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花了300万的广告费,你们却没给我带来任何销量,简直一点效果都没有。你们给客户宣传的不都是精准营销么?怎么在我这里就一点儿都不精准了!” 上海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张先生在电话中对分众传媒的销售主管咆哮起来。原来,分众楼宇电视的广告给他带来的销量非常少。  相似文献   

2.
杨海军 《广告大观》2007,(4S):27-29
在中国广告业迅猛发展和声誉日隆的今天,由于中国广告人才长期的粗犷型增长方式,广告人才市场上供需矛盾集中爆发,一片哀怨沸腾。一方面广告公司哀叹“人才不古”,广告教育感慨“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广告人抱怨“壮志难酬”,大量的青年人满怀激情地步入广告的殿堂,而众多的三十五岁的“广告老人”身心俱疲地从广告业逃离。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产品同质化和产品快速迭代困扰着品牌主也困扰着消费者,品牌时代卷土重来势不可挡。但是,AI广告和大数据时代的兴起使得场景消费与各家企业生死存亡更加密切,效果广告才是良药。品效合一革命势在必行!以某体育运动品牌为例,该品牌十分重视对“效”的打造,初期将关注点更多地停留在“销售”层面。在品牌到达经营巅峰后,销量开始迅速回落。  相似文献   

4.
陶磊 《中国广告》2010,(2):37-39
“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是好广告”,这句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看看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广告吧,哪一个不是充满了商业的目的?有人不同意了,说广告本来就是带有商业目的的啊!没错没错,客户付给我们薪水,我们就要用广告帮助他们建立形象、提升销量。但是别忘了,如果消费者在第一秒就心存戒备,那么你如何在最后一秒让他们喜欢你的客户?  相似文献   

5.
刘震 《中国广告》2010,(9):87-88
经常会在飞机上翻看杂志时见到一些“非著名广告策划公司”的自我广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视频截屏图片几乎全都是代言人广告!我很疑惑。疑惑其精明,更疑惑其愚傻,最终明白了“难得糊涂”之最高境界。得道之后,有种深得其乐的醉意。因为我亲身所遇的境地是那么的典型之至!就在2010年8月4日,我在无锡拍摄了一个林心如代言的日化产品广告,这家企业一下子来了17位家属、职工代表到现场观看拍摄,并且在现场七嘴八舌地临时修改林心如的结尾广告词,其中一位亲属直言:“你就让林心如拿着产品对镜头大声说:XXXXXX……我喜欢!保证今年销量翻番!”我听后,非常严重地表示了认同,赶紧跑到场外狂吸三支烟。  相似文献   

6.
南平 《中国广告》2006,(12):92-93
医药广告的虚假率违法率之高,早已是众矢之的,迫使有关部门不断整治与“叫停”。广告的低俗化倾向也有愈演愈烈之势,那种“做女人‘挺’好”、“做男人不能一手‘掌握’的女人”等瘦身丰胸广告满街招摇,看似“女权”,实则“女奴”。而那些专治男女隐疾的医院和药品充斥荧屏,让男女老少反复接受“健康教育”。十年前,国内消费者对广告的信赖度是很高的。在1994年一项各国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调查中,中国消费者把“广告”列为了解商品品牌的首选途径,高于质量、服务、价格、销量等其他九项,也成为惟一把广告视为首选的国度。在同一份调查中,法国…  相似文献   

7.
虽然目前“盖中盖”销量依然不减,但一味追求广告数量的积累而不注重广告质量的做法,到底能撑多久?作为一个补钙领域的巨头,“盖中盖”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广告只有一个外壳却没有主心骨的支撑,实质也是缺钙。那么,盖中盖缺的钙质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全棉生活新公式,68元初体验”——即使在“震灾”期间,随便打开网易的一个网页,或许就能碰到“VANCL”(凡客诚品)这个广告,在很多平面媒体上也是如此。这家跟随PPG的电子商务服装直销企业以黑马的姿态突起,销量迅速提升,2007年10月网站上线第一天是10单,近半年时间已经是日销量“要超过6000单”。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家乡下“土特杂货店”门前竖着一块与众不同的广告板,上面写道:“本店新进一批廉价泥料花盆,盆内有疤,欢迎选购。”谁知这则广告发出没几天,便产生不凡效应,原先很少有人问津的花盆骤然销量大增。该店的自我揭短显丑的广告词,似乎有点傻,但唯其如此,才使人感到实在可信。其广告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坦诚相告,表面上看是揭了商品的短处,实际上则是通过揭短来衬托商品不妨碍使用的价廉长处。相形之下,有些广告却不是这般“憨厚”,而是一味地“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生怕暴露了自己商品的缺点,致使…  相似文献   

10.
央视黄金时段曾有一个广告片大家应该都还记忆深刻:红旗飘飘,广告演员手持扩音器一遍遍大声叫喊:“1:1:1”。这个广告被网友评为当年十大恶心广告,但正如其他被公众所反感的广告一样,只要你声音足够大,销量就会随之大幅提升,所以,“1:1:1”的叫卖声在央视被一遍一遍的叫喊着.  相似文献   

11.
吴之 《糖烟酒周刊》2007,(25):73-74
午后红茶此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尽力缩短因为广告、代言人缺失或“空挡”造成的断层期,重新燃起以前的“粉丝”们的热望,保持并扩大在目标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增加销量。  相似文献   

12.
到底广告的第一任务是做品牌还是销量?在我看来,广告的首要任务是做销量,归根到底,做生意的最终目的是要有利润,而销量就是达到利润的最基本元素。深入消费者接触点广告性质可被分为产品的附加形象、产  相似文献   

13.
刘拓 《中国品牌》2008,(5):62-69
目前,许多外贸型的家纺企业开始关注国内市场的销售提升,纷纷抢代言人,在央视打广告,可为什么,代言人请了,广告打了,销量却没有与其快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UPS的市场竞争正日趋进入“战国”时代,近百家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综合品牌实力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评价一个UPS品牌,我们试图从生产、经销、广告和用户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同时辅以一些必要的因素分析,从整体上加以评价。同时,也应该指出,任何品牌都有其“生命周期”,即具有一个产生、壮大、成熟、衰亡的变化过程,正确把握一个品牌的演变规律,才能成为市场上的“长青树”。 1.销量:根据1996年全年UPS销量调查,将销量  相似文献   

15.
国外月讯     
5月11日 全球报业面临销量下滑英报“致歉”吸引眼球 英国《旗帜晚报》在伦敦大街小巷发起一项广告“致歉”运动,一些广告牌上写着“对不起!我们过去太消极”,还有一些则为“没有灵感”、“过于自负”、“随意预测”而向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16.
安静 《市场周刊》2005,(32):49-49
“超级女声”的热播,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成就了不少有明星梦的年轻人.同时也让众多厂商眉开眼笑、财源广进。蒙牛就是这样一家:成千上万套印着“超级女声”广告的蒙牛酸酸乳包装盒、宣传单四处可见,蒙牛酸酸乳的销量激增。其品牌也变得与“超级女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广告仅仅做到“广而告之”即可,不需要设计便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它只需告诉广告受众,我的电灯就是比你的煤油好,就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便可以毋庸置疑地使产品销量扶摇直上。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下,在产品的同质化愈加严重,信息的高度爆炸,消费者理性的增强的当代社会,广告设计还能影响产品吗?二者的关系又是如何?本文将逐步解释。  相似文献   

18.
何坊 《销售与管理》2005,(12):78-79
“搜视率”型广告运作到一定的实力后,转而投放“收视率”型广告,两者完美结合,可一举爆破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明势2002年,今麦郎借“弹面”这一方便面新品类概念异军突起,搅动了方便面行业的既有格局。2008年,今麦郎凭“弹面才好吃”这一旗舰型广告,在绝口不提康师傅“味儿”的前提下,完美打通方便面欲求“弹道”和味道的任督二脉,抵挡住了康师傅十来条不同产品广告的合力围攻,取得了15亿的销量增长,对方便面行业老大康师傅发出了有力的挑战信号。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认为,第一和第二是一种竞合关系,没有对手和标杆是孤独的,你追我赶才是行业进步兴旺和让消费者满意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杨正良 《广告大观》2005,(9):130-133
2003年以来,中石化旗下的长城润滑油启动了“1+N”品牌工程。“1“指的是选择中央电视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2004,2005连续两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总额超过2亿元。“N”指的是几项大型品牌活动:请张艺谋拍电视广告,赞助神舟五号飞天,赞助F1,成为南极科考“雪龙号”指定用油,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式用油”。在央视广告拉动下,“1+N“工程顺利地解决了两个困扰中石化多年的问题:成功将中石化旗下的“海牌”、“南海”、“一坪”等其他润滑油品牌整合为“长城”,销最突飞猛进,2004年1—6月,长城包装产品同比增加了53%,高端润滑油销量更是达到100%的增长。2005年1—5月,长城润滑油的高档油销售同比增长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