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以体促农、以旅兴农、体旅农融合发展”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政策支持、科技进步、人才回流、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体旅农”融合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以农为基,以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要目标,进一步规范治理模式,挖掘文化内涵,培养复合型人才,繁荣产业市场,共建生态乡村,加速促进农村、农业、农民与体育旅游深度协同及内生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线性加权集成法测度2011-2019年乡村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得出各个地级市2011、2014、2017、2019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利用ArcGIS软件将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级,分析在四个时间断面上地理位置分布及演化特征。本文认为安徽省16个地级市乡村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乡村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在2015年后有所降低,高水平耦合度从北部逐渐转移到东部和南部。虽然耦合协调度上,合肥、芜湖、马鞍山处于中级协调以上,但全省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提出在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上,政策制定应该因地制宜并适度向西部、北部倾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方面成绩显著并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乡村旅游振兴中面临的困境,从战略管理理论角度出发,构建"文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振兴模型,提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促进产业融合,优化产业链;传递特色文化,增强吸引力;发展创意旅游,引领新消费;制定相关政策,助力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的协调高效发展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时序立体数据因子分析法,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全国统计数据构建两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试图从宏观角度探究这一时期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8—2018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金融长期处于拮抗耦合状态,而绿色金融长期发展滞后是制约两系统耦合度提升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内部结构失衡是导致绿色金融长期滞后的关键所在.据此,提出要优化绿色金融结构、加强绿色风险控制、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多管齐下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推动两系统协调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旅游产业与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论文运用耦合协调理论,探究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江西省2000~2015年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各指标的相关数据,计算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得出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类型。结果表明:2001~2015年间,江西省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不断上升,制约三者耦合协调度提升的因素由旅游产业变为生态环境。由此提出推动绿色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其核心吸引力是特色乡土文化。本文分析乡土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构建耦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浙江省衢州市为对象,实证分析特色乡土文化资源丰裕度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于其乡土文化资源丰裕度。应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将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融入旅游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活化"乡土文化,扩大乡村旅游宣传的乡土文化元素,培育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带头人"队伍,开展农户旅游开发与经营培训,提升当地居民旅游开发参与度,促进乡土文化利用与乡村旅游和谐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本质上说,乡村旅游就是农业生产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体",以农业作为载体,以旅游业作为开展形式,一方面实现了旅游业向农业生产的延伸,帮助农民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市场。"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与农业电子商务相融合,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协调进步,笔者结合这两方面内容包括的要素,提出有效地融合策略,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2010~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莫兰指数对其测算结果进行效率评价。研究发现:(1)绝大部分省份的绿色金融指数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数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较低;(2)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和DEA效率评价整体上均处于逐年增长态势,且大部分省份的增长态势趋同;(3)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且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6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速度滞后于乡村振兴的步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演化为轻度失调,但良性改善仍建立在颉颃阶段的基础之上;大部分省份两系统的耦合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仍未跨越颉颃阶段;各省耦合协调关系以轻度失调为主;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态势增强,在空间上呈现高值集聚与低值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近年来,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就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做了分析,以期推动湖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莫壮才 《海南金融》2012,(10):82-84
“农+旅”信贷模式,是一种依托农村社区农业、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针对解决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以“农+旅”项目为融资平台实现市场化运作的信贷模式,在海南新农村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大有作为。推广该模式须解决四个问题:与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接问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项目融资能力问题,创新信贷品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要以农业为中心拓展多种产业,包括做强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服务产业。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在政策上继续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政策,通过政策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兴旺,实现由城乡一体化向城乡融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探究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对于提升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匹配度、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作用的内在逻辑进行机理分析,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以及BVAR模型对“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这两个系统能否融合发展以及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加强,融合协调发展优势明显。从具体路径来看,目前绿色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较大,通过提供资金和风险补偿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较强,能够扩大绿色金融需求,并促进绿色金融创新。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渠道并未完全畅通,建议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内源动力、加大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覆盖率和创新力度、完善绿色乡村项目的认证评估标准和体系、扩大绿色金融教育普及度。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的绿色金融对略显疲态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融合程度、区域异质性差异何在。本文采用熵值法赋权、耦合度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研究2009-2018年我国四大区域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水平,结果发现,两者间的耦合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总体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各地区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间的耦合度和经济增长之间越来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一致性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两者间的耦合度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呈现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两者之间耦合度的空间聚集性在不断减弱,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断加强。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应继续保持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补贴,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对东部、东北部地区企业应完善环境监督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政府为了支持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给予了许多财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不少的挑战。文章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何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指出乡村文化旅游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作为共同富裕的研究切入点,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方法对绿色信贷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创新构建了绿色信贷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内在机理模型,得出了以下结论:(1)绿色信贷要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就需要制度环境、绿色产业发展、产业利益联结、企业家、配套支持等五个核心范畴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2)制度环境为绿色信贷的介入创造了合宜的外部条件。(3)绿色高值农业与农旅产业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带动农户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分享产业发展红利。(4)地方政府配套措施有利于增强绿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注重园区平台建设,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社对接”,培育休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以“农业+园区”模式、“农业+旅游”模式、“农业+电商”模式、企业带动模式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联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支撑不足、产业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薄弱、主体培育不全的不足。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要加大政策支持、保障要素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引领、培育融合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是财政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机制。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集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担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支持县域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担作用。中央对农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普遍面临着“去担保化”的挑战,即银行可以直接向客户发放贷款,无需农担机构担保。农担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机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担的发展趋势与经营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存在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保障的需要,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因此,研究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01~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数据为样本,重新构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2001~2013年我国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二者的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二者的协调度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变;就区域而言,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耦合度一直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是中度协调关系,而中西部地区耦合度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是低度协调关系;就省际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省际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2001年中度协调的省份有9个,而2013年为19个,2001年低度协调的省份有18个,而2013年为7个。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格局也由2001年从东到西递减的“T”型格局转变成2013年较为均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