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几年,亚星在业内有"客车学院"的美称,从亚星出来的人才几乎遍布所有的客车企业。近几年,金龙和宇通的人才成为客车行业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资源。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才源头转移现象",这种现象有一些特点:1、人才价值与培养平台高度关联。上世纪末,亚星占据客车行业的头把交椅长达8年,在当时的经营环境下,其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都是一流,也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客车精英。随着经营环  相似文献   

2.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客车展上,大集团下属的客车企业备受瞩目。一汽客车、中国重汽都带来旗下优势车型。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大型汽车集团对客车市场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拓展研发领域,但在客车行业增速放缓的市场环境下,大集团纷纷进驻客车行业的现象耐人寻味。集团优势明显从整体走势看,今年客车市场正在减速。一季度,客车行业共销售客车约47000辆,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但从增幅来看,相比去年的30%已出现明显回落。特别是由于年初国家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多次提  相似文献   

3.
张静 《汽车观察》2012,(12):120-125
对于"一通三龙"而言或许他们比别人更早地明白,中国客车市场的争夺战向来都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从几年前的趋之若鹜,到近年来的收缩、调整,"三龙"之一曾经的厦门金旅眼看要掉队了. 有行业资深专家这样对《汽车观察》总结:从今年市场情况来看,厦门金旅大中型客车销量下滑、校车布局后劲不足、海外出口没有突破,仅依靠利润单薄的轻型客车作为企业的增长引擎,短板已十分明显. 这不禁让人发出疑问,在经历了产品线齐全与否及配置高低的比拼后,中国客车行业的下一个竞争阶段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车市场,因此,客车企业将经营重心放在国内无可非议。近几年,随着客车出口渐入佳境,客车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主流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规划,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要使客车出口量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客车企业的经营重心仍在国内,但正逐步向国外转移。今年上半年,客车出口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其中出口位列前8的企业的比例分别为:苏州金龙25.02%、郑州字通9.02%、厦门金龙22.44%、浙江青年18.21%、厦门金旅35.85%、中通客车13.73%、安徽江淮30.51%、福田欧V26.99%,大企业的经营重心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大中型客车领域.合资企业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中外合资企业;另一类是"中中合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资企业风靡中国,客车行业也不例外。中外合资的客车企业多达十几家,比较著名的有常州依维柯、亚星-奔驰、广州五十铃、沈飞日野、天津伊利萨尔、西安两沃、上海申沃、桂林大宇等。其中有些已经倒闭,多数企业则处境艰难,真正经营效益较好的凤毛麟角。"中中合资"的客车企业成功的也不多,比如重庆宇通、洛阳宇通、中大峨嵋、资阳亚星、重庆安凯等企业都已经散伙。为何合资企业在客车行业很难"生存"下来?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4种:  相似文献   

6.
纵观整个客车行业,除了少数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态都不是很理想。据不完全统计,客车企业多达100多家,近5年来,根据我们对40多家主流企业的统计,客车行业的亏损面均在40%以上。大面积、长时间亏损是客车企业的一种生存现状,更是客车行业的一种难以言传的隐疾。2008年,在原  相似文献   

7.
2011年,商用车行业中,客车市场的表现较为优异,除了公交车出现一定增量之外,团体、旅游客车市场表现平平。引用苏州金龙营销企划部经理胡建都的话来说便是:"传统客车市场容量有限,企业之间白热化竞争,使得传统客车的利润基本呈现微利状态。"胡建都还表示,专用客车市场目前容量较大,参与的企业不多,竞争不充分,  相似文献   

8.
最近,客车企业负责市场研究和市场策略的工作人员部在探讨一个问题:为何1~4月客车市场如此红火?无独有偶,在不久前的上海BAAV客车展上,宇通客车的一位高层也向《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反映,听说4月客车行业产销量的同比增幅依然很大。这种全行业的红火场面让许多企业都感到意外,虽然预计到了今年客车市场将出现恢  相似文献   

9.
从1957年第一辆客车下线,国内客车市场经历了多次风云变幻。江西上饶客车厂、扬州客车厂、金龙、"一通三龙",众企业各领风骚数年。时至今日,有的企业依然红火,有的企业衰败收场。到底是什么让  相似文献   

10.
3月份,又是客车展纷至沓来的时候。3月1日~5日,2008中国(苏州)国际客车展览会(以下简称苏州客车展)将在苏州举办。不久后,3月11日,第八届世界客车博览(BAAV)亚洲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客车展)将在上海开幕。都是客车展.两个车展的定位有什么差异?面对两个间隔很近的客车展.客车企业的参展车型会有什么不同?客车企业怎样看待这两个车展?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客车市场呈现怎样的特点?广西客车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客户有怎样的需求特点和购买偏好?目前,国内各客车企业在广西客车市场上的"战况"如何?带着对"南国"广西客车市场的好奇,记者联系了大金龙广西市场部经理姚辉。在"发现之旅"南宁站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公交优先政策的强调,再加上备受重视的安全达标校车的配备和开行,大中型客车在2012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需求平稳"大中型客车的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公路客运、旅游、城市公交和团体专用等细分领域,其中大型座位客车是客车市场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利润高、市场认知度也高,自然更是客车企业的必争之地。2012年,大型公路客车的销售增幅在各细分车型中的表现较为突出。"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13.
燃油税将导致政策性成本大幅上升"燃油税一旦开征,对于客车企业、客运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客车行业专家佘振清这样告诉记者,"燃油税事实上是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来推行的,而这样的政策对于整个客车制造行业和整个公路客运行业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在佘振清看来,受燃油税开征影响最大的行业,首当其冲就是公路客运。从事公路客运的专业运输单位,每天都在大量消费油料,它们受油价的影响最为巨大。"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信心。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就2010年的海外市场采访国内各客车企业海外市场负责人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信心"。2009年中国客车出口相当低迷,客车行业熬过了这一段最艰难的时期。面对2009年行业出口量同比46.17%的降幅,客车企业并没有灰心。在新的一年里,海外市场捷报频传,已经为它们2010年的出口带来了信心。  相似文献   

15.
8月下旬,安凯客车对外宣称,其全承载车身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认证。对于安凯而言,这是个利好消息,而其他企业今后对全承载的使用和宣传又将何去何从?安凯要"打鬼""我们的销售人员在市场上发现,有些企业故意用全承载技术混淆视听,把一些借鉴了全承载技术的客车甚至非全承载的客车,当作全承载客车大肆宣传,每年我们都因此损失一些订单和客户。"安凯客车市场部的徐迎春对此很无奈。也正由于全承载概念模糊不清,大多数人分不清到底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相似文献   

16.
不进入北京市场.对客车企业而言,就意味着"版图"的不完整。而北京客车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也吸引着客车企业。今年,京城公路、旅游和团体客车市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可以概括为"一高二低"。  相似文献   

17.
7月16日~21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将在包头举办,包头市政府为此采购了50辆北奔客车作为服务车辆,这也是北奔客车投产以来接到的最大一笔订单。而在5月的北京客车展上,重操客车旧业的中国重汽豪沃客车展台的人气并不算旺。重卡企业造客车,有其底盘优势,但毕竟还是两个行业。并且,与卡车相比,客车市场年销量不大,利润也没那么高。为何重卡企业仍想进入客车行业,重卡企业造客车又是否能长久?重卡企业造客车老调重弹这是个老话题了。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王健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在理论上,卡车企业做客车符合产业技术发展特征。纵观世界客车的发展历史,汽车最早发明出来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东北三省中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也是客车企业竞相角逐的大市场。作为工业大省的辽宁,其客车市场在制造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环境下,"寒意"甚浓。"一通三龙"成为绝对主力"在辽宁市场上,宇通客车销量最大,‘三龙’紧随其后,这4家客车企业的年销售额均突破亿元大关。"厦门金旅辽宁市场部戴容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9.
广西运管局这一"一律不得擅自采购特大型客车及各种类型的双层客车"的要求,对于双层客车生产企业而言会有哪些影响呢?犹记得,今年上半年的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中通、舒驰等客车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双层客车产品,同时,国内的客车企业大部分都具备了生产双层客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客车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是什么?新能源?没错。在客车界,业内人士碰面的第一句话也许变成了:"你新能源了吗?"确实,你新能源了吗?2008年还离中国客车界那么远的新能源,忽然在2009年就火了起来,我们也忽然发觉,原来中国有那么多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客车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具备了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这种高、精、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实力。从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花重金的鼓励,到企业雨后春笋般推出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政策导向下,之前从未像今年这样,行业、媒体对新能源客车的追捧和宣传如此热烈。不过仍有一些冷静和质疑的声音。近日,国内知名经济学者谢国忠抛出了"电动车泡沫论":"等着瞧吧,电动汽车不过是一个浪费纳税人无数血汗钱的概念。每当汽车业陷入困境,总会拿新产品说事。这就是汽车业得以吸吮资金活下来的方式。"也许说泡沫过于偏激,但目前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各企业一拥而上的新能源产品,是否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在现今新能源汽车"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背后,是否已暗埋隐忧?在广泛采访政府官员、业内专家以及企业新能源项目负责人后,本期《商用汽车新闻》总结出了新能源客车的6大怪现状,这6大怪现状对于今后中国客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有何影响?就请诸君看完自行下判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