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产领袖是一个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什么样的开发企业才能成为地产领袖呢?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特征?来看广州地产人是怎样说的。  相似文献   

2.
《东方企业家》2010,(3):30-31
她是中国电子商务的第一批实战者,是互联网界出名的“美女CEO”王树丹——卓越网的创始人和前CEO,在离开了卓越网以后,她怀抱着理想,开始第二次创业,2004年创立敦煌网。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11,(3):21-21
穆拉里绝对是毋容置疑的美国汽车业领袖。当2006年离开波音,到达福特担任CEO的时候,业内对他的欢迎方式是广泛的质疑。当他决定孤注一掷,抵押公司所有资产以借入现金,在两周内筹资235亿美元的时候,舆论认为这是一场豪赌。  相似文献   

4.
吕艳杰 《活力》2004,(9):71-71,7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二十年前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真正为人师表的耕耘者,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回首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虽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不乏催人泪下的故事、因为我是在用心灵面对学生,面对教学,做了自己应做的一切。在教书育人中我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同时也乐在其中。下面,我结合二十年的教学工作,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赵晓 《英才》2006,(11):30-30
许多人以为经济学是研究赚钱的学问,其实经济学没有那么庸俗,也没有那么能耐。过去,经济学自认为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现代经济学则更多自认为是研究人类行为选择的学问。这种选择既包括了人在不同的资源之间进行的选择,也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选择。过去,经济学比较强调理性的人会在不同的行为之间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现代经济学尤其是行为经济学则发现人在选择中可能会受到更加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见得总是作出符合“纯粹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东方企业家》2014,(9):14-15
往自己身上浇一桶冰水,然后点名邀请别人接力,这是最近风靡全球科技圈的慈善活动“冰桶”挑战,目前这桶冰已经浇到了国内。截至8月18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土CEO古永锵等国内科技大佬纷纷加入“冰桶”挑战行列。8月19日下午,周鸿祎公开展现“湿身”过程.并点名投资人徐小平、腾讯CEO马化腾、魅族创始人黄章接力。  相似文献   

7.
领袖的迷思     
李翔 《东方企业家》2011,(4):104-132
一位具备独裁魅力的领导者对于组织或公司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似乎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8.
提到气质,大家第一感觉想到女惜的会比较多,在议论一个女性的时候,会说到这个女的长的非常有气质。气质到底是哈?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在我的理解中,气质应该是一个人内心思想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思想是气质的核心,表现出来的东西只是思想的外化罢了。  相似文献   

9.
未来领袖     
Sung—Joo Kim打破了家庭和传统的束缚,还要在商业上证明女性的勇气和能力,她创办的Sungjoc集团逐渐成长为韩国最大的奢侈品集团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2003,(10):50-51
近年来美国经济不景气,加上爆出不少公司丑闻,首席执行官(CEO)们的日子都不好过。最近,《财富》杂志评出了美国历史上十位最杰出的CEO,以期为今天麻烦缠身的CEO们,树立一种自我评判的标杆。  相似文献   

11.
《东方企业家》2009,(10):30-31
张国俊在下海前是科班出身的媒体人,而立之年去深圳创业,“实战”了11年之后,又返回学校学习商业管理。面对采访他有些为难,因为如果问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咱们有时间慢慢说”。  相似文献   

12.
张瑞敏在高原迷雾里执着前行,令人肃然起敬;江南春在寒流隆冬中闪转腾挪,也不失快意轻灵——都值得我们尊重。  相似文献   

13.
三位企业领袖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感慨,是2006年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在2005年年底的时候,中国三大商业领袖先后发出了他们对未来的重要思考。关心2006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商业前景的人.应该认真倾听——在喧闹的世界,倾听也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4.
近代的中国的落后,使我们不得不奋起直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好多,也失去了好多。如今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也开始努力找寻,那曾经在追赶过程中被我们落下的种种。社会价值的重建无疑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无论是方舟子的学术打假,还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人肉搜索”都是重建价值的先行者,这里有许多并不是对社会积弊嫉恶如仇的高尚人士,更多的是顺应社会的需要甚至利用社会的需要在做事情。只是这一群“乌合之众”需要一个领导者,例如,在文化领域我们呼喊大师的再现,那么在商界呢?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商界领袖。  相似文献   

15.
领袖影响力     
《中外企业文化》2010,(12):66-69
有一部电影《葛底士堡》,讲述美国内战时的葛底士堡战役。其中有一个片段描写张伯伦上校如何对待他的一批逃兵。一个逃兵代表向张伯伦抱怨,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却受到很多虐待,因此很厌恶战争。张伯伦的下属劝他运用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领袖削藩     
吴仕逵 《英才》2008,(4):124-125
削藩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权力的博弈,每每削藩之事,总能在历史上留下一段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意见领袖     
《住宅与房地产》2014,(10):71-71
刘瑜:勇气是中国最迫切需要又缺乏的东西 美是特别主观、个体的东西,但是需要政府的力量进行一个非常思维的官方的评选吗?这个本身就是有点荒诞的事情。如果非要说,我个人来说什么最美,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有点突然,所以我也不知道应该从哪个角度说。但是我觉得第一个冒到我脑海里的就是勇气。这个可能是在我看来今天的中国是最迫切需要但又是缺乏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袁岳 《新远见》2010,(4):122-123
提示语:商业新门径的密钥,掌握在那些沉潜而有愿景、甚至尚不为常人所熟识的沉潜型领导人中间2009年《第一财经》中国商业领袖奖的主题,是领导力.潜。就字面而论,这其中隐藏了一个悖论:领导者必得彰显,沉潜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领袖作风。古之大才,常有沉潜修养,然后待机而动者。诸葛亮然,姜子牙亦然——此二人皆有知识型领导者的特点。当今能为商业领袖者,皆非有大知识而不可为。所以,能将知识  相似文献   

19.
刘戈 《中外管理》2009,(8):115-117
“最佳雇主”概念从专业评选到成为中国企业普遍接受和追求的企业公众形象标签,央视“最佳雇主评选”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肖鸿扬 《英才》2006,(6):103-106
在中国的商业生活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人们时刻关注他们所思考的,关注他们所呼吁的。他们拥有知识、财富自不必说,关键的是,最大程度的发言权,让他们的所说所为,轻易就能声名远播,引领着商业舆论的风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