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迈向新世纪的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拓宽合作领域1998年是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的一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去年中美贸易总额5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中国对美出口379.8亿美元,增长16.1%;进口169.6亿美元,增长4.0%;中方贸易顺差210.2亿美元。美国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中国则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两国间的技术贸易也正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自美国  相似文献   

2.
<正>就在中美为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激烈博弈之际,传来一个戏剧性的消息:6年来中国在今年3月首现贸易逆差,即进口额超过了出口额,当月逆差72.4亿美元,整个一季度虽仍实现贸易顺差144.9亿美元,但同比大幅下降76.7%,实为近年罕见。  相似文献   

3.
美国原是高技术产品的头号贸易大国,80年代以来走向下坡.出口值占制造业比重,从1970年的28%,降到1985年的23%;年贸易顺差从70年代末达236亿美元,降到目前仅40亿美元,而日本、西欧国家出口则增加.本文探讨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由盛转衰的原因,并论述美为扭转局面所作的努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尽管贸易顺差收窄,但是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是在不断扩大。1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连续几年中国贸易顺差逐年收窄,去年顺差1551.4亿美元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是好的,进口增速回升,进出口增幅差距缩小。突出问题是贸易顺差继续扩大。总体上看,2007年外贸进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速15%左右,贸易顺差规模可能会超过2000亿美元。为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减缓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一、2006年外贸运行基本情况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424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其中出口7792.9亿美元,增长26.8%;进口6456.6美元,增长20.9%。(一)进出口增幅差距明显缩小,但顺差总额继续扩大今年1—10月,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5.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出…  相似文献   

6.
外贸分析     
2021年1~11月中国与巴哈马双边贸易情况2021年1~11月,中国与巴哈马双边贸易总值为4.5亿美元,比2020年同期(下同)增长45.9%。其中,对巴哈马出口43亿美元,增长80.6%;自巴哈马进口1721.9万美元,下降74.8%。贸易顺差4.1亿美元,扩大14.3%。  相似文献   

7.
<正> 日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具体涵义即指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中,由于日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美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贸易冲突和争执。战后至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曾出现巨额的顺差,几乎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比如1946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7.4%和74.8%。但是,从60年代中期起,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而且是每况愈下,相反,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增加。1965年,日本方面的顺差仅为4.4亿美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外贸依存度就始终伴随着“过高”的评价;2004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0%,在全世界大国中遥遥领先;今年,预计中国贸易顺差可达1000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5%,大大超过往年的正常水平。贸易依存度和贸易顺差过高的问题,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我国台湾省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巨额的贸易顺差引发岛内外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86年,台湾出口总额达400亿美元,比1985年增加30%,顺差额高达160亿美元,比1985年增加51%。进入1987年,虽然新台币不断升值,但贸易顺差的势头更加迅猛。据台湾《工商时报》1987年10月6日报道,1987年前三个季度台湾贸易顺差已达150亿美元,接近前年全年水平。如比巨额的贸易顺差已引起台湾主要贸易对手国特别是美国的不满和报复,巨额的外汇储备(存730多亿美元)又带来新台币不断升值、中小企业难以维持和投机活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外贸总额超2万亿美元已成定局(前11个月为19691亿美元,同比增长23.6%)。近来出口增长减速,进口增长增速,说明我国各项政策调整已初见成效。2007前11个月累计的贸易顺差为2381亿美元,增长52.2%,全年将超过2600亿美元,又是一个历史新高。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仍然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本文试将本次汇改与2005年汇改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作一比较,并利用我国进出口数据分析一个基本问题:人民币汇率变动能否对贸易顺差起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由于两次汇改时,我国贸易结构不同,汇改的具体部署也不一样,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进口影响不显著,因此升值对贸易顺差的调节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动态     
《进出口经理人》2011,(2):14-15
我国2010年进出口近3万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增长38.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  相似文献   

13.
中日贸易寻求新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贸易连年顺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速报显示,2006年日本贸易顺差为80948亿日元,同比下降7.0%。但去年下半年油价开始回落,日本进口增势减弱,下降幅度小于2005年的27.2%。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商务部综合司2012年末发布的一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口额占全球比重10.4%,连续三年居全球之首;进口额占9.5%,连续三年全球第二。如此数字不得不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已成为国际商战的战略要地。而同时,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66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2:68万亿美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均已超过2009年全年水平。预计2010年进出口总额超过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左右;贸易顺差1900亿美元左右。2011年,外贸进出口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要继续稳定和落实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贸易顺差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都获得长足发展,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增加。贸易顺差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外汇储备,推动了经济进步和制度创新,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本文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闫敏 《中国物价》2010,(9):8-13
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环境继续好转,进出口延续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回升幅度超过预期,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比重增加,主要产品出口全面回暖,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展望下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国内外库存回补需求减弱,加之基数效应影响显现,预计进出口增速将逐季放缓,贸易顺差趋于平衡。建议外贸政策继续保持稳定,同时将政策调控重点落在优化外贸结构上。  相似文献   

18.
上半年情况分析据日本贸易振兴会依据日本大藏省海关统计(实际数字,以日元为基础统计),用美元进行换算的结果表明,1998年上半年中日贸易总额为275.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9%。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额为96.93亿美元,而中国向日本出口为178.3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9%和10.9%。我国的贸易顺差为81.41亿美元。但这个数字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7%(去年我国对日贸易顺差额为101.34亿美元)。我国作为日本的贸易伙半,是日本进口方面继美国之后居第二位大国,而在日本的出口方面,今年  相似文献   

19.
外贸分析     
2021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情况据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总值为252.5亿美元,比2020年(下同)增长17.4%。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出口139.8亿美元,增长19.5% 自哈萨克斯坦进口112.7亿美元,增长14.9%。贸易顺差27.1亿美元,扩大42.9%。  相似文献   

20.
千亿顺差亟待贸易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亿顺差从何而来 中国外贸总额在2005年突破14000亿美元,贸易顺差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总值,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年度外贸总值。假如任其发展的话,中国膨胀的贸易顺差不太可能会自然缩小很多。种种迹象显示,伴随着巨额顺差将是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和更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贸企业,和在全球的“中国制造”也将迎来一个越来越“紧”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