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经济周刊》2004,(22):18-18
“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瓶颈。从今年初开始,中国在多次场合要求给予中国完整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6月3日。中美双方代表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美国举行了首次听证会。“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是否是一些国家对中国反倾销提案起因?中国离获得西方发达国家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路途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3.
郁慕湛 《沪港经济》2004,(11):49-49
“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个问题近年来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不仅关系到中国及与中国经济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经济利益,更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4.
近期,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再次强烈地牵动了国人的心。 4月14日,新西兰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意味着中国在获得梦寐以求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突破。 同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切尼时,正式向美国提出了"承  相似文献   

5.
大选年“贸易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咏 《环球财经》2004,(8):74-76
历次美国大选都会集中讨论中国问题,而且历次大选都使中美关系倒退。但今年,中国对美国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威胁不再是讨论的主要内容,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对美国国内制造业和就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中国为扶植国内行业采取的贸易政策对美影响,已经上升为本届大选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却以很高的贸易依存度和庞大的外资流入,成为全球少见的高开放度的经济大国。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中,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日趋显著。中国国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就是一个证明。在西方国家处于快速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入世”谈判的情形相似,中国“入市”的漫漫长征也并非一帆风顺。继新西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国在短短两个月内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之后,6月3日,美国10位代表亮出了10张否决票。紧接着欧盟也亮出了红牌。  相似文献   

8.
继美国于6月3日经过7个小时的听证会激辩、以中国与其《1930年关税法》中规定的六条标准不符为由、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后,6月28日欧盟也出具了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评估的"初步报告",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提出中国在政府干预、公司管理、产权和破产法以及金融领域等四个方面还难以满足欧盟的市场经济标准,因此决定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至此,除新西兰、新加坡、南非、泰国、马来西亚等少数近期明确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外,我国入世3年来与其他世贸成员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以中国的暂时"失利"告一段落。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市场经济地位之争,对其对我国企业成长和经济的长远发展的影响做出评估和反思,是目前学者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欧盟日前已向中国送交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初评报告。报告称,欧盟无法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也举行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听证会,迹象表明美国近期很难承认。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为什么得不到欧美的承认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存在越来越多地限制了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替代国标准的存在人为增加了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败诉率,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逐渐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得到各界关注。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确立之前,探讨一下如何应对国外日益增多的反倾销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燃油税改革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开征在即”与“年内开征无望”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态又一次让燃油税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磨”了10年至今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燃油税的难产?长期以来,官方公开给出的理由是“油价太高”;一些反对者给出的解释是“在具体征收中还存在操作上的难度”等等。但事实上,各方利益的纠缠才是燃油税难产的主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遭遇“十面埋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了第一场听证会。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还同时正在与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多达100多个国家进行艰苦的谈判。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从“入世”(加入世贸组织)再到“入市”(成为拥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经贸关系专家周世俭描绘的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路线圈”是:澳大利亚将是下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然后依次是加拿大、日本、韩国。欧盟,最后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9,(6):19-19
继“家电下乡”、“旅游下乡”之后,“汽车下乡”即将破局。 近日,长安汽车、哈飞、一汽佳宝等车企已经吹响“下乡”的号角。但一些省份在开启“汽车下乡”之举,却给这些跃跃欲试的车企泼了一盆冷水。  相似文献   

15.
16.
林爱民 《特区经济》2007,(7):183-185
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间接地加大了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成本,为国外向我国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或确定倾销成立提供了便利,是国外对华滥用反倾销起诉的一个客观因素,但"非市场经济地位"并没有影响到我国外贸大局。就"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利弊得失,本文探讨了我国目前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环球财经》2003,(10):28-30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遭遇与中国现在的遭遇极其相似,于是,他们将汽车厂、彩电厂搬到美国或墨西哥等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并借助这次机会实现了产业的转化,走出国门。但要做到这一点,中国企业还要完成一次“蝉变”。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地位之辩——欧盟为何拒绝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道路上,欧盟无疑是一道重要的关卡。遗憾的是,此前吊起很多中国人胃口的欧盟初评报告,给予了一个否定的答案。欧盟的决定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复杂的政治因素,这对中国是不公平的。该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地位的意义所在?欧盟采取拖延战术,中国还有哪些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加入WTO后15年内,其他WTO成员方在对中国反倾销调查中仍可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继续采用"替代国"办法,这将导致人为地制造或提高倾销幅度。"非市场经济国家"内容和实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规定:"成员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20.
《环球财经》2003,(10):20-25
记者曾问一位到美国考察零售业的中国朋友,考察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