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粮食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我国的粮食流通和粮食宏观调控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如何提高粮食企业经济效益,适应新时期粮食流通发展的需要,广大粮食企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调控手段,粮食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自1993年实行放开价格和经营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这一年中粮食市场出现了几次波动,粮价上升很猛。后经国家与当地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方得以平息。这现象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放开价格和经营,粮食流通是需要宏观调控的,研究搞好粮食流通中的宏观调控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此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一、担食实行山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在粮食放开经营初期,有些同志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粮食的供求平衡由市场自发调节即可,无需政府干预。实践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在…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和商品,在我国历来就是由中央政府直接调控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逐步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只要选择了粮食市场化改革的路子,选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方式,就同样存在宏观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朝野上下已取得了基本共识。但是,具体如何改革尚须博采众议,选择并制定最优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难处着想,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配套出台。单项改革出台往往难以收效,并已为近10年粮食改革实践所证实。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调控型的市场经济。象粮食这种至关国计民生、关系重要、又长期不足的战略物资,更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粮食的基本政策只能是市场调节基础上的宏观调控或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第一,误把粮食商品特殊论当成国家宏观调控的唯一根据。有人说:“粮食的特殊性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其实,并不是因为粮食特殊重要才要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对整个市场经济而言,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倡导者。他主张把市场经济置于政府调控之下,通过政府干预去解决市场经济解决不了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对市场经济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当然应当学习。而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缺乏经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快,企业竞争力弱以及面对国际市场变化等等原因,就更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至于,国家对农业、粮食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因时因地制宜的,与“特殊论”并无直接联系。第二,误把特殊商品论当成垄断粮食经营的理论。因为粮食商品特殊论是战略物资论,他们强调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并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垄断粮食经营,以期稳定粮食市场。但垄断经营的结果,却是价格不顺,流通不畅,财政补贴增加,既不利于粮食商品化,也不利于减轻财政负担。第三,误把粮食商品特殊论当成财政补贴论。粮食商品特殊论是扭曲商品论,他们主张购销价格倒挂,用财政补贴来支撑粮食企业的经营。结果形成亏损有理、补贴...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朝野上下已取得了基本共识。但是,具体如何改革尚须博采众议,选择并制定最优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难处着想,未雨绸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配套出台。单项改革出台往往难以收效,并已为近10年粮食改革实践所证实。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而是调控型的市场经济。象粮食这种至关国计民生,关系重要又长期不足的战略物资,更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所以,粮食的基本政策只能是市场调节基础上的宏观调控或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  相似文献   

7.
对粮食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张金林,朱曙光一、实行粮食市场经济不等于“三放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粮食流通体制也要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行粮食市场经济是否等同于“放开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  相似文献   

8.
拙作《建立中国新型粮食流通体制》仅仅是笔者对中国粮食流通体制的一种设想和设计。实现这样的设想和设计需要有一个过程,包括认识和实际操作。 推行这样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前提条件是采取调控型的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或者说市场调节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因而,才  相似文献   

9.
由于粮食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一粮载百价"的客观规律性。因此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目标主要是保持市场粮价的相对稳定,避免过多、过大的价格波动。这一调控目标不仅符合广大城乡商品粮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为了进一步改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应当抓紧组建以国有中心粮店为核心的粮食零售市场服务网络,由实行连锁经营的国有中心粮店在粮食零售市场上发挥"压台"效应,维护民生安定。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不仅是我国名言,也是世界警语。我国曾经把粮食视为“特殊重要而又短缺”的商品,故而实行“计划调节”制度,保证了军需民食。现实行市场化改革,也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全世界150多个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粮食都没有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而是根据各自的国情,采用多种调控手段,作为治国安民之策。一、从世界各国对粮食采取的措施看粮食调控的必要性日本,大米实行国家委托收购,销售分“政府米”和“市场米”。印度,小麦实行计划收购,粮食销售有政府平价粮店和私商市场粮店之分。美国,对农场主实行补贴,商品信贷公司优…  相似文献   

11.
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指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没有市场何来市场机制 ,所以 ,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计划经济则是用计划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实行计划经济不需要市场体系 ,在允许“小自由”时 ,保留农贸市场和集市贸易就可以 ,不需要批发市场 ,更不用说期货市场。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调控型或管理型的市场经济 ,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如果没有市场体系 (特别是有形市场 ) ,国家就无法调节市场 ,就容易出现“一活就乱 ,一管就死”的局面。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很深刻的。那种主张粮食交易主要通过无…  相似文献   

12.
适应经济工作新常态是做好粮食工作的基础。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收购都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收购是基础,调控是手段,全省粮食工作者要用新常态的理论指导粮食流通工作,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当前四川粮食调控和夏粮收购工作。本文对如何做好当前四川粮食流通工作作了很好的阐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这是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的粮食价格,既要充分发挥粮食现货批发市场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粮食期货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粮食价格政策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对我们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粮食价格政策不无借鉴意义。本文拟对美、欧、目主要粮食价格政策作一介绍,并结合我国粮食问题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一、美、欧、日粮食价格政策(一)美国粮食价格政策美国是一个地多人少,农业资源丰富,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1992年粮食出口量9039.60万吨,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47%多。粮食贸易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武器”。与此同时,美国粮食生产又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生产过利等问题。美…  相似文献   

15.
粮食双轨价格即在粮食收购中,国家定购部分实行合同定购价格,其余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在粮食销售中,城镇居民的基本口粮实行政府定价,其余部分实行议价经营。在粮食价格形成中引入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活跃了粮食流通。但随着粮食经营市场化的加速,带着很深计划经济体制烙印的粮食双轨价格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本身具有不可克服的弊端:(一)双轨制价格加剧粮食市场价格的波动。在粮食双轨价格运行的情况下,国家定价与市场价格的相互影响成为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粮食定购…  相似文献   

16.
调控粮价如何走出困境徐时忠1994年6月,国家对粮食价格实行了购销联动,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粮食购销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政策出台以后,对稳定粮食市场,促进粮食收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几个月来销售价格执行情况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政策出台不久,一...  相似文献   

17.
江苏朱兆基撰文对国有粮食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谈几点设想:一、改革流通格局,实行计划与市场调控的分别运行。二、改革产权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确保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从改革产权关系着手,可按三种情况对待:1.在现有粮食机构和企业中确立一部分人员和实施,设立国家专营公司,作为国家对粮食计划调控,专项储备,军粮供应,抗灾抢险的职能载体。2.实行商业性经营。企业完全独立,彻底割断与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企业有明确产权;企业以利润为主要生产和经营目标;企业有生产经营自主权。3.出卖分散、…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既放开市场,又注重调控,是新时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粮食储备是政府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建立县级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粮食再生产的宏观调控李全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从根本上要求加强与改善对粮食再生产过程的宏观调控。这不是缓解粮食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保证粮食再生产这一特殊经济领域向粮食市场经济顺利过渡的重大战略举措。一、财政调控粮食作为在使用...  相似文献   

20.
粮食的市场与调控吴子丹粮食流通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找到市场机制与国家调控相结合的恰当运用方式,根据九届人大提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笔者试图通过分析现行调控机制存在的不足,讨论粮食的市场与调控相结合的问题。一、以往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