进入后改革时期经过三十年的中国改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讨论、思考、推动的改革基本目标大体得以实现。中国的经济制度已经大体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封闭经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清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就是要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这些特征包括六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转型目标;中国经济转型的社会主义制度约束刚性化;中国经济转型过程的阶段性转换;中国经济转型的措施实验性;中国经济转型的双主题联动性;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杨 《环境经济》2012,(11):4-4
“绿色经济”最初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20多年前提出的,其重点强调的是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必须把经济发展控制在资源再生和环境可承受的界限之内,既要考虑当代的可开发利用,又要考虑后代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左献军 《经济师》2007,(6):268-268,270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国内竞争进一步加剧;全省电信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只有加快转型,才能实现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股票市场的定位--兼评"股市边缘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以来的"股市困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提出了"股市边缘论".本文从企业融资决策以及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对比的视角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股票市场的定位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和融资结构中应该居于次要地位,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中国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作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市场改革所作的研究,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历史回顾和充分肯定;对中国的财政金融体系改革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并通过广泛的国际案例比较分析,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与货币区和金融市场的形成与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中国承担了来自国际国内的巨大压力,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维持,经济转型的呼声也更为迫切。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累积了一定的优势。在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中,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以期更充分地发挥优势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亚夫 《大陆桥视野》2009,(12):32-32
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特有的经济安排与时间节律。当60年的风雨刚刚飘过,中国经济也将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这是一个新甲子的起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有深化改革问题、有急迫的经济转型问题,更大更复杂的挑战,也许来自人文层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波 《财经科学》2011,(7):85-91
民生是中国城乡统筹改革实践的原动力。改革起始期,是民生呼唤下的自发改革与政策调整;改革深入期,是民生推动下的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改革攻坚期,是民生引导下的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30年农村改革历程,致使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改革的渐进式节奏相互吻合,推动着"人本"式的农村改革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