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会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金融理念意识,而且会改变金融业的服务方式、产品营销方式和交易管理方式;金融业的竞争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将使金融业出现集中化的态势;随着更高形式的经济整合、经济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将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金融市场的全球开放、网上银行的全球服务,将使金融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网上银行和网下银行的多方面竞争与挑战。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外国金融机构大量准入,对中国金融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惟有积极竞争与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加入WTO,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将日趋加快,我们只有紧随国际潮流,加紧研究开发新的金融衍生品,才能迎接金融全球化的挑战。而股指期权作为西方已发展成熟的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品,未来将成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下一个亮点。 一、关于股指期权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虽然有五年缓冲期的保护,但我国金融来仍将首当其冲,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建立和完善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激烈竞争的环境当中,由于受到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使人民币呈现出逐渐升值的趋势,但汇率长期上下波动,会对我国各企业以及整体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如何科学合理地规避汇率风险,已经成为了我国众多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主要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目前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大会,谨在此对“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自成立以来,立足于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发展与结合,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金融业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新的产业部门之一。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金融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更是息息相关。我国即将加入WTO,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压力,人才和科技将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在新的世纪,必须  相似文献   

6.
喻海燕 《开放潮》2003,(8):59-60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国在加入WTO后面临着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的难题:一方面要扩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又必须减少开放后的风险。这决定了现阶段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双重特征:即在金融服务自由化的前提和框架内实施金融有效保护。可见,我国金融业如何多角度来进行有效的保护,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所谓金融的有效保护是指我国加入WTO后,或在金融服务业自由化过程中对国内金融体系进行合理适度的保护,以避  相似文献   

7.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必将融入到国际市场这个大环境中,国内市场竞争将演变成国际性竞争。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入世”给我们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蕴涵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的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防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危机境地,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8.
金融工程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球金融的创新发展起来的。当前,我国金融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建立金融市场化体系;健全国家金融监控体系,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金融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金融部门的运营水平;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努力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工程的创新力度,不断增强金融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相关部门的合作,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金融工程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燕  付丽芳 《特区经济》2007,226(11):77-79
在金融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经历了加入世贸后的第一个五年期在中国境内享有国民待遇,由此给中国金融机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但无论一个五年承诺期,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是机遇还是挑战无疑都加深了金融服务业的风险,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金融立法监管以及法律风险的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入世协定书中有关金融市场开放的承诺将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开放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薛严丽 《山东经济》2004,20(4):63-65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金融业来讲,将面临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金融运行将置身于一个更为完备的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之内。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入WTO后的5年内,与其他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这对我国银行业将会产生较大冲击。面对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转交观念、转交机制、加强管理以及改善市场等方面予以应对。其中,机制转变的一个着眼点就是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宋艳林 《改革与开放》2001,(12):42-42,39
<正> 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同时,这又为国有商业银行迎来走出困境的契机。一、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抵御冲击的情况分析1、加入WTO,银行业开放的缓冲期根据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双边协议(按非歧视性原则,此协议适应WTO其他各成员国),加入WTO后两年,外国银行可以与中国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加入WTO后五年,外国银行能够与中国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地理限制和客户限制都将取消。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银行业对外开放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先开放外币业务,然后开放人民币的贷款业务,再开放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后,对我国金融业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挑战大于机遇。因此我们应对措施是:加快中资金融企业的改革步伐,提高参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充分利用货币政策,营造良好的金融宏观环境;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推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的进程;加快实现证券监管标准的国际化,切实保护股民投资者的利益;全面清理和完善金融、证券法律法规,为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总之,只要应对措施落到实处,我国金融业就能渡过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并保证我国现代化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4.
周丽华 《新疆财经》2007,(2):54-56,24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国外金融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的精神指导下,探讨在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下我国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已迫在眉睫。金融控股公司具有全能银行模式和分业模式的特点,可以兼顾效率和安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金融混业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即将加入WTO的严峻形势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央行职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孙吴县支行的一些同志对金融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整理编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鸣 《辽宁经济》2006,(9):44-44
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发展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国际化趋势及我国加入WTO,要求我国应顺应国际潮流,大胆借鉴、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我国金融工程建设。从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形势来看,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具有必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网上银行、移动电子支付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带来的常见产品。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影响。让商业银行在信用管理、信用风险、盈利风险、监管风险等方面均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探讨和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WTO、金融深化与民营资本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宪  刘文军 《理论观察》2002,(3):118-120
应对加入 WTO带来的严峻挑战、推动金融深化是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历史课题。我国金融深化与民营资本的成长应当相伴而行、相互促进。这种相互促进可以外化为两个方面 :金融业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民营资本向金融业推进  相似文献   

20.
马冬 《中国经贸》2012,(4):71-72
随着我国利用外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债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来规避外债风险已显的颇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企业在涉外融资活动中面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揭示了企业对所属外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金融创新模式下的金融衍生品是企业用于外债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