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财经纵横     
《中外企业文化》2007,(3):90-90
成思危称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表示,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投资行为不理性的危险。他称,在去年上涨了130%之后,内地股市可能已经过热。成思危还警告投资者,“从利润、回报率和其它指标来看,70%的内地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2.
数字对对碰     
《经营者》2011,(1):32-32
巴克莱资本公司的安德鲁·苏伦斯说,预计在今年6年,世界各地将有50座摩天大楼竣工,其中有22座在中国。经济学家已经指出,建高楼所需的宽松信贷条件往往也会导致股市泡沫膨胀,因此大规模兴建摩天大楼是市场即将崩溃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沪,深两地的股市泡沫与黑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股的价格泡沫与价格黑子 股市泡沫和股市黑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反映的都是股市价格的异常波动。通常股市价格的异常波动都是先有泡沫、后有黑子,如果不能对股市泡沫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必然会造成泡沫爆裂并导致股市黑子。股市泡沫和股市黑子都可定义为理性预期假定下股市指数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如果这个差别在理性预期假定下有一个较大的累进正值就会导致股市泡沫,如果这个差别在理性预期假定下有一个较大的累进负值就会导致股市黑子。①股市指数理论值的模拟可由个股理论值的模拟得出,因为股市指数是由部分或者…  相似文献   

4.
控制股市泡沫的监管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股市规模不断扩大,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使股市健康、稳定地发展,防范股市泡沫风险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以追逐价差利益为主要的动力源,它的运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成分。规范股市运行已经提了多年,监管层为此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政府部门制定证券市场发展及监管政策的观念仍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5.
资讯     
观点: 梁定邦:我国资本市场将出现两个转变 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说,中国未来5年将保持7%的经济增长、机构投资将继续增长,金融服务业的兼并以及建立“一站式”服务等积极的改革措施,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两个转变:即主要的融资渠道将由银行转移到资本市场,融资范围重心将由国际市场转移到本土市场。 金融改革的短期目标是挤出股市银行资金和泡沫 国内部分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企业不愿投资实业,造成整体投资不振。股市泡沫已形成、金融资产膨胀,但有关部门打压股市的政策却充满矛盾,造成股市暴…  相似文献   

6.
易宪容 《英才》2007,(2):26-26
2006年国内股市成绩辉煌,全年指数涨幅达130%,股指涨幅遥遥领先于国际上其他市场。不仅广大股市投资者赚得心花怒放,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由于国内股市的翻身被推上了2006年CCTV经济人物的奖台,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人预期中的2007年国内股市将会山花烂漫般的更上一层楼,开启中国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新纪年。  相似文献   

7.
《湖南房地产》2004,(12):6-9
今年前8个月国内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境外也有媒体指出。中国的房屋空置率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同时质疑中国房地产的泡沫是否已经开始出现破裂。而此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估算,世界25%的地区中存在房地产泡沫,另外40%的地区处于“泡沫预警”状态,其中就包括中国等。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如何。房地产泡沫是不是真的存在,它对国民经济与金融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的报告给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8.
泡沫属股市常态,但与境外成熟市场不同的是,中国股市泡沫呈现出结构性尤其制度性泡沫的特征。造成中国股市泡沫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显著不同,其中不变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制度,尤其退市制度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地方政府过度保护行为,这是绩差股成为狂热投机对象和泡沫膨胀的根源。因此,治本之策不是大幅增加股票供给,也不是推出注册制和做空机制,更不是让股市暴跌,而是厉行退市,这是中国股市走向规范成熟的关键。但退市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需要决策部门和监管部门拿出智慧、决断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苏晶 《房地产导刊》2005,(15):88-89
从财富效应和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来看,如果股市上涨过快,大部分人都能从股市中赚钱,股市的平均收益超过社会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其财富效应必然造成社会各方资源向股市过分集中,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平衡。各方资金在股市中的堆积必然促使股市的泡沫膨大,一旦这个泡沫破灭,结果恐怕就是现如今的股指一跌再跌,任何”强心针”都很难激发市场”复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性泡沫问题是中国股市在2005~2007年间暴涨暴跌的最大原因之一。泡沫的产生主要归咎于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而股票指数、市盈率、换手率、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及开户人数的规模及变化能很好地体现市场过度投机性的强弱。此外,投资者的高度信心及从众心理也对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的产生具有推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方企业家》2007,(6):11-11
经历2006年深度调整的中东股市否极泰来,目前其表现甚至超越其他新兴市场。跟踪中东股市的道琼斯DIFC Arabia Titans 50指数过去一个月上涨3.7%,这个指数涵盖10个阿拉伯国家的50只股票。与此同时MSCI新兴市场指数仅上扬0.3%。  相似文献   

12.
钟伟 《英才》2010,(3):110-110
在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大部分措施都指向了抑制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结果2010年开市,楼市股市双双持续回落。但钟伟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A股市场根本没有泡沫,房地产市场也不存在整体泡沫。  相似文献   

13.
《东方企业家》2011,(7):20-21
股市有泡沫?大量的中国互联网科技股3月开始蜂拥上市,5月却以集体暴跌呈现出一派颓势。大量泡沫论者和美国投资者集体做空中国概念的阴谋论者便开始高调发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有许多人羡慕别人从股市里得到100%的收益率。于是,有人“割肉”卖房去炒股,楼市真的没有任何机会了吗?不!当前的楼市依然有许多机会,只要投资得当,不一定会比股市收益率低。人们常说楼市有泡沫,那么股市就没有泡沫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泡沫带来的是城市的畸形繁荣,城市化超越工业化,从而对于工业化的完成起到阻碍作用。股市泡沫则不同,其收益被多数人所分享,因此是分享型收益分配。股市泡沫的结果是大量资金流向工业领域,从而有利于中国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6.
泡沫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泡沫经济研究中,股市泡沫是重要的问题之一。股市泡沫的出现、膨胀以及破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重要的是如何测定股市泡沫?如何判断和预控股市泡沫?为此,本文研制了股市泡沫经济计量模型,提出股市泡沫的测定、判断和预控方法,并应用于上海股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两个问题 中国的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房市、股市,连续的快速发展就会形成一定的泡沫,就会有涨有落。在涨的阶段,很多企业不用费力就上去了,落的时候包括国家、社会和企业一定想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的发展大趋势还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8.
外刊介绍     
中国股市面临阵痛近期,中国股票市场备受关注,因为一些人认为, “中国经济泡沫产生于此”。仅2004年,中国大陆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上市的公司就有52个。美国人最近从中国公司购买的股票就达到25%-45%。  相似文献   

19.
谢Yuan 《企业经济》2001,(12):170-172
近半年来,关于股市泡沫的问题已引起空前的关注,理论界的争议也是一度达到白热化,其导火线便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对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出的激烈批评。吴敬球对“网络泡沫”、“基金黑幕”、“股市黑庄”等敏感问题均有屡利言辞,因而被誉为“中国经济的良心”。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美国股市出现大幅下降,尤其是NASDAQ的泡沫破坏,距去年的高点已累计下跌120%以上的事实便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文化》2002,(2):14-15
如果只评选一人作为2001年中国股市的风云人物,无疑吴敬琏将是首选。中科创业事件曝光后,2001年1月14日,吴敬琏携2000年首先指出网络股充满泡沫的余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怒斥黑庄,说“中国股市连一个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吴的“股市论”在2001年掀起轩然大波,它深刻影响了2001年的二级市场和市场监管方式。他发出的声音,往往被每一个投资细心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