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国经济同时出现经济增速缓慢下滑和价格高企的概率相当高。一方面,宏观当局想利用政府投资(包括保障房建设)来平滑实体经济疲弱,而另一方面,由于通胀高企,量化紧缩使得实体融资成本大幅抬高,供给面越来越被挫伤,这将增加未来的通胀压力,因为未来将不会有充足的产品和服务来吸收货币。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1,(23):21-21
左侧出手龙头为上目前市场整体估值较低,市场有较强的安全边际,但创业板估值依然偏高,存在结构性风险,同时市场担心经济滞涨、政策超调以及盈利预测的大幅下滑,但上半年经济下滑是政府主动调控引起,目前正是其长尾作用发生时,预期下半年政策将随着通胀下滑而放松,盈利预测不会整体大幅下调。  相似文献   

3.
投资文摘     
经济呈明显相对滞胀局面作者:宋国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出处:CMRC中国经济观察第26次报告会快报(7月24日),宋国青:经济增长的长周期相比2004-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通胀的黄金组合,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通胀组合非常差。特别是在2011年第2季度,GDP环比增速跌到8.0%以下,而CPI的环比同比仍在上升,中国的增长-通胀组合已呈显著  相似文献   

4.
券商大看台     
《证券导刊》2008,(13):38-40
申银万国高通胀或近半低增长刚开始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已经接近高通胀低增长的中期,高通胀或许还将持续1年左右,而低增长阶段才刚刚开始。由于部分发达经济体不断降息,能源价格走高,通胀的持续时间或许更长一些,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下滑,通胀将过半是没有疑问的。中国的通胀和增长是世界通胀和增长的一部分,离开世界看中国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球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新兴市场通胀高涨,造成部分国家社会的动荡和政府的更迭。中国经济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之一,也面临通胀的压力,特别是与低收入者生活相关的商品(如食品)价格上升比较快。因此在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反通胀将是我国上半年最主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受欧债危机升级、新兴经济体"硬着陆"风险加大、美国财政悬崖迫近等诸多因素影响,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持续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能趋弱且分化更加明显,美国经济温和增长,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全球通胀压力较上年明显减轻,但新兴市场国家通胀率仍处较高水平。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估算,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2%,低于2011年的3.9%。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3%,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马骏 《国际融资》2008,(9):32-33
通胀预期减弱、PPI向CPI传导能力弱于预期、全球经济将持续放缓等因素表明,中国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通胀压力已经比年初减弱。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增长下滑和资产市场进一步下行调整的风险在增大。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应适度放松,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应该放缓,企业融资渠道应该拓宽  相似文献   

8.
《金融博览》2011,(16):1-1
目前,中国经济同时出现经济增速缓慢下滑和价格高企的概率相当高。 一方面,宏观当局想利用政府投资(包括保障房建设)来平滑实体经济疲弱,而另一方面,由于通胀高企,量化紧缩使得实体融资成本大幅抬高,供给面越来越被挫伤,这将增加未来的通胀压力,因为未来将不会有充足的产品和服务来吸收货币。  相似文献   

9.
通胀数据的快速下滑或将引发市场对通缩的担忧。但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出现失控局面,源于中国银行体系的巨量存款,为通过信贷扩张的公共支出融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每日电讯报》:中国2008年经济发展或受通胀压力阻碍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报道,尽管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通胀压力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美国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有经济学家担忧,美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散尽,中国的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便利用2008年的超跌反弹,演化为投机过度的局部牛市,市场开始弥漫有关通胀的声音。尽管很多来自实体经济领域的数据显示,结束经济增速下滑的步履可能不会那么迅速,但投资者的思维似乎更多受到了金融市场而非经济领域的全面的影响。一旦金融市场脱离经济基本面运行,投资者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底部煎熬     
刘浩波 《证券导刊》2011,(35):19-20
虽然通胀回落和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出现一些苗头.但是对于未来几个月通胀和经济增长态势的判断,政府决策者和市场投资者仍然处于观察和等待数据验证阶段。预计在9月中下旬之前市场暂无持续上行动力,海外市场的波动对A股构成一定负面压力.但是在估值水平整体较低的支撑下,股指将以震荡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管理》2014,(19):22-23
2014年,中国达成其经济增长和通胀调控目标已无悬念,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目标投向2015年。以美联储加息为信号,全球经济的分化和动荡似乎不可避免。中国也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乐观者认为,中国将收获更平稳的增长和温和通胀;而悲观者则认为,中国增长下行和通胀上升,可能使其呈现轻微滞胀的困境。中国经济在2015年的可能前景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消费下滑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和外贸顺差,并且通过乘数效应和全球效应影响中国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从而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导致近期通胀都不断高涨,甚至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房价下跌拖累经济,消费放缓,影响中国出口。但是2008年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奥运年和五年一次的地方政府换届年,消费和投资需求强劲,足以抵御外需走弱。从资金面来看,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走弱将使其货币政策更趋宽松,推高或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流动性"水位"将继续上涨。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新兴市场,且这种趋势在2009年之前还将持续,未来短期内新兴市场资金充裕的局面不改,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中国政策层面的紧缩势在必行,但一些宏观政策因带有强烈行政色彩而难以把握其力度,结构性政策(如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收入政策等)更是难以立竿见影。一旦外部环境"温度"低于预期,调控可能先抑后扬,经济增速则先降后升。具体而言,美国将于未来一年内减息100~150个基点,美元1~2年内将贬值15%。若其有更大幅度的减息,只能加速美元贬值。中国出口增速将受外需放缓影响而明显下降,但消费和投资仍将保持强劲,经济保持在11%左右的高速增长,内需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加息空间正在缩小,全年最多两次共54个基点,而且都在上半年。而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望加快,对美元全年升值10%。在这些背景下,通胀将在下半年明显缓解,2008年全年约为4.0%~4.5%。投资者应该回避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出口板块,转移至以内需为主的板块,特别是受益于人民币升值与弱势美元的板块。另外,投资者还应关注2007年底和2008年前期在调控力度较强时受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在2008年下半年的反弹机会。我们希望看到政府的调控政策充分考虑到全球经济走势及其不确定性。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如汇率和对冲工具)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降低经济和市场波动,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当包含一个扩张性的、具体的备选方案(Contingency Plan),以备出口一旦大幅下滑时拉动内需,改善民生。至于结构性政策,尽管有必要强调其重要性,但其短期效果有限,更不能替代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基本特征,被誉为是中国经济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宏观环境往往是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摇篮。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当前的人口结构导致储蓄率过高,其结果是投资增速快,而偏低的消费率使物价变化较为温和。但是包括外贸顺差在内的大量外汇流入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剩,推高资产价格,而中国人口结构将在5~10年后发生逆转,资产价格届时将面临下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08年以来,尽管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欧元区、日本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也明显减缓,但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价格指数(CPI)趋升。 目前,各国政府正纷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通胀失控,也防止出现滞胀的局面,尤其是要防止通胀由供应方的压力转成需求方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第三季度,受欧债危机和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同步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全球通胀下行,各国央行纷纷启动新一轮的宽松政策,金融市场有所受益,但新兴市场表现逊色。展望第四季度,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还将加码,应严防全球经济急速恶化的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经济,特别是通胀形势还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应该集中精力制定和执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积极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应该力争在2024年实现超出市场预期的经济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7月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年和2024年都将是3%。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是3.5%。换言之,同2022年相比,2023年和202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将会有所恶化。2023年10月的最新预测是: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是3%和2.9%。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被进一步下调。还预测,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     
《金融博览》2011,(4):9-9
52.9% 2011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环比降1%。该指数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平稳,但通胀压力有所反弹。预计2月份PMI将继续下滑,但仍处扩张状态,3月将再回暖上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