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248):1-10
科技创新团队通常具备明确的创新目标、卓越的团队领导力、有效的创新激励、和谐的创新文化等特征。培育科技创新团队,政府要把握营造环境、激发潜能、因势利导的原则,强化长期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评估,加大对绩优科技创新团队投入。各级科研管理机构要重视团队创新目标的建设,选择和培养好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通过合理评价与适度激励,促进团队智力整合,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团队是我国高校科研模式的重要组成之一,创新团队是集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加强团队建设能有效提升学科水平,支撑学科发展,培养拔尖人才和承传学术风气。近年来,苏州大学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文章全面介绍了苏州大学在创新团队组建与管理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团队的判定标准与培育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团队的判定标准是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规范判断、选择、资助、引导、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的功能。作为保证科技创新活动高效实施的基本运行机制和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单个科技创新团队的评价,而且关系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是大科学时代优化整合科研资源、加快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组建科研团队的关键在于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发挥团队成员的合力,使团队能产生1+1〉2的效果。文章从团队定位、团队成员、团队平台、团队资源、团队管理、团队文化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科研团队难以发挥合力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宋慧勇 《科技和产业》2023,23(20):52-58
研究型高校是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和绩效评价理论,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2012—2018年长三角地区研究型高校科技创新静态和动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研究型高校整体科技创新效率不高,但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Malmquist指数年均值1.033大于1;政府支持、人力投入和成果授奖等因素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但不显著,科技项目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据此,从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完善拔尖人才培育机制、重视成果授奖的精神激励作用、优化创新投入结构等方面,给出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阳泉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破解其转型难题关键是科技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一环。为加快阳泉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基于阳泉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现状,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立足阳泉市实际,探讨符合阳泉市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如何做好自己的团队建设工作。文章以燕山大学为例,分析通过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的基地建设和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文科学科梯队建设来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佛山市三龙湾区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不同创新要素集聚对三龙湾企业科技创新影响不尽相同。在创新主体集聚方面,产学研没有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在创新环境方面,金融、交通运输企业集聚对企业科技创新影响不显著,而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在创新条件方面,企业自身资本、人力均能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7,(226):1-11
通过考察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12项不同层次、不同机构的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组建评选办法,总体看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团队的事前选优性判定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科技创新团队已有成果的角度进行判定。二是从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平台及知识储备进行判定。在当前强调静态判定指标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加关于研究过程与研究能力的交互影响因素,即科技团队的创新过程管理能力标准,以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组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集成科技资源推动自主创新,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的重大举措。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与江苏省委组织部联合立项支持了首批8个科技创新团队,在项目实施的三年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共给予团队项目支持1.35亿元,江苏省委组织部共给予团队核心人才支持4100万元。经过一年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科技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而新疆科技创新水平居于全国后列。文章结合新疆科技创新实际,梳理赴浙江调研的科技创新探索经验,以期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首先分析了新疆科技创新的现状与科技创新平台的现状,调研了浙江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情况,挖掘浙江省在科技创新中最主要的做法;通过分析,浙江省科技创新在政府的支持下,优化了创新环境,打造了人才服务平台。基于浙江可参考的科技创新主要做法,认为新疆在科技创新建设中要汇聚高技能创新人才,推动政产学研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本地区域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227):1-10
对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51个科研机构72个科技团队的实证调研显示,对我国科技创新团队的选优性判定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获得科技奖励、科技论文发表、科技团队创新过程管理、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究平台与实验设施、科研项目经历、技术突破的影响力、青年人才培养等因素。有必要构建起包括成果性标准、状态性标准和过程性标准在内的科技创新团队综合判定标准体系。但在当前的实际应用中,过程性判定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加快科技开放合作交流步伐对福州市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落实强省会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福州市科技开放合作交流现状,紧紧围绕“做大做优做强省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从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建议:一是优平台,拓展科技开放合作广度深度;二是兴协同,纵深推进区域科技融合发展创新;三是强主体,促进创新主体多方融入全球网络;四是活机制,稳步推进科技开放创新生态建设;五是聚人才,加速集聚高素质科技开放人才,以打造开放型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05,(9):16-27
科教事业,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支撑;科教兴市,给宁波带来了什么?;2008科技强市,宁波不懈的追求;瓶颈:以创新来突破;科技创新新政解读;加速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地方院校科技创新团队的能力提升是大学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地方院校科技创新团队能力成熟度模型包括初始级、成长级、定型级、管理级和优化级,要达到某成熟度等级,就必须满足该等级关键过程域的若干目标,并通过关键实践来完成。地方院校科技创新团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几个关键实践,即人员培训管理、过程管理的文档化、组建团队的合理梯队和建立信息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领导团队组织(global leader team)的研究表明.建设未来世界之都就是建设未来全球科技创新之都.世界各国都在竞相争取成为未来的世界之都;与此同时,世界科技园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Science Park)的专家则认为.科技园区是各国进军未来世界之都的最有竞争实力的主体。因此,未来世界之都的建设给全球科技园区发展带来了进入区域化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郑换换 《科技和产业》2023,23(20):99-104
在日益复杂的VUCA时代,不变使企业处于危险境地,变才有可能存在一线生机。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从高管团队层面出发构建企业突变创新过程模型,引入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来解释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对突变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并解析团队正念对这一因果关系链的调节作用机理。选取中国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发现,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增强了企业动态能力,进而提高了企业突变创新的可能性;团队正念显著调节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与企业突变创新。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的危机应对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报告》2007,(228):1-11
在科技创新团队的选优性判定工作中,既要结合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也要兼顾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判定过程可以分成研究成果资格判定、研究平台标准判定和综合创新管理能力判定等三个阶段。在判定过程中,要重视发挥三类判定指标的不同导向作用,引导科技团队确立创新目标,强化对学术带头人率领团队进行集成创新的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无锡新区科技创新在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根据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无锡新区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要以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重点做强外资料技、民营科技两大板块,做特做优科技产业,做专科技孵化基地,设大科技产业化基地全面梳理落实兑现现有科技政策,进一步优化配套科技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落实科技扶持资金,带动社会投资投向中小科技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7,(9):26-27
2006年,宁波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