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炒了多日的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卸任一事在4月8日的临时董事会上终于见分晓:自借壳上市以来一直担任主席的荣智健辞去公司董事及主席。这是中信泰富集团的管理层继炒汇巨亏丑闻发生后首次出现的高层大地震。  相似文献   

2.
罗影 《英才》2008,(12):64-67
“澳元门”事件让中信泰富成为这个初冬里的故事主角。不过,这样的故事实在不算新鲜,四年前,惊人相似的历史曾在中国航油(新加坡)上演,时任其当家人的陈久霖至今仍在新加坡服刑。  相似文献   

3.
何春梅 《经营者》2008,(21):28-29
中信泰富一夜之间跌入谷底,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的身价也在一夜之间缩水33亿港元。这位出身名门一路顺水顺风的贵公子,这一次却在“澳元门”前狠狠地跌了一跤。  相似文献   

4.
4月,在亚洲地区最大的公司新闻,是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在香港宣布辞职,众多媒体的报道基调全是四个字——“荣家谢幕”。一向光环缠身的荣家,在危机降临之际竞得如此公众观感,实在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5.
荣智健辞任     
4月4日,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对中信泰富全体董事展开调查,警方怀疑中信泰富董事在2007年至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中做了虚假陈述。在中信泰富巨亏事件中负有领导责任的荣智健决定辞去中信泰富主席一职。据悉,香港警方当天在中信泰富总部逗留约1小时后运走了大批文件。同日,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亦已辞任,范鸿龄在其辞职函内表示,  相似文献   

6.
曾经大胆险的资本运营造就了荣智健的辉煌。同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位红色资本家不可避免地成为金融衍生品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荣智健之鉴     
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十余年的牢狱之灾.从30余年商场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相似文献   

8.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9,337(8):134-134
王家卫重新剪辑发行了《东邪西毒》的终极版。这时候,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也结束了长达半年的煎熬,写了辞职信,等待可能会有的惩罚。这时候,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迎来了两年多来上交所的第二次公开谴责,还没有像上次一样表示“我有罪,我没管理好公司”。鉴于荣老板与郭老板一东一西,义部有搞垮公司的不传之秘,故假“东邪西毒”为题以彰其绩。当然,比喻本身不可能周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郭老板与荣老板都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吴明 《企业文化》2009,(7):44-45
中信泰富套江巨亏东窗事发后,荣智健曾一度被指责“忘祖训”。对于此时的荣智健来说,“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12字祖训再也不能忘却,只可惜为时已晚。如果学学王永庆,也许不是这个结果。  相似文献   

10.
荣智健的离去并非意味着这一红色家族的落幕。留守中信泰富的荣家子嗣已然粉墨登场  相似文献   

11.
这位中国硕果仅存的上世纪真正贵族,离去的身影有些孤单.一如外界所料,4月9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狂涨,中午收报涨13.41%.  相似文献   

12.
荣智健辞职,有很多媒体认定“荣家谢幕”。然而检点荣家百年史,至少,有三次危机比今日更为惊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澳元汇率的急剧变动,如果说荣智健领导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损失惨重,那肖亚庆领导的中铝的损失比它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从市值看,曾经惊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并购案——中铝并购力拓,不到一年的时间,中铝140.5亿美元并购的股份,已经缩水到了60亿美元。但与荣智健不同,荣的投资失败带来的是人们对他的经营神话破灭的惋惜,  相似文献   

14.
应玉明 《中国企业家》2009,337(8):20-21
4月8日,老牌红筹公司中信泰富(0267.HK)创始人荣智健宣布辞去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一职,传媒和网民大都感慨万分: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红色资本家族”居然也避不开“富不过三代”的传统魔咒!  相似文献   

15.
面孔     
《英才》2009,(5):12-12,14
荣智健谢幕4月8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已辞任公司董事及主席。公司已委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出任中信泰富主席及蕈事总经理。  相似文献   

16.
当年荣智健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人物,是香港富豪和高官沟通内地的重要“桥梁”11月3日,荣毅仁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早晨7时,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内一个不大的四合院里,身着黑衣、胸戴白花的荣智健在妻儿和一大批前来吊唁的亲朋陪伴之下,集体乘车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是自10月26日荣毅仁  相似文献   

17.
董启元 《上海企业》2010,(3):97-101
她是一个亿万富姐吗?可她绝大部分资金不都是“借”来的?她不是一个亿万富姐吗?但她可以几百几十万的往外捐款、一掷“亿”金买来珠宝随意送人、随便动用一下资金都是数千万甚至上亿……  相似文献   

18.
《东方企业家》2008,(4):17-17
1985年9月,时年42岁的李金华从陕西调任进京.担任审计署副审计长,从此开始他20余年的审计生涯。1998年,升任审计长。1999年6月,向九届全国人大做《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作为他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自此之后,每年一度的审计报告,总会引发令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正是在李金华的力推下,  相似文献   

19.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9,(18):126-130
“这也是荣毅仁先生当年的办公室,没变过。”62岁的孔丹从硕大的办公桌背后绕出来,大步流星地迈向我们。京城大厦8层的中信集团董事长办公室里,除了诸如与导师吴敬琏和与几位国内国际的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外,几乎找不到张扬主人个性的陈设。  相似文献   

20.
乔一士 《中国企业家》2009,350(21):98-100
郭台铭也认识到了鸿海大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才没有打算采取甩手掌柜式的交班模式,而是制定了一个三步曲的交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