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本文在九里山岩溶地下水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响应矩阵法,建立了焦作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联合高度运营的优化管理模型,指出了焦作地区目前岩溶地下水开采时空域上的不合理性,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开采方案;同时指出,解决焦作地区将来水资源供求紧张局势的主要手段是开发地表水资源和提高矿井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蓟县中上元古界岩溶裂隙含水系统,是由不同贮水空间的含水岩组及不同水文地质意义的断裂构造在空间上组合而成。该含水系统地下水排泄方式较复杂,在基岩覆盖区,顶托排泄量占总排泄量的59.2%。该含水系统的地下水动力场与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演化规律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具有三维径流特征。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藏是地面下储藏并能给出水的含水地质体、岩石裂隙带和洞穴空间——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单元场所。地下水藏有三类:其一为地质体水藏,包括:含水层、含水体(非层状)、含水岩组(薄而多透水层综合体);其二为裂隙带水藏,包括:含水带、含水脉(地下水脉);其三为地下洞穴水藏,包括:岩溶地下河、熔岩隧道地下河。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市用水的供给,除取自江河外,大部分采用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地下水严重枯竭已成为阻碍我国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引水入土,尤其是引雨水入土补充城市地下水不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并进行大力研究的课题。在许多城市,绿地和可渗水地面少,大部分地表被建筑物、水泥板块和道路所覆盖,雨水在进入地表前即全部流失。要引水入土,除扩大绿地面积外,城市小区或道路采用栅格式地面渗水系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栅格式地面渗水系统包括雨水渗透入地和蓄水两个方面。采用栅格式可渗透的地面形态,雨水可以通过栅格缝隙而…  相似文献   

5.
以中牟县2002—2014年地下水开采量、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气温和年径流量的数据,利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阐明中牟地下水近13年来时间与空间上的演化规律;用Spearman相关分析确定对中牟县地下水埋深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地下水开采量、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建立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3种方案条件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拟合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3.5%,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地下水开采量减少10%,年降水量减少5%,年蒸发量增加5%时,地下水埋深将达到7.77m;地下水开采量减少15%,年降水量减少10%,年蒸发量增加10%时,地下水埋深将达到7.63m;地下水开采量减少20%,年降水量减少15%,年蒸发量增加15%时,地下水埋深将达到7.48m。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关于地下水的“资源”和“储量”的概念,在国内出现了一些混乱,以致于影响到对地下水资源的正确评阶。本文试图澄清这些问题。一、地下水开采水量的来源为了说明地下水“资源”和“储量”的概念,先谈谈地下水开采水量的来源和组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了解区域水体化学特征与其控制因素,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生态屏障保护的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羌塘盆地及周边地区地质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和饱和指数等方法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整体呈弱碱性,pH均值高于7,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地下水中具有较高的Ca2+、Mg2+、HCO3-、Cl-、NO3-、TH浓度,而地表水中Na+和TDS的含量较高。岩石风化作用是控制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如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和石膏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换作用也是影响水化学特征的重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条件下数值计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完整河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是傍河地区水资源评价实践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用数值法来模拟这一复杂的水量交换过程,目前尚无理想的办法,以往做法的局限在于计算中只把河流当边界对待。作者在分析河流─含水层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了建立河流─含水层水力偶合模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在建立含水层水流模型的同时,还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河流水量均衡模型。模型运转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正确模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过程,可自动计算开采条件下河流的诱发补给量以及河流径流量,从而有效地避免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为傍河地区水资源评价和管理提供了理想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地下水和地表水天然系统的研究中形成了独立分科——地下迳流研究,并在近三十年内得到了很大发展。用综合的水文—水文地质方法来研究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联系的各种作用,为获得定量评价地下迳流理论和用以解决一系列重要水文地质问题,譬如为确定地下水形成和分布规律,地下水资源评价,预测经济区开发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的变化等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阳市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流经城区的地表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极为密切,直接接受地表水的补给,所以,地下水也遭到了污染。笔者通过近两年来对该区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和模糊数学评判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现状作了评价。用189眼水井的水质资料,经数字计算机计算,把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分为三个区,找出了地下水的污染规律。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水资源系统供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石家庄市水资源系统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利用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数值模型和水力管理模型对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系统的供水能力进行了评价;利用统计、比拟的方法对石家庄市的水资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最后探讨了石家庄市水资源供需协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山开发的进行,矿井排水量越来越大,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综合论述了矿山排水引发的环境有: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环境恶化、海水倒灌。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由于采矿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矿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如矿山疏干排水、突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岩溶地面塌陷,水质污染;由于井下采矿造成地面沉陷、积水,以及煤矸石堆积对环境的污染等,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煤矿开采使地下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煤矿开采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及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在扼要分析这两方面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开采条件下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防止或减轻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维护地下水环境平衡及矿井水综合利用。结论认为: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不可避免,但采取一定措施,可以大大减轻其受破坏的程度;在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时,应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效益;对地下水环境演化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矿井水是控制地下水资源破坏的理论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临河区工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这将加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对地下水水位预测,是为了避免发生地下水开采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分析了验证期水文年的水均衡,预测了近期和远期地下水水位。模拟期内,地下水系统总补给量为3.01×10^8 m^3/a,总排泄量为2.98×10^8 m^3/a,补排差0.03×10^8 m^3/a。预测结果表明临河区中心水位降落漏斗因压采方案的实施,略有回升的趋势。陕霸水源地和永胜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有不断向外扩展的趋势,且漏斗中心水位也呈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描述环境旱化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及旱灾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作物需水特性和环境旱化的关系,论述了人为因素在环境旱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从发展经济、保证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减少环境旱化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额济纳绿洲区是张掖、武威等重要经济区生态屏障.近50年以来,随着黑河中下游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致使进入下游的径流量不断减少,进而引起了下游额济纳绿洲区的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减少及变化特征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额济纳绿洲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提出了解决和保护下游绿洲区生态与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高效运行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我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运行陷入困境。文章以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为例,从投资、建造、管护及农田灌溉服务提供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农田水利供给体系的运行经验,在借鉴这些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高效运行的创新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我国农田水利供给体系高质高效运行的顶层政策设计;构建政府主导和引导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多元化投资模式;构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系统化建造模式;构建产权清晰界定、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分级分类管护模式;构建融技术支撑、政策引导、水权市场助力为一体的节约化、高效化农田灌溉服务提供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黄河治理现状提出黄河治理优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旨在充分发挥黄河自身的潜力,努力实现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并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精细化管控,以求保持黄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实现黄河自身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满足区域用水需求。借鉴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引流的原理,根据黄河水势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变化,在黄河中上游汛期引流并筑坝储水、储能。创新储水、储能模式,借助先进的抽水蓄能电站原理,将西北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转换成水能储存,构建储水、储能的综合体,形成水资源和能源生产循环系统,实现对黄河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并根据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来调节供水或供能,既可缓解汛期的洪水压力,又可在干旱年份或枯水季节供水、供能,缓解旱情。通过使用5G、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整个流域各河段的水情进行监测和调控,以实现流量的稳定管控,避免负面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