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经济》2012,(5):91
住进瑶寨别墅,会感受到松涛阵阵、歌声缭绕、鸟语花香。如入仙山琼阁之境,令人心旷神怡。瑶族传统的蒸酿酒坊、古朴别致的吊脚楼、古老的土法榨油坊、色彩斑斓的瑶族服饰,精巧的瑶族妇女刺绣,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及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在连南三排瑶寨,你能体验最原汁原味的瑶寨生活。景区坐落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临桂东宅江瑶寨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晓云 《经济地理》2004,24(4):564-567
文章以临桂东宅江村瑶寨为例,对少数民族村寨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瑶寨为研究对象,从旅游发展优势、市场定位、产品策划、旅游形象设计、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对具有资源优势而又处于贫困之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开发生态旅游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明确他们各自的责任,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南岗千年瑶寨为例,分析了南岗千年瑶寨景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以及各自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边境瑶族地区各族群众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正确指引下,充分利用边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优势,发扬“艰苦奋斗、后来居上”的新时期老山精神,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促进边境瑶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边境地区加快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步伐。边境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边境安宁稳定、巩固国防、改善跨境族群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构建边疆和谐社会,是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颠覆阴谋活动的物质前提条件。因此,加快边境瑶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到2020年瑶族人口发展的高、中、低三个方案,并根据此方案预测的结果对瑶族未来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中方案预测的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瑶族人口的实际数据非常吻合,因此可以将中方案作为制定未来瑶族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元素。然而,旅游正如一把双刃剑,在其介入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正迅速函化甚至同化。在此,以龙胜金坑红瑶寨为例,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揭示旅游所带来的民族文化变迁,并提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值钱的泥巴     
作为从电商平台起家的化妆品品牌,御泥坊抓住了机遇,戴跃锋功不可没。谁能想到,靠着玩泥巴,戴跃锋也能演绎一个神话。2006年,御泥坊创始人刘海浪成立湖南滩头泥浴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御泥坊"品牌的面膜产品。虽然当时的御泥坊在淘宝网上也有销售,但并没有从众多化妆品品牌中脱颖而出。直到2006年下半年,在淘宝湖南商盟的聚会中,刘海浪结识了吴立君和戴跃锋两位同样在淘宝网做生意的网商。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刘海浪选  相似文献   

8.
黄泥鼓乐舞是瑶族传统祭祀仪式“跳盘皇”的主要乐舞。通过实地调查,不仅揭示该乐舞在当代“信仰”与“消费”的互动和妥协中分化成“仪式”与“展演”两种性质的音乐事项,亦阐释经过“再生产”成为舞台艺术时,瑶族如何处理仪式乐舞的信仰禁忌。  相似文献   

9.
古代广州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史称“番坊”。“番坊”之名,始于何时?许多学者都认为,“番坊”之名始见子唐代房千里的《投荒杂录》一书。最近,笔者阅读宋人朱或的《萍洲可谈》,看到一段关于广州“番坊”的史料,内容与《设荒杂录》所载几乎完全一样。对此,笔者遂生  相似文献   

10.
石向东 《经济》2013,(Z1):205
荣太和烧坊的诞生,需从茅台镇古老的茅酒烧坊之一——偈盛酒号说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偈盛酒号的茅酒所倾倒,留下千古名句:万顷明珠一翁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1879年,仁怀县大地主石荣霄、孙全太、"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收购偈盛酒号,各取三家名号一字成立新商号——"荣太和"烧坊。自此,茅酒文化开始代代相传。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太和"烧坊送展的茅台酒包装简朴,本不引人注目。然中国代表摔碎  相似文献   

11.
杭州清河坊景区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为游客创造独特的体验。文章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观察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提出清河坊景区的主题定位及提升旅游产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罗彩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85-187,195
龙脊梯田景区在旅游场域中的景观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梯田自然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和壮族与瑶族文化景观。游客在景区里不仅感受到梯田美景这一自然景观的视觉冲击,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到农耕文化和壮族、瑶族等桂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震撼。然而,旅游部门和地方民众在开发龙脊景区时,更多的强调梯田的自然景观,而较少关注对农耕文化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挖掘,另外,三种景观表现出自成一体的特点,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广州外籍人聚集区社区管理与风险控制,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的焦点问题。因此,系统梳理关于广州古代蕃坊与现代外籍人聚集区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关于古代蕃坊和特点的研究已十分透彻,可惜没有上升到社区管理或社会管理的层面研究;关于外籍人聚集区模式创新研究,只注重横向比较、横向借鉴,却忽视纵向地将古代蕃坊经验嫁接到现代广州,去创新一种新模式的研究;关于存在问题的研究,虽针对性很强,但缺乏人文性、文化性和历史感,无法解决当今处于复杂关系之中的外籍人聚集区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荣太和烧坊的诞生,需从茅台镇古老的茅酒烧坊之———偈盛酒号说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偈盛酒号的茅酒所倾倒,留下千古名句:万顷明珠一翁收,君王到此也低头,赤虺托起擎天柱,饮尽长江水倒流.1879年,仁怀县大地主石荣霄、孙全太、 "王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合股收购偈盛酒号,各取三家名号一字成立新商号—"荣太和"烧坊.自此,茅酒文化开始代代相传. 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太和"烧坊送展的茅台酒包装简朴,本不引人注目.然中国代表摔碎一罐茅台酒后,场内顿时酒香四溢.缘此,茅台酒征服了所有评委,获得大奖,名扬天下.据《茅台酒厂志》记载:当时茅台镇两家最大的烧坊"荣太和"和"成裕",为了争夺金奖荣誉,打了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桩"知识产权官司".  相似文献   

15.
坊市制的优点在于使城区整齐划一,便于管理,维护封建的统治秩序。然而这一制度毕竟是城市经济不够发达的产物,也缺乏生活气息。而"坊"、"市"混合的转型,是中国历史上城市经济发展的必须转折点。城市的实际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经济客观规律的,也不能背离城市居民生活的要求和愿望。隋唐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是强化上层建筑对于城市的管制。北宋时期的坊市改制缘于商旅的增加,城市经济的扩大,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了更广大人民的愿望,从而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向前发展,其留给后世的也就是一个人性、合理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16.
蕃坊趣考     
初唐,李世民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十几万外国商人来广州经商,其中,阿拉伯人居多。这些阿拉伯商人多聚居在光塔寺附近,设立蕃长,自己管理自己,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作“蕃坊”。据古书记载,古蕃坊东起朝天路,南濒珠江岸(现惠福西路),西至丰宁路,北抵惠爱路(现中山六路)。经历一千三百多年的沧桑,现广州城内仍遗  相似文献   

17.
关乔昌     
王美恰 《开放时代》2011,(10):2+161
啉呱的画坊在广州的同文街上.这是一间典型的中国式画坊.左右明窗,花影摇曳,内悬"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的屏轴,几案椅杌,箱笼箧笥,钟鼎彝器,骨董炉瓶,满布室内,乍看倒像书香人家的雅室.只墙上挂满镶框的画屏,有水粉画,也有西洋风格的油画,可知这是一间绘制外销画的画坊.近窗口处,正有三位画师伏在画案上,在一张面积不大的通草纸上精雕细描.窗台之上,置盆花数钵,暖日晒窗之时,花香盈室,绿暗侵纱,画师们轻捻画笔,把这暗香空绿也抹在了画纸之上.  相似文献   

18.
一 洪水镇座落在武乡县东部柳泉河与洪水河的汇流点,距县城50公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小镇。全镇26个行政村,3774户,14382口人,总土地面积100.7平方公里。镇区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1000口人。据县志记载,洪水镇始建于唐代,到明末清初,驰名省内外,当时有京货铺、当铺、银钞铺、烟铺、银匠铺、酒坊、粉坊、毡坊、染坊、油坊、面坊、药坊、锡  相似文献   

19.
大瑶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以砂岩峰林崖壁地貌为特色,规模恢宏、国内罕有,类型各异、特征突出、系统完整、珍稀典型,自然生态环境极佳、物种多样,瑶族文化历史悠悠久、底蕴厚重。丰富的地质遗迹、完好的生态环境、灿烂的瑶族文化有机地结合,构成了极具垄断性的世界级品牌资源,是开展科学研究、观赏旅游和度假养生的理想场所。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可以加强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保护和开发利用大瑶山独具特色的品牌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示范基地,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州商贸业发展历史悠久,唐朝时,城内实行坊市制,"坊居人,市贸易",商业开始粗具规模。南宋时辟为对外贸易口岸,置市舶务。历经元、明、清和近代的发展,逐渐成为温州、台州、丽水及闽东一带的商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得这一古老的商业中心焕发青春,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