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政界和媒体争论较多的“人民币升值论”,本文在深入评析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原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对世界,特别是美国、日本和亚洲经济的负面影响,为今后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A stylized model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s developed with three production sectors: agriculture, nontraded industrial goods, and industrial exports. The state purchases food from farmers by dual-track pricing; urban food sales are subsidized through ration coupons. Marginal prices clear markets except that currency controls constrain the availability of intermediates, the only imports. Devaluation is found to stimulate real variables, but deflates money variables; the reverse occurs with monetary expansion or raising the plan-track food procurement price. Lowering urban food subsidies or raising enterprise taxation reduces the budget deficit, reduces open and disguised unemployment, and deflates nominal prices.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下降和趋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启动经济的回升,到2000年出现了巨大转机。政府一方面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等需求方面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运用供给政策来焕发企业的活力。这些政策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和20世纪的遗贸问题的困扰,而且还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尽管我们遇到严峻的挑战,但也有很多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裴长洪 《经济研究》2022,57(1):37-55
怎样遵循“七一讲话”精神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当前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在开放型经济领域,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科体系是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两重性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理论依据,它在列宁时期的苏联和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建设中得到实践运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关于时代特征与主题的新判断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开拓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的基本政治经济学问题可以归结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条件下,如何处理国内生产力与世界生产力的互动关系,如何处理生产力发展与国内外生产关系、国内外上层建筑的关系与矛盾。习近平关于世界百年大变局、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开放发展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在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下行、物价上行,中国经济存在"硬着陆"与"软着陆"之争。实际上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凯恩斯困境。中国经济未来是否"软着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与内外经济条件。中国经济要采用新的宏观经济思维,从"通胀—通缩—通胀"的循环中挣脱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论中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具有内在规律性。本文通过对需求、供给、供求均衡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制约关系及有效竞争市场的高效率问题的分析,力图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其宗旨,是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HP滤波和时间趋势剔除技术对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对数序列(季度)进行了长期趋势的剥离,得到了反映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周期成分;区分了关于经济周期的两种类型的非对称:深度型(DEEP)非对称和陡峭型(STEEP)非对称;利用Sichel(1993)提出的对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的检验方法,对中国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非对称性的检验,结果发现了实际GDP(对数)等经济变量中周期性非对称的证据.实际GDP(对数)序列出现周期性非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研究表明价格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非对称性调整,而价格的非对称性调整会导致对社会资源的非对称配置,进而导致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市场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内在契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市场经济总体上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但也存在与其要求不一致的地方,转轨时期的基本国情使我国政府在干预市场,使其更好的为节约型社会服务方面困难重重,加之市场经济的内在因素和节约型社会内涵的广泛性,决定了市场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不可能完全契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将会有效的减少二者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及其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这次危机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增加货币调控的难度、输入型通胀的重大压力和其他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应实施的对策是:强化信息披露与金融监管制度;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手段和配套政策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这次危机是近3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增加货币调控的难度、输入型通胀的重大压力和其他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应实施的对策是:强化信息披露与金融监管制度;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经济手段和配套政策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率先复苏,并能保持一定的贸易顺差。这引起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不满,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在2010年9月21日突破6.70关口。但从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看,人民币升值所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值得深思。文章主要是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的,并在借鉴了20世纪80年代初"广场协议"的签订背景的基础上推出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我们不能被美国所左右,而是在作出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升值。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锐意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但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在反倾销调查中美国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替代国制度,给应对反倾销及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影响。文章试图从法律、经济和政治等多个视角透视这一问题,以揭示其实质,阐明其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建 《资本市场》2004,(11):21-25
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粮价、原油价格等的止涨转跌趋势加强,估计今年中国的CPI涨幅应在4%上下,而明年则可能落到3%以下甚至更低。此外,目前到未来5年中,物价形势可能转入通缩。只要其他货币调控手段仍然有效,就不应考虑加息。目前形势下,中国不适合采取让本币升值的举措。人民币升值应在中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之后。由于统计口径和国内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GDP的贸易依存度实际上并不高,并且未采十几年中,贸易对GDP的比率还应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清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就是要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这些特征包括六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转型目标;中国经济转型的社会主义制度约束刚性化;中国经济转型过程的阶段性转换;中国经济转型的措施实验性;中国经济转型的双主题联动性;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豆建民 《财经研究》2003,29(10):77-80
胡寄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我国现实经济问题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制度性边界与中国经济的制度性扩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开超  郭峰  陈焱 《财经科学》2002,(2):101-105
在政策,体制和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无论如何增加、利用和配置技术性资源,产出量无法超越某个最大产出水平,这就是经济的制度性边界。这个边界不仅制约着企业的最大产出和最佳规模,而且还决定了一个社会长期的生产能力。由于制度、体制、政策等制度性资源在层次性、广泛性、持久性和可变性上的差异,制度性边界是多重而复杂的,但是根本上取决于制度因素。本认为,从建国到70年代末,制度变革的滞后和偏离,使得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来扩张边界的中国经济在狭小的空间内转圈;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在强劲的政策调整和体制转换的推动下实现了长期快速的增长,在新世纪的门口,主要依靠制度创新来扩大经济边界是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崩溃论”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中国社会的现实出发,全面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发展中国家问题与转轨经济问题,并从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金融四个视角进行了总结,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带着问题增长,在增长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实质的剖析,从经济史上对比中西方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地位的转变,从经济、文化、法律、政治等角度对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进行认证,认为在经济的全球化中,中国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国情,尤其是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和现状,加强保持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独立品格,不是毫无保留,而是有条件地参与全球经济重构的历史进程。对那些反映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人类共同价格的基本经济准则有其制度架构,加以确认并且切实遵行,对相关国内经济制度进行必要的修改,以其与国际准则接轨;另一方面,要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坚决排拒那些损害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制度规范,充分意识到正在日益分化的世界对于全球经济重构的深刻影响,抵制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霸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