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育成本有教学支出、科研支出、社会服务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公务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缮支出等;影响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形势及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制度管理水平和效率等。应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及时披露信息,满足社会各界和普通百姓了解评价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体育设施基本建设和条件、体育教育成本的需要。高校体育教育成本构成项目应尽可能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相适应;重新测算标准生均培养成本,作为生均综合定额设置的基本依据;采取多因素拨款,引入除学生人数以外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
夏绘秦 《消费导刊》2010,(3):171-171
本文通过对香港和台湾民办高等教育分析,认为两地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教育方针、培养摸式和在校内建立市场机制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办学体制上有较大区别。香港高校大都由政府资助,而台湾私立高校占比重较大;香港民办高校国际性比较鲜明,而台湾高校的民族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均成本是高校制定学费的参考标准。要提升高校办学的经济效益,高校生均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高校中实际并没有一套统计的核算方法,高校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政府的会计准则,制定出生均成本的核算方法,目的是规范高校成本,以便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文章探讨了高校生均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高校加强教育培养成本的计量与控制,有利于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本文着重研究了基于高校为主体的年度教育总成本、和以学生为计算对象的生均培养成本两个层次的计量模式,进而提出了控制高校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收费和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迅速攀升。据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在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1387万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在270万人左右;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5%到10%,人数在70万到140万之间,数量庞大的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高校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自2007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2007年05月18日国发[2007]13号)明确指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而仅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可见资助强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落实好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是目前高校面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  相似文献   

6.
在基本支出上,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预算和拨款方式采用的是“生均综合定额”。此方法的突出特征是考虑学校类型差异,不同类型学校拨款的生均定额标准不同。由于199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这种拨款方式已无法适应现实的要求。我们认为,基本支出拨款的基本原则是公平、规范、透明,同时应考虑不同学科生均培养成本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科生均综合定额”法的基本支出拨款方式,并测算了不同学科学生的培养成本。作为确定定额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应由多方负担,包括政府、学生、家长、高校和捐赠人等。我国教育成本分担现状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及生均投入不合理、学费确实过高、学校自筹经费不佳。为此,需要采取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构建法律、政策支持体系;调节成本分担比例,实行差别收费制度;开辟高等教育资金筹集的新渠道;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源效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经费多元化等措施实现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标准生均培养成本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受到了高等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测算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是理顺财拨款和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条件。本文根据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研究了在基本办学条件下,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各影响因子的测算模型,并利用某地区高校相关资料依据测算模型计算出该地区的标准生均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文章收集2016—2019年某省属12所地方高校财务状况、科研产出等相关数据,提出高校财务状况与科研产出的假设关系,利用SPSS回归分析验证财务状况与科研产出的相关性。发现高校收支规模、政府拨款、学费收入以及学生资助对其科研产出显著相关,而捐赠收入、工资福利水平、资本性支出水平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未能通过检验。对此,文章提出拓展高校资金来源渠道,推行政府绩效拨款,健全教学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各级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日趋增多。立足地方高校,分析了地方高校财政拨款模式和现状,找出了目前财政拨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基于绩效导向从制定科学生均拨款标准,突出政府拨款导向作用,加强专业产业有效对接和完善财政绩效拨款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俊忠 《商业会计》2021,(18):93-96
财政拨款是公办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新时代,高校全面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完善立法保障,构建基本生均定额为基础、绩效拨款为主的财政拨款体制,对于支持公办高校内涵式发展非常重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的深入分析,从公共财政和公共需求理论视角探讨了高校内涵式发展与财政拨款体制的内在逻辑,提出构建适合我国高校内涵式发展需要的财政拨款体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政府财政部门和高校财会部门关于生均成本计算的差异原因,对于高职院校费用支出逐项分析,并对于是否符合间接成本计入生均成本进行了判别。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根据该校的实际资源耗费,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得出生均成本,并在计算生均成本的问题上提供了详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芸 《中国市场》2013,(17):86-87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显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的财务管理是高校资助工作势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现状,资助资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完善资助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勤工助学发展式资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深切关怀,但在资助认定中却也存在认定、举证、管理、教育等诸多难题.对于贫困生的认定需要运用有效程序,针对不同贫困生状况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助和精准管理,最终实现精准资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着债务重、办学经费不足、经费预算编制及执行待加强、资金效益意识缺位等问题,应积极化解债务、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加大专项投入、科学编制预算、推行绩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唐琳 《品牌》2014,(12):261-26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对高校贫困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高校的资助体系日臻完备,助学金成为贫困生完成学业重要经济来源,但是高校伪贫困生现象层出不穷,对高校诚信体系的构建,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造成很坏的影响,危及高校的诚信体系,使得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得不到及时资助。我们在对真正的贫困生在资助的同时,需要实施贫困生素质教育工程提升其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困扰高校管理的重要问题,而贫困学生的合理认定,是资助困难学生的前提。我们在认定贫困生时,要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注重实际的调查,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学校也应该规范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做好贫困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制订高校生均培养成本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界定高等教育学生培养成本的范围入手,从高校业务的复杂性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以及高校后勤体制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范围界定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在制订生均标准成本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自主扩招,贫困生的人数逐渐增多。国家不断制定和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并逐步形成了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多渠道的资助体系。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困境,提出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优化路径,以期国家和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预算会计的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用现行高校会计制度难以解决财务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本就固定资产折旧、债权债务、学费收入、基建项目、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以及如何统一部门预算和学校预算等问题的现状、弊端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