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方翻译理论众多,有二分法、三分法、对等理论等。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分析以及对“综合法”实质内涵的分析探讨,指出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翻译实践界都应以综合法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从翻译的文化本质入手,以70年代西方译界出现的“文化转向”为背景,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理论作为依据,从功能对等的概念出发,去探究翻译对等的实质和不同的文化语境下运用的多种翻译策略,找出最对应的功能对等模式,达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的研究有局限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假说”理论和性别差异心理学理论,提出“翻译实践中存在性别视角”的假设,并通过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次性别隐喻翻译实践实验初步证实了这个假设。  相似文献   

4.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是翻译界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入手,研究了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理论原则和翻译方法,探讨分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在中文译本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对传统翻译研究的一次进步,它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念,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翻译,鲁迅有着独到的见解。早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就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理论思想,在这一异化翻译观形成过程中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及鲁迅翻译策略中的政治取向。通过分析鲁迅的异化翻译观的形成,为鲁迅翻译策略的研究提供多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翻译界对诗歌是否可译的争论主要源于强调原文与译文在意义和形式上的完全对等,有一定的局限性。诗歌翻译应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译文读者为重心,实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即语义翻译是前提,交际翻译为目标,并侧重于交际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尤金·奈达(Eugine A. Nida)和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西方译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在国内译界也颇具影响力.他们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翻译方法,开拓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途径;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勇于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理论.从翻译的性质、翻译的方法、译文的评价、翻译与语言、翻译与意义、文本类型与翻译、翻译与读者、翻译与译者等十个方面可以看到两人的翻译理论具有不同风格,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而且对翻译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综述自“信达雅”翻译标准提出来之后的各家各派对翻译标准的争论,包括“五四”时期的理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理论乃至现代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翻译理论,之后提出了自己对翻译理论不太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本雅明《论译者的任务》中“纯语言”、“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忠实”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本雅明独特的理论否定了读者的主导地位,指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笔者认为,不能将传统的“忠实”原则,“原文至上”的译论观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应客观地看待翻译中的可译与不可译、“忠实”与“等效”原则。  相似文献   

11.
作为翻译活动的两种基本的指导思想,归化和移植在译界一直都受到重视,但是也很容易引起激烈的争论。针对大部分人极力推崇移植法,而鲜有人支持归化法的现状,笔者从社会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对归化与移植各自的优劣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翻译的具体实践,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一种归化,归化与移植二者并行不悖,都能够为翻译活动服务。有时候,归化甚至比移植能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研究是翻译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界提出的种种翻译过程经验或模式的总结和简评,重点介绍从心理角度探讨翻译过程的理论模式,指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一个认知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翻译活动既受到译者主观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水平的影响,也受客观方面译文的接受条件与环境的影响。不分翻译主体、翻译对象以及译文读者,主张在翻译领域统统以“描写性翻译”取代“规定性翻译”必定导致在翻译学上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法对翻译理论提出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翻译批评是联结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重要纽带,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建构具有举足轾重的意义。商务英语翻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审视当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茁了在翻译教学中开展翻译批评,对改进现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翻译现、建构翻译理论体系、培养对原文和译作的对比和赏析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语由于其丰富的化负载,历来是翻译工作中的难点。可译还是不可译?怎样译?译界更是众说纷纭。本以关联理论与有关等值原则的理论为指导,讨论了关于习语翻译中所碰到的化负载问题,分析了有关习语可译性问题与如何有效地应用翻译技巧处理习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被国外译学工作者用于对翻译活动的解释与指导,90年代后期关联翻译理论开始在中国得到关注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对关联翻译概念解析、理论建构、应用实践以及局限性的研究发展情况,同时提出了对国内关联翻译研究现状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忠实观”的束缚下,“隐形”和“透明”是译者所要遵循的规范,也是其努力追求的境界。在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走到了一起,译者主体性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从翻译理论到翻译实践。女性主义译者开辟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甜 《企业家天地》2009,(11):195-196
伦理学界普遍认为,翻译作为一项涉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活动,就必然应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于是便有了翻译伦理的探索。本文尝试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透视当代西方各学派的翻译理论,分析、阐释各学派的翻译主张中蕴涵的翻译伦理思想:语言学派和科学派侧重于语言层面上的字、词、句一一对应的再现伦理;文艺学派突出再现原作的风格、修辞、神韵等艺术现实的再现伦理思想;翻译研究学派则看重翻译过程中各利害关系之间的交际、服务伦理思想;功能学派、交际学派、解构派的翻译活动中,分别诠释着对原作者、译文读者、出版商、赞助者等多方负责的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及基于“存异”规范的伦理等多元的伦理思想,最后,各学派的译者都以承诺的伦理来协调各种伦理思想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于中华五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出来,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拉动GDP并且是绿色GDP的重要力量。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旅游文本需要被翻译。然后受困于各种主客观的因素,当前的旅游文本翻译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就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理论引出话题,对功能翻译理论下的旅游文本翻译进行分析,为今后我国的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贸英语翻译的“忠实”与“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贸翻译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与外贸背景知识和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过程。现代外贸英语具有完整、简洁、具体、正确、清晰的特点,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和“变通”原则,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