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存在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各方面协调配套改革的不平衡性、滞后性,致使各项国有企业改革措施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同时也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逐渐暴露的深层次矛盾的进一步解决。为此,未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应注意搞好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以及外部环境诸多方面改革的协调配套关系,既要使国有企业微观制度和宏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统一,协同推进,又要综合考虑相应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国有企业现状的论述,剖析了国有企业改革困难的原因,进而从产权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正进行着一场脱胎换骨般的产权制度改革,并在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改制形式和成功经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也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扈红 《企业家天地》2009,(4):104-104
一、充分认识加强改制企业党群工作的必要性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既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负担与社会再就业矛盾的有效途经,也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精干壮大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章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实现资本积累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就一般的国有企业而言,实现资本积累仅仅依靠单一的股份制改革方式是不够的,必须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增量资本的积累,也要重视存量资本的集中。增量资本积累的途径,一是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股份制改革,二是允许银行对企业投资。存量资本集中的途径是实施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6.
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又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今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骓点。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密不可分,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的作用,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资本市场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试图在国有企业内部寻找解决激励治理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经营的短期激励,但对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从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无可回避。乘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无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权理论的角度看,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有国有企业改革都会是产权改革。由于产权与竞争是市场经济理论中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两个范畴,因此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其核心问题在于构建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而创造竞争的环境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功的重要外部条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所导致的部分国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私有化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必然和合理性,但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由它的主要特点——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两权分离使企业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对策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两者的潜在利益一致,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待遇过低而权力过大,是阻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原因,只有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本文对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承包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必要的过渡形式;租赁制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是企业制度改革的一种辅助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必须将国有企业塑造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然而 ,随着改革条件的变化 ,国有企业存在着巨大的改革成本。以债转股作为切入点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国有资产质量,必须赋予国有企业任免经营者的充分权力,确立董事长在国有企业中的权威地位,理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来更多的新矛盾。如何规范、制约这些问题,内部审计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深化改革程中,重视审计的作用,加强审计监督就可能避免改革出现失误,减小改革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对依法保护国有企业职工在企业改革中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管权,保障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中,如何确保职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这一根本利益,这是一个事关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要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把握好国企改革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是通过国有企业的产权置换,实现国有资产的战  相似文献   

18.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需要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企业财务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分析是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分析框架,对政府、经营者、员工在改革过程中权利地位的演化,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历程中所蕴涵的利益相关者逻辑,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借助于市场环境的改变,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度与谈判能力,优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应从探索多样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入手,推进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与发展,这样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有企业财会改革起步,并初见成效;1993年7月1日至今,国有企业财会改革全面深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00年,国有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应采用“四制”模式;国有企业经营应利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应有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