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4.
5.
6.
大学没毕业,我就开始炒股了,不过赔得鼻青脸肿,3000多块的生活费和奖学金,亏得剩下了三四百。那时候,股市不景气,加上没什么经验,基本上是我买什么什么就跌,卖什么什么就涨。可我这人天生赌性就比较重,而且我觉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站在超市门口随便向一个购物出来的顾客打听,什么是品牌,他(她)可能马上会从购物袋里拿出一盒"佳洁士"或者"高露洁"牙膏,然后胸有成竹地告诉你,它就是。如果你再冒昧地追问一句:"知道这个品牌的文化是什么吗?"或许他(她)会歪头瞪眼朝你疑惑:"哦,牙膏还有文 相似文献
8.
9.
人类还没有准备好,网络经济就款款向我们走来,迷人地向我们招手,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想甩开膀子大干一番,搭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快车,让迟缓的经济奔腾起来。当然学者们也不甘落后,新事物的到来让他们欢呼跃雀,他们觉得可以做点什么。于是乎,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于1997年在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 相似文献
10.
估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厚厚的名片夹里头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物,但日前与自己还保持着联系的人屈指可数,不管当初这张名片是怎么费劲交换回来的,它们当中更多的人现在与自己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自己仅有的也只足一张张冷冰冰的名片而已。 相似文献
12.
13.
对这个命题,大多数人会做出否定的回答.
从小失去父亲的他,上小学五年级时随母亲来到这座城市.满头高粱花子没落净,那一身农村孩子的打扮格外扎眼,时常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和欺负.他难以忍受后火山爆发,与几个同学干了一架,互相打得头破血流,并从此破罐子破摔,成了打架王.班主任老师是位女老师,她说农村孩子太野,学习太差,没法教,要求学校要么将他调班,要么开除他.学校领导没同意.他成了老师、学校头疼的学生.六年级,换了班主任,是位老教师,他提前对这个班摸底,弄清"打架王"打架的原委和学习差的原因,看到这个学生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于是大会小会对他表扬鼓励.开始他惴惴不安,继而发愤努力,最终一跃而上,成绩为班内前一、二名,令过去欺侮他的人也刮目相看.由于他的转变,也由于他能扶助弱小,帮助后进,这位老师又让他当班长,从此他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14.
15.
16.
晓波和瑞华是这个城市最早的“打工妹”,30年前同住一家国有企业的集体宿舍,后来因各自换工作、结婚、搬家,便失去了联系,偶然的一次聚会让她们再次重逢.老友相见,彼此问候最多的话是,“你是不是老幸福了?”应该幸福吧!现在都住上了有窗户的房子,这是她们俩当年最大的幸福诉求.30年前住的集体宿舍是由废弃锅炉房改造的,没有窗户,潮湿阴暗不见光.那时她们还不到20岁,下班后时常靠在宿舍的大门口,望着对面亮起灯光的居民楼,憧憬着如果那是自己的家该有多幸福啊!现如今各自的居住条件不知道改善了多少倍,却似乎都没有感受到预期的喜悦和幸福. 相似文献
17.
初来乍到大专毕业之后,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待在家里,没事时,便钻研自己所喜爱的电脑。不上班,我自己倒觉得没什么,可父母见我整天无所事事,不禁十分着急,便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帮忙,希望能给我介绍一份好工作。很快,我一个远房表哥带来好消息:为了筹备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展销会,一家大型国企新近组建了一个临时办公室,需要人手。在表哥的活动下,我被顺利录用为临时工作人员。这个临时设置的机构共有六个人,我是唯一的外聘人员,其他的都是从各个分公司抽调过来的。办公室设在总公司大楼内,听同事平时的议论,我得知这个机构最多维 相似文献
18.
人物梁坤公司:博雅公共关系公司教育及职业背景: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后赴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回国后即进入博雅公司任职。中信“楼龄”:两年“中信很难打到车的”说起跟中信的缘分,梁砷讲了这样一件事:她还在广外念大一时,天河商业中心正在形成中,广州第一高楼“中信广场”(那时叫“中天广场”)刚刚落成,她和要好的同学一起专门从广外倒了几路公交车来到天河北,为的就是看一看这幢广州第一高楼,她还照了一张 相似文献
19.
20.
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别人亏欠了自己,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姑且称它为索债心理。
索债心理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两种,外显型和内隐型。外显型的人常常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不满或期待。内隐型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不满或期待直接表达出来,但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或借题发挥式的暴躁,让周围的人摸不着头脑。持外显型索债心理的人往往令人厌烦,而持内隐型索债心理的人则让人觉得难以琢磨和相处.同时.也容易诱发自身的身心疾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