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广东省城乡界线日趋模糊.传统意义下的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区分El益困难:同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呼唤农村客运普及与公益性服务一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广东省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广东省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对于如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东省城乡公共交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礼会具有晕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客运交通、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工程。该文在分析农村客运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客运交通的出路在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并讨论了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鹏 《新西部(上)》2007,(5X):17-17,49
发展农村客运交通、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配套工程。该文在分析农村客运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客运交通的出路在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并讨论了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村客运公交化及城乡公交一体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客运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农村公交的公益性分析着手,回顾了农村客运的四个发展阶段,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客运完全市场化具有明显的市场失灵特征,政府购买是回归农村公共客运服务公益性,实现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广东省城乡界线日趋模糊,传统意义下的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区分日益困难;同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呼唤农村客运普及与公益性服务。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广东省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广东省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对于如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广东省城乡公共交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海丰 《中国经贸》2010,(20):70-71
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对于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交流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应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同时从加快城乡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制订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道路客运站场建设;大力扶持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加大城乡道路客运市场管理力度等诸方面采取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城镇化率、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以及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等指标对安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近10年来安徽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上升,但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仍相对落后,不同地区城乡差距明显,整体转换难度大。因此,必须把握城乡统筹发展机遇,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推进城乡产业互动融合以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迈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4,(3):62-6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出行频率的日益提高,原有农村客运班车因为发车时间不准、班次密度低、安全舒适性差、票价较高等原因,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方便、快捷出行的需求。加快农村客运班车的公交化改革,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发展成果,成为了广大群众越来越高的呼声。余姚市在宁波各县(市)区中率先完成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为提升广大农民兄弟生活品质注入了充满活力的交通新能量。  相似文献   

9.
“一号文件”第5条“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第16条“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提出加大家电、汽车下乡力度、推动建材下乡、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等等。新“三下乡”的政策初衷,在于让农民得实惠,让经济得发展。而落脚点,仍然是城乡统筹这盘大棋局。  相似文献   

10.
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农村,经营立足点在农业,服务对象是农民,建立新型供销合作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顺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积极开拓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变化的生产、生活需求,在推进城乡资源优势互补和城乡社会协调发展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教育群体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农民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使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就是在明确农民教育在服务边境一线、民族“直过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中的优势,为边境一线、民族“直过区”脱贫致富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培养人才、服务国际大通道建设提供人才、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输送人才;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政治使命,下移服务重心,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农民教育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适应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发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缩小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和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源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既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源.那么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而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李明 《中国经贸》2010,(20):120-121
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必然阶段,是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也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差距缩小,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过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呈加快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比如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城乡二元体制尚未破除,城市带动农村的作用不强等制约因素,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求紧迫。“十二五”时期,坚持以解决“三农”问题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开科 《魅力中国》2011,(21):185-185
近年来,在“村村通公路”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推动下,盘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较为方便的地方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这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村社会文明,使盘县人民走上全面小康,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物流、客运等运输业的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龚锋  卢洪友  卢盛峰 《南方经济》2010,28(10):35-48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受益”的三维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服务投入差距、产出差距和受益非均衡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城乡地区普通初中和小学师资力量的差距以及义务教育服务的生产效率差距,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产出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产出差距以及城乡居民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差异,又是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服务受益非均衡的重要原因。据此,本文认为,应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充实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强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服务的偏好强度,最终实现从多维的角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服务的统筹和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增进城乡居民权利均等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路径是推动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探索建立起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肖良芝 《中国经贸》2016,(19):47-4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下,市域道路交通的基础类设施等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推动了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意义后,针对当前乡村客运交通的现状,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思路,从而为广大的出行者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其与全国的差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选取城市化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作为衡量指标,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系,初步构建二元结构指标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改革开放后甘肃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轨迹,以期对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定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和路径选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维才 《山东经济》2010,26(4):101-106
与许多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计也沿袭了城乡分割、城乡分治的二元化思路。这不利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也不符合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规形式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保障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一体化;与此同时,通过完善《选举法》,赋予城乡居民平等选举权,从政治上保障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