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且有望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由上海和以上海为中心的周边14个城市,即沿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5个城市,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3个城市,环杭州湾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6个城市组成。从上海目前的经济辐射能力和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的经济密切程度来说,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近年经济人口发展差异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荣 《江南论坛》2006,(4):9-11
长三角是南上海、南京、镇江、无锡、苏州、常州、扬州、南通、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台州16个城市构建起来的经济协作机制,由于这些城市已经联结为一个群体,我们通常将长三角与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进行宏观比较,而对长三角城市内部差异的微观研究进行并不多。按经济总母及综合实力,我们一般将长三角16市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第二层次为苏州、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优势与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三角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八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和浙江省的七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常说的长三角是指由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由江浙沪15个城市形成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处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合部,在全球经济朝着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地区间实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复杂的课题。讨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企业集群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界定 对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界定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的16个城市,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南通、泰州、扬州等沿江8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等环杭州湾7市.广义"长三角"是指由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组成的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引进台湾金融业对杭州经济金融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和宁波六市引进台湾金融业的竞争力比较,发现杭州在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水平、居民财富、金融发展水平、对台经贸等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利用台资不足,引进台湾金融业已经滞后。根据SWOT分析,当前杭州应该采取S-O(优势—机会)战略,即利用自身民营经济发达、市场大、金融发展水平高的优势,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身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和对台贸易发展迅猛的机遇,积极引进台湾金融业。  相似文献   

7.
田敏 《经济论坛》2004,(13):33-34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三大城市连绵区之一,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人们所讨论的“长三角”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长三角地区指的是江苏省、浙江省与上海市。狭义的长三角地区仅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和舟山。本文认为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省级或者更大范围内的行政规划限制,因此本文将从广义的长三角地区出发论述长三角地区城市关系的战略调整以及芜湖市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激活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被释放。按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长三角地区15城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上海;第二层次包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和南京,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已分别超过1000亿元和200亿元;第三层次包括常州、南通、绍兴和嘉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在700亿元和70亿元以上;第四层次包括镇江、扬州、泰州、湖州和舟山。本文仅以经济总量同属第三层次、产业结构相对接近的常州、南通、绍兴、嘉兴4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南通、绍兴、嘉兴的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特别是绍兴、嘉兴两市经济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连续多年在浙江省及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9.
“得长三角者得天下”,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华投资的外商、港台商形成的一个共识。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15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及所辖74个县市。它以占全国仅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它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的经济核心区,也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率先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的重要区域。一、“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初…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罚: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浙江省(浙东北地区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长三角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9.39亿美元.占全国累计使用外资的2478%(见表1)。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际O-D高铁运营频次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三大城市群高铁网络结构与特征,结果表明:高铁整体关联性京津冀紧密,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松散;然而长三角内部高铁城市联系与高铁网络不均衡性最强;长三角东部比其西部高铁联系密切,珠三角北部强于群内其他区域,京津冀高铁流动频繁区集中在京津;省域内部高铁紧密性: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城际视角,深圳—广州、上海—南京、上海—苏州、南京—苏州、上海—无锡属于点对点间高密度联系。三大城市群高铁网络均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效应特征,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小世界"效应更明显,其中合肥—苏州—镇江—南京—无锡—六安为长三角重要辐射集群,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天津—沧州为重要辐射力的高铁城市对,上海、南京为长三角高铁网络核心,广州与深圳为珠三角核心,北京与天津为京津冀核心。  相似文献   

12.
运用Moran I指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长三角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现2002-2008年上升、2009-2013年下降、2014-2017年再上升的规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东强西弱特征明显,上海大都市圈内城市基本为"高-高"类型,南京为唯一属于"高-低"类型的城市,安徽、苏北城市多数属于"低-低"类型,苏中地区逐渐从"低-高"转变为"高-高"类型,浙南地区整体从"高-高"转变为"低-高"类型。进一步通过条件收敛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2002-2017年间长三角41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情况。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联系存在强、弱、强三个阶段。上海大都市圈内部一体化发展程度明显好于以南京为首的长三角西部都市圈。要将上海的经济能量通过南京等中心城市辐射至长三角西部地区,应依托长江以南路径与通泰扬构成的长江以北新路径,打造长三角西部增长极,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江霞 《江南论坛》2011,(8):32-32
[本刊讯]日前,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发布"长三角地区22城市服务经济指数"和"长三角地区22城市公共服务指数"。"2011’长三角地区22城市服务经济指数"的排名,前五位分别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和宁波。"2011’长三角地区22城市公共服务指数"按照产出法和支出法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无锡。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15.
邵军  杨明华 《经济师》2005,(10):267-267,289
文章在对地缘经济的概念和测评方法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空间分析,并利用这种测评方法对南京在“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中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地缘经济关系比较严峻,与上海、杭州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而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的地缘经济关系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及国际化空间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旭亮  宁越敏 《经济地理》2011,31(3):353-35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已经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积极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际化,不仅对长三角地区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经济联系、经济隶属度和国际化程度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上海仍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但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构,杭州、苏州、宁波、无锡等城市组团和与上海的联系不断加强,这种趋势将不断扩大。城市国际化异军突起,中小城市国际化充分彰显,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及辐射区、次级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三重城市国际化的空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多个中心城市,上海南面有杭州、宁波,西有苏州、无锡、南京等,它们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但是,在上海北面,迄今尚未形成经济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技术经济》2011,30(12):75-80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芳东  黄震方  吴丽敏  徐敏 《经济地理》2012,32(12):157-162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2个时间断面数据,引入通达度指数,定量分析了城市间交通通达性的便捷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测度模型,测算了基于交通可达性视域下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总量)和隶属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交通可达性整体上较好,呈现明显的提高态势,2个年份的可达性数值分别为0—6.577h、0—5.520h,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加强,突出表现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对外旅游经济联系增幅较大,以此提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圈的空间整合策略。针对时间距离视域下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较好地反映了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旅游发展,对于妥善处理城市旅游经济竞合关系,缩小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界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了包含城镇化、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社会福利、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采用2003—2010年的数据,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熵值法测度,并对其可持续性进行象限图评价,最后结合子系统的得分及权重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杭州、常州、苏州、湖州、嘉兴五个城市的城镇化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较高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都属于大型城市,但上海、南京城镇化由于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而杭州、苏州因资源环境的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3资源与环境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整个区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子系统演变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不同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