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4,(10):33-34
2003年8月汇源与德隆脱离不久,《中国企业家》撰文《汇源:后德隆时代难题》即指出“汇源面临对德隆时代扩张战略的调整”,“德隆时代为汇源留下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后来证实,一脱离德隆,汇源延续两年的疯狂扩张战略即迅速转入收缩。尽管对外称,“汇源一切照常进行,根本不存在任何调整”,但2003年年中(2003年5月份与德隆分手)汇源停止了一切新的圈点布局项目,全面收缩并开始深刻反省其故往的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2.
汇源并购案以后近两年,是朱新礼17年创业史中最辛苦的两年。这种辛苦源于汇源力争向外界证明愈挫愈勇的态势。他们更乐于将那场未竟交易看作是—种逆境,激励自身抖擞精神。朱新礼也借机重启“大农业”构想,他要将有机农业升级为“第二个汇源”。  相似文献   

3.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第二年,确定了“适应市场需求,主营果蔬汁饮料”的发展方向和打造名牌产品的备斗目标。2002年国家商标局认定“汇源”商标为国家“驰名商标”,2003年通过了“安全饮品”认证。2004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汇源果汁饮料“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相似文献   

4.
汇源失败在太多纠缠是非上,总在讨论“应不应该做”,而没有多想想“应该怎么做”,历史是“行动”推动的,而非“讨论”推动的。在汇源并购的问题上,朱新礼似乎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上过MBA的朱新礼学过“危机公关”,但他恐怕没有学过“好事公关”。  相似文献   

5.
“汇源,是一个让所有‘汇源’人都骄傲着的品牌,汇源,也是一个在中国市场起伏的发展过程中稳扎稳打的民营企业。”坐在北京国际俱乐部琴声如水的大堂内,乡音犹存的何传利语气平缓地说。 1992年,“汇源”杀到北京,十几个人、资金不过万元。在北京顺义的一所废旧厂房里开始他们的果汁加工制造——当时没有任何人把这个民营小厂当回事。甚至,老员工都记得建厂之  相似文献   

6.
《政策与管理》2011,(2):42-43
对赌、合资、出售,汇源的“资本”之路独特而曲折。要么自己绝对控制汇源,要么完全退出汇源,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不可能跟别人同时管理汇源。的确,一个曾濒临破产的小水果厂,通过授权资本,已巧妙地被推向了国际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7.
出售被否后,朱新礼正致力于再造汇源,一改在等待出售的6个月里加大上游基地投资,销售上处于守势的策略,实施进攻。从收购9家分销商,在全国重新设立500家销售办事处,并招聘5000名退伍军人进行销售,到实施“果汁下乡”、推出“柠檬me”等战略,看似汇源要“自力更生、重头再来”。事实上,积极进攻的背后是汇源一直在寻求新的买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家》2005,(23):121-121,124
1992年,时任县外经委副主任的朱新礼先生,受中国改革开放形势之感召,毅然弃官下海接手濒临倒闭债台高筑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在果汁饮料为国人餐桌鲜见的情况下,创建了“汇源果汁饮料集团公司”,立志“让100%中国人,喝100%汇源果汁”在全国打出“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广告。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刚刚播放完毕,一个新的广告面孔向观众走来,“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业内人士兴奋地介绍:“这个名叫汇源的果汁,在去年11月,曾以7000万元的价位夺得了199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5秒广告黄金段位同类产品北京地区的标王,也是北京企业第一个挤进中央电视台广告‘黄金时间段’的国产品。”人们在欣喜之余,不禁要问:“汇源”源自哪里?实力何在?  相似文献   

10.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国人有赞成之,也有反对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王晓哗认为:商务部的决定是正确的,它是出于保护市场竞争的责任,也是出于消费者利益的考虑。商务部关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决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生效后第一个具有影响的决定,它使人们认识到反垄断法是一个长了“牙齿”的法律,有助于提升人们对反垄断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朱新礼卖汇源肯定有隐情、肯定有无奈,但不太可能是单方面被投资者“胁迫”。他对《中国企业家》说,“就凭我的性格,谁能绑架我?我是那种人吗?!”朱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将自己命运交给别人的人,不然,汇源走不到今天。  相似文献   

12.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达能收购娃哈哈”事件曾经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汇源”和“娃哈哈’’均被认为是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这也说明,民众对民族品牌是怀有独特感情的。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在异常激烈的品牌竞争中,有很多的民族品牌正通过各种方式被外资所控制,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3.
汇源果汁是我国果汁饮品行业的领军企业,高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53%。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告诉《当代经理人》记者:“我们的使命就是营养大众,惠及三农。为消费者和果农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不只是我这个董事长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个汇源人的使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非常光荣的。我们不能辜负这么多果农的期盼。”  相似文献   

14.
《企业标准化》2009,(13):14-16
近来,北京市朝阳、顺义、密云等区县一些集市上,有一些仿名牌饮料,涉及汇源、康师傅、统一等名牌。这些仿品从瓶形到彩带极其逼真,名字大多也只有一字之差,如仿今麦郎的“令麦郎”,仿汇源的“汇源泉”。经调查,这些仿品,均出自河北唐山玉田县。这里有30余家饮料公司,一天产能近百吨,这些公司仿冒名牌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主营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自成立以来,汇源集团在全国各地创建了30多家现代化工厂,链结了300多万亩名特优水果、无公害水果、A级绿色水果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果园;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水果产业化经营体系,成为中国果汁行业第一品牌。汇源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那么,汇源果汁的成功之源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三多奇异果汁,绝对不含山梨酸钾”——这是汇源今年3月在长春某家乐福里的宣传用语。拿起产品一看成分表:“苯甲酸钠”赫然在目!请允许我先简单做点科普:“苯甲酸钠”为当下主流的防腐添加剂,但名声不佳(2007年中“两乐”在全球遭遇“饮料含苯可能致癌”危机即拜此物所赐);“山梨酸钾”则是国际粮农组织和卫生组织推荐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鲜剂。以一个行内人士的眼光看,见微知著,汇源的营销水准乃至员工能力确实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7.
3月22日,统一集团和北京汇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这家名为“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中,统一集团出资3030万美元占据了5%的股权。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8,(1):130-130
2007年的果汁市场大战中,汇源推出的“奇异王果”表现的极为抢眼。“奇异王果”正在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一股“绿色风暴”。 “奇异王果”的热销可谓是一个产品营销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9.
新动作     
零污染火电站在德国落成;可口可乐拟巨资收购汇源;奔驰将“温和”调价;国美大中开打“内战”;外资抢滩中国物流市场  相似文献   

20.
汇源回魂记     
昝慧昉  房煜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3,(20):44-57,124,14
久前,汇源集团总部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商务部反垄断局30名党员到汇源进行党员实习日活动,宾主寒暄落座之后,往事不可能不提。“他们都说:不好意思。我就说:如果形成那种局面的话(并购成功),我创造的社会财富可能就不是现在的100亿、200亿,还可以10倍、20倍来加。当然这些事就叫命中注定,我一点都不埋怨。”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