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个案解读:奥克斯8000万元拟投央视广告随着07年空调开盘的深入,自2003年以来就一直沉寂的奥克斯空调又活跃了起来。近日,奥克斯高调声称其已经制定了今年10月份到明年11月份在央视的广告投放费用,在央视的几大主流频道中,奥克斯的总投放费用将达到8000万元。奥克斯消息一出,四座皆惊。如果果真如此,8000万元的央视广告投入,几乎使得奥克斯成为中国空调企业在央视的标王没有任何疑问。反常的举动按照奥克斯空调官方的说法,奥克斯此次在央视投入巨额广告费用的主要目的,是要借助央视强大的辐射能力,通过电视广告的催化作用,提升品牌内涵和层次…  相似文献   

2.
空调炒作的成功之道,为奥克斯们津津乐道,他们不忘记将这种模式复制到手机行业中去。在金九银十收获的季节里,奥克斯手机一出手就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惊呼——■周小康无论是奥克斯“手机要当白菜卖,价格不超1000块”的论调、其主要负责人在金茂大厦的集体“作秀”,还是其状告信产部未果,无一不透露着其通过炒作而达到为自己产品降价找由头的目的,复制空调模式的目的。尽管奥克斯手机此次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但是,由于奥克斯手机的实力,其冲击手机行业的市场目的并不能达到。"炒作的另类思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次奥克斯手机一推出,就表明…  相似文献   

3.
9月25日,京广铁路沿线"五省一市"的空调主力经销商的老总们,在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奥克斯新闻发布会上集体亮相。奥克斯集团空调公司总经理吴方亮在武汉宣布,由奥克斯发起、组建的全国空调行业首个厂商联盟"奥克斯空调京广线厂商联盟"在武汉正式成立。奥克斯在"厂商联盟"新闻发布会上向其盟友公开了一件震荡行业的"百家工厂欲集体骗钱"内幕。奥克斯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告诉记者,空调行业经历了1999年的"概念战"到2000年来的价格战、以及2003年的"洗牌战",目前正迎来了2004年度的"洗牌生死年",空调旧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格局即将形  相似文献   

4.
奥克斯空调无疑是中国空调市场的一匹黑马,奥克斯以其“超低”的市场价格迅速成长,产品知名度日益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对全国54个中心城市、553家经销商及21300户城市家庭的市场调查,奥克斯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五位,为8.23%,而在2001年,其市场占有率仅为4.2%。对于奥克斯的迅速成长,业内及媒体普遍认为是依靠作秀一炮走红,甚至有媒体明言奥克斯是在“跳脱衣舞作秀”。然而,深入挖掘奥克斯品牌战略,作秀其实只是外因,是建立在质量及品牌管理基础之上的。小字辈摇旗争盟主2001年2月11日,中国质检总局公布了首批20家空调免检产品名…  相似文献   

5.
3月11日,奥克斯空调公司在北京对外宣称,将投资3000万元在空凋行业独家推出年检服务升级大行动,这次行动是奥克斯今年开年以来首次发动的全国性洗牌大攻势。2002年度,奥克斯空调以年销157万台的“俊马”形象,昂首跨入行业前4强。此次“年检”服务使奥克斯在行业内一支独秀,“坐庄”之意已明于言表。面对骄人的成绩,奥克斯空调公司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开始,中国家电业进入整体不景气状态,原来被认为中国最具竞争力、最成熟的行业似乎不战自败。但一不留神,从空调领域又杀出一匹叫奥克斯的黑马,让人刮目相看。奥克斯的东家是亚洲最大的电表生产企业--宁波三星集团。1993年,三星与美国奥克斯集团合资,开始介入空调领域,生产国内市场缺乏的高档机,是他们当时的市场定位。然而,市场却不接受这种一厢情愿,奥克斯迟迟未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1996年,奥克斯改变原定方针开始走优质、平价空调的道路,这一决定使奥克斯在随后的几个月内销量大增。一秀天下知奥克斯…  相似文献   

7.
<正>奥克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物业),香港奥克斯国际(股票代码02080 HK)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是一家集物业管理、咨询、保洁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物业服务企业。2017年6月,奥克斯物业获"中国物业服务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得到行业内的认可。作为综合型的物业服务企业,奥克斯物业形成以住宅为主体,医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是奥克斯的1000倍,当时的奥克斯只能算空调行业小巫中的小巫。而今,奥克斯产销持续增长,眨眼之间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新格局的领导品牌。了解奥克斯的发展进程,可以使得广大中小企业看到如何成长为一个大型企业梦想的中国“实践版”。  相似文献   

9.
从奥克斯退市看汽车市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汽车市场的著名空调企业奥克斯集团,不到两年时间,突然宣布退出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是经销商投诉,用户维权.事情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奥克斯遗留的种种争端依然没有平息,北京多位奥克斯车主,准备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奥克斯欺诈消费者的问题.那么奥克斯集团为什么退市,他的退市给汽车市场带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沉寂了多年的奥克斯,终于又一次活跃在了媒体的面前。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爆出同一条新闻:国际功夫巨星将代言奥克斯,为期两年。据悉,奥克斯将为此付出高达1800万元的真金白银,可谓又一次大手笔。由此,奥克斯也成为了格力后,第二家选择了功夫巨星代言的空调企业。  相似文献   

11.
长弓  松涛 《英才》2004,(10):27-27
“作为企业,我们可以敬畏信产部,但他们总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吧?国内手机行业坚壁不破,奥克斯誓不罢休!”2004年8月8日,在上海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奥克斯通讯总经理陈凯峰“口吐狂言”。奥克斯认为信息产业部是矛盾  相似文献   

12.
2007年6月12日,在占地2.08平方公里的奥克斯宁波国际产业园内,奥克斯空调与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奥奥联盟 赢在2008”的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奥克斯空调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首家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宁波三星集团于1994年涉足空调行业,成立宁波奥克斯电器厂,奥克斯在前六七年里一直是默默无闻。但是到了2000年该品牌突然发力,销量突破30万台;2001年,奥克斯被评为全国首批质量免检产品,同年销量突破80万台;2002年奥克斯空调的销量居行业前四位;在2003年,至8月下旬其销量已超过250万台。跃居行业三甲。奥克斯的成长速度令行业内外为之惊叹,它的迅速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成功的选点策划。  相似文献   

14.
以“揭行业黑幕”见长的奥克斯,如今又陷入漩涡。但奥克斯内部,更愿意把退出汽车业看作是塞翁失马。奥克斯集团新闻发言人黄江伟,用“高估了希望,低估了困难”这句话来为奥克斯大举进军汽车业短短一年就“败走麦城”做注解。  相似文献   

15.
如果让所有的空调大佬坐在一个圆桌上开会,问一个问题:谁是内鬼?结果毫无悬念。所有大佬的目光都最终会落到奥克斯身上:他!的确如此。如果把奥克斯的发展历史说成是奥克斯为消费者当“内鬼”的历史,绝无过错。当香港大片《无间道》的制片人此时数着入袋为安的真金白银时,我们不妨回首看看这些年奥克斯上演的另一版本“无间道”。而奥克斯版的“内鬼”吴方亮似乎比影帝梁朝伟演得更传神。无间道I:价格白皮书。2001年2月,正当各空调大佬磨刀霍霍,准备在旺季来临时将消费者狠狠宰一回时,内鬼出现:奥克斯借免检空调之名打出“免检是爹、平价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代》2004,(11):32-33
9月8日,上海金茂大厦,以价格战闻名的宁波民营企业奥克斯举行了一场名为“血洗手机市场“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奥克斯向媒体透露,作为正式进军手机行业的标志,奥克斯将从当月开始,每个月都发动不同产品的“手机价格战“.……  相似文献   

17.
晓庄 《中外管理》2005,(5):96-97
奥克斯,这个价格战高手最近在空调上开始“安分”了。这似乎预示着一次战略提升,但随着奥克斯进军手机业,它的“本性”能“移”吗?……从奥克斯,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民企成长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不过近几年,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把投资伸向房地产、股票、期货等领域,进行着非主业的"副业"。耳熟能详的企业如:雅戈尔、奥康鞋业、生产电气的奥克斯以及服装行业的培罗成,均在此列。"投资得好,一下子就能赚制造业30年的钱。"这曾是雅戈尔掌门人李如成之于投资的态度。可是2010年后,房产受制宏观调控,而投资也因大盘低迷屡遭"滑铁卢"。很多老牌制造企业遭到重创,雅戈尔终于喊出了"重回主业"的口号。相对雅戈尔,奥克斯的"副业"可谓是风生水起。2000年,奥克斯进入地产领域,注资12亿,"奥克斯地产"一跃成为奥克斯集团核心产业之一,并获得一系列地产行业大奖。但在奥克斯资本运作战  相似文献   

19.
奥克斯多元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案例以2004年奥克斯状告信息产业部这个个案为案例的切入点,描述了奥克斯管理层对于集团多元化战略的几次抉择历程。案例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奥克斯集团产业扩张综合考虑的因素;集团每当从一个领域进入到一个新领域,企业集团的管理层是如何决策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集团对即将跨入一个新领域的风险在前期是如何评估的;在进入一个新领域之后,对于新领域和新市场后期有哪些维护措施等。奥克斯集团一切以经济核算为核心的精细化管理等刚性管理形态,是否还能显示出奇制胜法宝的作用。总之,奥克斯在多元化战略抉择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或许对国内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企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代》2004,(11):35-36
非但如此,奥克斯每销售一部手机都要向拥有牌照的企业交纳30-50元不等的贴牌费,奥克斯手机从贴牌生产至今,已经支出了超过1000万元的贴牌费,这一块平白无故多出来的成本,致使奥克斯在空调、电表等其他领域运用得极为纯熟的“平价“战略不能在手机行业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