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来检验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及银行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在企业中呈现显著的“替代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货币政策的趋紧对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借款融资的替代关系的影响还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一方面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存在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微观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架构.因此,人们又把现代市场经济称为信用经济.在市场化国家.信用已成为社会上普遍认可的媒介.但是随着我国顺差逐年的加大,信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最近提出了一个信用逆差的概念,并揭示了外贸顺差掩盖下的信用逆差现状.本文主要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从商业信用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所导致的商业信用逆差.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架构。因此,人们又把现代市场经济称为信用经济。在市场化国家,信用已成为社会上普遍认可的媒介。但是随着我国顺差逐年的加大,信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最近提出了一个“信用逆差”的概念,并揭示了外贸顺差掩盖下的信用逆差现状。本文主要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从商业信用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所导致的商业信用逆差。  相似文献   

4.
5.
金融抑制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源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到企业只是完成初次分配,获得融资的企业再把资金转移给其他企业则是信贷资源的二次分配,商业信用在信贷资源二次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得到文献证实。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功能存在的制度基础是什么?基于中国独特的金融制度环境,本文识别并验证了金融抑制是如何影响并决定商业信用二次分配功能的。实证发现,商业信用的二次分配功能在金融抑制程度越高的地区表现越强,并随着金融改革发展而减弱。在国有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中,企业的商业信用二次分配功能更加显著。本文阐述了宏观金融背景是如何影响企业微观融资行为的,对当前的金融改革具有一定政策参考价值,也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生产网络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及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均向生产网络中心度高的企业集中;随着生产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间关系由“替代性”转变为“互补性”,即生产网络中心度越高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融资。在异质性分析方面,国有企业相较于民营企业,随着生产网络中心度的提高,获得的商业信用会增加,银行信用会减少;国有企业中随着生产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间呈现“替代性”关系,而民营企业中二者间呈现“互补性”关系。研究表明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网络中心度,可以有效提升总体融资规模,并且利用民营企业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间的互补关系,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辉  荣晨  潘高远 《当代财经》2022,(10):64-75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模式,在实体经济部门的产业循环中,要求资金的供给和融通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结合,即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两者不可或缺、相互兼容。从银行信用影响因素、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产融结合与企业经营效率、产融结合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对银行信用具有重要的补充特征,缺乏短期贷款的企业通常以更多的商业信用来补充,获得短期贷款越多的企业对下游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对营业收入利润率产生正向影响,而使用银行信用对营业收入利润率产生反向影响;企业获得商业信用提升了风险承担能力,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却降低了风险承担能力。因此,应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促进商业信用发展,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商业信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9.
商业信用与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锴 《经济学家》2003,(6):123-125
(1)“他信用”和“自信用”:对商业信用的重新认识考察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不难发现,无论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对商业信用的反映和监督,还是财务管理系统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以及收账政策的管理,都是针对客户方(他方)的信用状况所进行的监控和考核,而对于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公司内部管理人的工作经验或主观估计。正是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正式的信息系统来全面揭示和反映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并提供相关资料,这就必然使得人们对本企业商业信用的把握既不系统又不客观。之所以形成“他信用”单边发展的现状,我认为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0.
杨柳枝 《经济师》2009,(5):289-289
文章通过提出商业信用的发展对企业伦理的要求,立足商业信用在我国商业活动中的作用及发展商业信用的现实意义。由目前商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出在商业信用发展中除了制度因素外,由企业伦理因素形成良好的商业交往风尚是解决信用危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企业伦理促进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业务能够解决出口企业在商业信用中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和进口商的信用风险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中买方市场的日渐形成,国际保理业务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却仍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四点建议,从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商业银行和出口企业四个角度论证了我国应如何发展国际保理业务.  相似文献   

12.
建立商业信用——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公司理论把公司具体定义为一系列明确契约和隐含契约的交汇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实体。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商业信用问题竟成为干扰企业运行、侵蚀企业效益的罪魁祸首。商业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商业信用已普遍证实为企业占比较大、不可替代的融资手段.本文将从投融资角度对现有商业信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归纳,力求通过文献的整理分析使相关组织对商业信用与投融资关系形成统筹了解,为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商业信用的后续研究展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对企业提供商业信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存货压力和行业景气预期下,样本公司倾向于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进而导致商业信用水平提高;信用缺失进而对坏账损失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高雅荣  郭建校 《经济论坛》2004,(20):146-146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兴起,并很快得到发展和完善。然而,电子商务在我国却处于初始的摸索阶段,还存在阻碍其发展的各种问题。国家经贸委的专项调查发现,网络安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商业信用、法律法规、标准化、市场规模、人才等问题尤为突出。其中,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问题需要各个企业配合计算机网络公司共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信任、交易成本与商业信用模式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研究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对企业交易成本和商业信用模式的影响。以我国各省的信任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本文发现地区间信任差异将导致企业的签约形式显著不同,商业信用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地区间信任度越低,该地区企业的签约成本越高,具体表现为:企业较多地采用预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等成本较高的商业信用模式,且相应的销售费用和折扣支出也越多。与以往文献关注法律等正式制度安排的差异不同,本文不仅验证了转轨经济环境下信任等非正式制度的重要性,同时还为地区与个体间信任的传递特征提供了经验证据,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现阶段企业交易行为和地区与个体间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信用高度集中于银行,企业融通资金、银行放款都只有贷款这一种形式。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恢复了票据贴现,才使银行放款又增加了贴现这一渠道。票据贴现:理论上的优势 与现实的反差 贴现是商业信用纳入银行信用的一个动作,比贷款更利于银行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合理协调,更便于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当前资金供求矛盾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19.
徐小恒 《时代经贸》2008,6(3):21-27
外贸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指发生在国际贸易中、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来自商业伙伴的各种形式的融资,主要包括参与图际贸易的企业在生产链的各个阶段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应付票据等等,是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宣锋  王虹 《经济论坛》1999,(22):13-14
商业信用与票据市场的成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理性经济的成熟度,市场经济越发达,商业信用与票据市场越规范、越发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一般说来,商业信用是生产企业在选择信用形式时最先考虑采用的信用形式,因为商业信用无论是对卖方企业还是对买方企业都是有利的,它既有利于卖方企业推销产品,又有利于买方企业解决现金短缺问题。但由于我国早在50年代就已取消了商业信用并禁止签发商业票据,当然更谈不上票据立法,所以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一般采取"口头协议"或"挂账信用"的形式,而缺乏合法的票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