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企业与市场》2006,(6):12-13
经济仍呈“高增长、低通胀”走势 由于一季度出现的经济高增长和投资强力反弹,目前许多人认为中国已经有再次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特别是央行刚刚公布了把贷款利率提升0.27个百分点,更引起了人们对政府宏观政策将转入收紧的猜测。那么中国是否真的会进入新一轮的宏观紧缩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称,2005年头两个月,进入上海高档房产领域的外国投资同比增长73%,央行警告房地产泡沫风险继续存在。外资忽视了中国央行的警告吗?  相似文献   

3.
我国连续四年升息后,从去年10EJ份开始至今三次降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去年11月11日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央行行长2008年会上表示,“中国通胀压力已有所缓和,未来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在今后可能扩大”;而美联储可能将其基准利率水平下调至零。面对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味着中国已步入降息周期。作为依靠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如何面对这一变化?如何确定自己的房贷策略?  相似文献   

4.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农民健康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已有较多有价值的研究,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析。其一,医疗保障体制或制度的安排与变迁,取决于什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是否需要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一种长期不变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否能有效地与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经济体制相适应?其二,  相似文献   

5.
年前土地集中放量,究竟能够形成多少商品房供应?北京高端房出现抛售,在未来的阶段内央行是否会有再次加息的可能?年底房价“空涨”小户型项目加大供给。北京二手房“有价无市”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10,(21):36-36
就在人们基本确信年内不会加息的时候,这只等了大半年的靴子却突然落地,10月19日,央行宣布三年来首次加息。中国会不会像以往一样由此进入加息通道?而对目前纠结在一起的通胀、楼市、人民币升值,加息又会起到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延陶 《英才》2013,(3):112-112
考虑到QDII的惨淡表现,QDII2现在这个时候准备出海,时机是否称得上合适? 在央行工作会议设定的8大年内主要工作中,首次提及了开展个人人民币跨境业务。而后,香港媒体报道称,备受关注、讨论近5年的港股直通车,最终或会以QDII2形式落实,为港股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再次好转了吗?中国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否发挥了作用?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从短期看,中国和美国的大公司会赢,但中国的小公司会输。  相似文献   

9.
市场的眼泪     
赵晓 《中外管理》2011,(5):20-20
涨价风潮下,发改委为什么不约见央行而去约见企业?为什么不约见强势垄断国企而去约见弱势的民企和外企?我们的思考力为什么不进反退?2011年4月13日,全国工商联24家商会联合发出《保供应、稳物价、促和谐》倡议书。中国市场化改革三十余年,这真是一道难得一见的奇怪举措!  相似文献   

10.
6月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曾一度飙升至30%。一方面,这固然是金融领域内影子银行风险累积和央行控制流动性所引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切实担忧中国的经济前景,进而猜测中国是否已经逐渐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13,(10):78-78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目益受关注,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态支持。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它能为客户带来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吗?  相似文献   

12.
《北京房地产》2007,(5):64-64
央行网站公布从4月16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这是2007年央行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而2006年至今,存款准备金已经进行了6次调整。央行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减少市场上过剩的流动资金,限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从而影响市场投资行为,这一调整将对二手房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这使得城镇居民的自用住房消费支出涨幅巨大。而2004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六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息,这无疑又使按揭贷款成本进一步提高。在当前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制度下,那些尚未解决自用住房的人,应该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呢?是买房还是租房?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就连经济增长一直非常强势的中国也不能幸免。最近,中国经济的快速下行似乎进一步印证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那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是否要对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进行反思?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  相似文献   

15.
《物流时代》2010,(2):17-33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已近一年的时间,中国现代物流业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物流从业人员是否也随之迎来了事业的朝阳时代?他们在企业中的生存环境如何?他们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典型特征和影响力的集群?他们对自己的薪酬和升职空间是否满意?有哪些因素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从业愉悦感?  相似文献   

16.
上火的渠道     
张南 《经营者》2010,(13):68-71
先前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的汽车4S店模式已经开始遭人诟病,那么这种批评是否有道理?现在我们是否到了后4S店模式时代?4S店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总会计师》2012,(6):10-10
温州金融改革,怎么改?哪些可以改?哪些不能改?围绕眼下这个市场”热词”.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透露,现在启动温州金融改革,和去年8、9月温州企业的困难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号称“看好中国股市,我的中国股全留给女儿”的罗杰斯,自称重磅投资中国股票,他到底拥有预言未来的水晶球,还是在进行一轮失败的新冒险?他是否真能够读懂中国?  相似文献   

19.
8月15日,央行提出“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仅隔9天,建设部新闻发言人表态“国家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中,其引发的余波广泛深远。央行为什么提出此建议?实行和取消此项制度的利弊如何?下一步走势如何?社会各方仍关注这些具体而现实的问题。为此,记走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元哲,请他就社会关注的一些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牛文文 《中国企业家》2008,321(15):13-13
马云7月23日晚给内部员工的公开信,在夏天里引起一场关于“过冬”的讨论。中小企业的冬天是否来了?互联网/IT的冬天是否来了?甚至,中国经济的冬天是否来了?这些问题,其实没有多少可讨论的,对于企业界而言,冬天是确定无疑的到了,而且,早在去年年底,企业界的领袖们已经开始了过冬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