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平 《重庆经济》2006,(7):28-31
能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发动机”,是农村繁荣的“启搏器”,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光明工程。近年来,重庆市农村能源建设工作虽然经过不懈努力和长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农村能源基础差、底子薄、欠帐多、投入少、发展慢,管理工作和服务机构脆弱,农民对能源建设的旺盛需求和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缓慢的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胡威 《魅力中国》2010,(33):27-27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重要内容,广播电视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要手段,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面向广大农村群众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工具,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郭承录 《发展》2001,(2):33-34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世纪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村社会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总体目标是向“小康化”和农村“三化”发展。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小康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仍然是增加农民收入。但小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村镇住宅建设、以“三通”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素质、社会治安等都是小康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因此,在小康建设中,必须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要矛盾,大力发展农…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资金问题、动力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吕梁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推出了资源型企业帮扶建设新农村举措。实践证明,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帮建新农村是解决建设资金短缺,实践邓小平同志“先富带后富”理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西部(上)》2003,(2):81-81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信息的传递工具。然而,定边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观念陈旧,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办活办好自办节目,把党的富民政策,把群众需要的致富信息传递给群众,才能发挥广播电视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描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20个字是对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未来发展蓝图的生动写照。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免征农业税后引发的问题即是深层次矛盾的体现。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此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张琦 《天津经济》2006,(5):24-26
一、对制约我市农村市场发展原因的分析 (一)农村消费环境差是导致农村市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在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的情况一直存在,导致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大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农村市场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  相似文献   

9.
包新宇 《魅力中国》2014,(14):306-306
广播电视“村村通”是各级政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缩小信息鸿沟、解决广大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发展壮况,提出了加速彭阳县广播电视“村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经济研究》2009,(3):88-88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为切实做好这项关系到我省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解决农牧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我省“十一五”期间共规划建设2857个已通电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工程。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消除,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和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在于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坚强核心,全面落实“二十字目标”.努力形成生产发展和政权巩固的“双赢”局面。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形成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马鹏程 《发展》2008,(1):33-34
甘肃省华亭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县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多年来,以煤炭采掘为主导的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县人均GDP突破1050美元,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7%,城镇化水平达到36%,但是,受立地条件、传统观念、发展基础等“瓶颈”制约,农业产业化开发起步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民“七难”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业发展的滞缓,已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的原因及其后果,旨在引起对优化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进一步重视,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武琪 《发展》2007,(2):73-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建设新农村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仅在第二部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而且第三部分的第5条,又分别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改革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个方面专门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此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发展农村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新农村”“新”在哪里?当前建设新农村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它和建设和谐农村有什么联系?对此,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邢凤 《理论观察》2006,(4):186-187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新农村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更是“乡风文明”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反映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反映了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基本要求来看都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直接涉及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乡风文明”四个字。这表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还是农村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立彩  周宝同 《乡镇经济》2008,24(10):42-4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使得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重点研究在城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三效益”,特别通过层次分析法研究经济效益,并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出几点建议,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用地使用效率,缓解用地矛盾,加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我国才能最终建成小康社会。而在农业经济中,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占据增量的“半壁江山”。其增势代表着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且影响着新兴经济的演进过程,地位举足轻重。但是,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贷款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桎梏。  相似文献   

19.
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对于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出的具体要求。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落实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农村广播电视网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提法,最早见于党中央提出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修正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经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颁布施行。在40条“纲要”中.以半数以上的条强调发展农村经济,逐步提高生产力,并提出各主要农区预期达到的生产指标.以近1/4的条提出:做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加强农村的商品流通等内容,以1/4多一点的条,提出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化等措施,并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纲要”鼓舞了农村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