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干什么的?按照老百姓的解读,往往把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搞错,甚至一些地方官员也没有理清这两个科学院的区别。当然,最为极端的是曾经有人把中国社会科学院误读为“社会大学”。当时,我们在读博士,去申请学生乘车优惠,管理部门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社会办学,不能享受此待遇,搞得大家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对赵家祥和成保良同志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的使用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成保良同志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赵家祥同志的观点,但是他们二人都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用来指称未来社会的用语,在内涵上并没有差别。他们都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但是实际上,马恩所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概念上一直是有区分的,而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说法的也不是列宁,恩格斯早就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社会主义社会”一词了。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物质上的“富足”、精神上的“享受”。然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地球的“超负荷”运行,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此后,健康、协调、可持续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实践“三个代表”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钞晓鸿先生的新著《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经济》一书,于2004年6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该书32万余言,分上、下两卷。她是作者积10余年心血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史部分成果的汇编。上卷为“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变迁”,收录论文5篇,即:“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以清代汉中府为例”、“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台湾故宫‘史馆档’与《清史稿·灾异志》”、“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下卷为“明清以来的商业、人口与农村经济”,收录论文8篇,即:“‘陕商’主体关中说”、“明清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大陆桥视野》2005,(10):2-2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企业公民”具有经济人和社会人的双重性格,承担着相应的商业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企业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所谓“社会性别”(gender),主要是用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别”(sex)概念。这种区分意在说明,“男女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所决定,而是由社会文化所规范的。”社会性别理论的一个鲜明之处就是不孤立地研究女性,而是更强调对社会文化的互依。因此,面对当前多元、多变的社会来说,我们只有用多棱的社会性别视角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分析和把握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从社会经济制度和从社会生产力两个角度来看时代 1996年5月3日,我在中国太平洋学会召开的“太平洋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文明的亚洲和亚洲的文明》的发言。这个发言超越会议的主题,讲了一个从社会经济制度的角度来看时代问题。我这个发言有两个部分:“书面发言提要”和“口头说明和补充”。在“书面发言”中,一开头就宣布“我们来这里讨论的是时代性的问题。”紧接的是提出问题:“什么是当前时代的质的规定性。”然后从19世纪说起,概括叙述近200年世界历史的演变,19世纪是古典的资本主义在征服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必须“以人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目前安徽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未享受“市民待遇”,城乡“两栖”,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这是城市社会治理的“肠梗阻”。课题组拟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安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多种因素,期望创新城市的社会治理,改革政府的体制机制,探寻有序推进安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社会保障被喻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公民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受理了一起特殊的公证:一保洁公司老板为了挽留因担心领不翻工资要求辞釉部门经理,而签订“在任何情况下绝不拖欠工资”的协议,成为全国第一位与员工进行公证的企业老总。 通过这件事,促发了我们的强考:在我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得翻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享受翻了市场经济中的主人翁地位。但是,在企业地位得翻保障后,企业又应该对其员工.对社会有什么样的承诺呢?一起“四川工资”公证事件实际上呈现了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追求的迫切和渴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其特殊性和必要性。我国垄断企业大多为央企或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垄断企业在享受“垄断”特权的同时,应该更加主动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应该说社会责任本位是垄断行业企业经营的核心和灵魂。强化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政府的合理调控、社会的完善监督,更需要企业的自觉以及垄断行业本身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祺 《现代财经》2000,20(11):47-49,56
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还是应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争论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的目的,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赢利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同时指出企业应合理地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制度安排,是全面布局、全社会参与、全员共进的一项创新性伟大工程,决不能认为那是我们执政党稳定社会、安抚民众的权宜之计、阶段性工作或少数人的事情。全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应该做到“四共”。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改革不断深化而产生和发展壮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是生活在城镇和农村的边缘人。他们在为我国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并未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尽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人利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虽然古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但是在这个商品横行的现代社会里,男女共同创业、共同消费的时势使然,越来越多的男人开始走进厨房。从厨房下岗的女人悄然退出厨房重地审视着男人创作的过程,体会着作品中的智慧与创新,甜蜜地享受着心爱的男人在厨房里辛勤的劳作。  相似文献   

17.
市域社会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反映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全面深化,前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舞台,后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补充,可以发展为一种“融治理”来完善中国的社会治理。“融治理”有助于为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促进社区治理创新有序化、高效化。泰州市抓住目标融合、体制机制融合、平台融合、资源融合、能力融合“五融合”推进“融治理”,连通了市域社会治理和城乡社区治理,丰富了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方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均 《经济师》2006,(12):101-102
1998年,在经过改革试点和借鉴德国和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推行了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开始了“以单位和职工共同出资”的形式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至今,大多数高等学校还是公费医疗制度,特别是原公费医疗的享受者高等学校的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的筹资形式而被排除在改革之外。那么高等学校学生医疗保险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是探索适应高校学生筹资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社会医疗保险为基础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与科学技术发展“一头热”不同,高等教育发展则完全是“两头热”,即“政府热”和“市场热”。整个社会资源在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倾斜,具体包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活质量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专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加尔布雷思提出。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水平的全面评价”,社会学家坎贝尔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罗斯托又把生活质量归纳为“不仅意味着社会向人们提供生活的舒服、安逸和享受,而且意味着社会所创造的一种稳定、和谐的国内政治环境,意味着使人们在精神上建立新的价值标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