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国际、国内经济动荡,市场变得愈加复杂,风险无处不在,我国银行面临的环境越来复杂,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金融创新,并能较好的规避风险成为社会各金融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首先论述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创新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在金融创新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3.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与金融创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规模持续膨胀的背后反映了变相扩大票据的融资功能,虚增存款和贷款规模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各主要商业银行开始控制新增客户和信用级别较低客户的风险,对敞口票据加强监管,不过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仍有一定差异,金融创新也存在较多空白。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风控升级的节点.本文使用2008-2018年中国68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降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水平;(2)市场势力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市场势力的增强,银行风险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并且目前市场势力的提高导致银行风险降低的效应占主导作用;(3)整体而言,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银行的市场势力,导致银行风险水平下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势力更强,其风险水平下降,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减弱,其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国170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数字金融对股份制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数字金融通过影响银行收入结构来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数字金融-收入结构-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银行竞争度提高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主动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但对数字金融与银行被动风险承担关系的调节作用无效;宽松货币政策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金融监管的风险约束有效。该成果可为防控中国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72家商业银行2006-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在资产和负债选择上的风险承担代理变量,运用GMM方法,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完整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整体上看是存在的,且受宏观经济和微观银行特征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行为上,而非负债选择行为;另一方面,银行资产风险承担上升会引起信贷投放增加,而负债风险承担增加会鼓励信贷投放减少。这意味着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货币政策非中性。因此,我国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货币政策设计时,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快速发展,银行业也逐步与网络科技形成了整合,这一过程必不可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基于风险视角探讨金融创新与电子银行的整合十分必要。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了经营电子银行的风险、对银行管理者的影响及改革建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发展迅猛。在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会计风险也随之日趋增大。一般地说,人们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资金、财产、信誉蒙受的损失,以及将损失所期待利益的可能性,称为金融会计风险。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金融会计贯穿于防范与抵御金融风险的全过程,是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不可缺少的一道有效屏障。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看每一次的金融创新都会给当时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同时这也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考验.经济的不断变化是把双刃剑,既存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具有阻碍经济进步的阻力.虽说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对于我国来说,研究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是有重大意义的.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起的作用微弱,尽管相关部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当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来说,即使有金融创新的刺激,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对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并不深入.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影子银行的概念在不同金融结构下具有不同的涵义。总体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欧美国家有本质的不同。虽然中国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的特征,但总体上已被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内,并不具备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高杠杆和期限错配的特征,同时其规模和风险也尚未对系统性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应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对这些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和功能效率分类讨论,采取不同的风险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促进金融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融合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脆弱性理论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一直沿着关注经济基本面以及重视外部冲击两条线索发展,前者采取宏观分析范式,后者采取微观分析范式。自80年代后期起,两派理论开始逐步走向融合:为关注经济基本面的脆弱性理论建立了微观基础,同时“太阳黑子”也赋予了经济基本面含义。金融脆弱性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则在分析框架中引入了政府,以及政府对经济主体决策的影响,从而找出了金融脆弱性的政治和制度根源,具有了更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银行金融业虽然是高风险行业,只要监管到位,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很多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都是可以避免的。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要防范各银行金融机构的集中度风险,集中度风险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监测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C)。基于此,本文研究不同所有制结构的商业银行将如何调整影子银行业务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证结果表明,当金融压力上升时,相较于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差异与两类银行对影子银行这一风险业务的调整有关。当金融压力上升时,国有银行会显著减少影子银行业务,而非国有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不会减少。本文提出了国有银行的双重职能这一观点来解释实证研究的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一体化:中国的银行改革与金融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际金融一体化势不可挡 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金融自由化发展,放松外汇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前提下,金融国界在逐步取消,加之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务中,克服了地区、时差的障碍,金融交易可以在24小时内在任何市场进行,跨国之间的资金转移也只是分秒之问的事情,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欧洲货币市场和亚洲货币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使得某些国家的国内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的利率结构透过欧亚两个货币市场的中介作用而变得具有高度同质性;二是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国际贸易、海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的增长日益融合,形成相互依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金融结构、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银行以及其它相关金融机构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说我国的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其本身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管仍存在许多漏洞以及风险亟需相关人员去解决与发展。本文要对如何加强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为以后我国银行金融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管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