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房地产价格中的地方政府因素:成因、机制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地方政府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介入,源于一种双重压力:分税制以后地方事权的比重普遍高于财权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面对资源的约束,依据现有土地供给制度,地方政府介入城市房地产开发,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动员社会各种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达到财政增收、GDP高增长等社会经济目标.这种介入也对城市房地产价格有直接、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地方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本文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1994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率最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增加的拉动作用最强,西部次之,这说明我国中西部仍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往“GDP锦标赛”考核下,政治和经济体制机制因素叠加共振造就了中国的“增长奇迹”。新时代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从“GDP锦标赛”向多元化转向,后者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遏制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着“经济增长”和“遏制房价上涨”的冲突任务,为避免晋升风险,一些官员可能会出现“为官不为”。基于此,本文通过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在对房地产倚重型经济地方政府提出稳住房价和发展经济两方面要求的同时,更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进行职责划分,并完善财税机制体制,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激励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其解决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4.
冷德军 《金融纵横》2010,(11):12-15
世界经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近期美国包括加州在内的多个州又陷入财政危机,正如旧金山联储报告指出,州和地方政府财政恶化,将会拖累美国经济复苏。而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诸多"两难"问题,深入了解美国州财政危机的背景、根源及连带影响,对于处理好国内经济增长及国内巨额地方政府债务提供了参考标本,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一)地方政府债务膨胀,贷款与财力不匹配当前,地方政府各类变相债务无外乎三种形式:一是绕开政策限制,成立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虽然债务人不是地方政府,但公司一旦发生债务危机,必定由财政兜底;二是地方政府不惜违规,为投融资平台贷款提供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GDP的特点  近年来 ,GDP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诟病 ,官方也在进行GDP的修正研究。为什么GDP在外国不如在中国那样受到如此严厉的指摘 ?原因在于中国GDP的缺陷被充分放大了。那么 ,中国式的GDP有哪些问题呢 ?第一 ,地方政府推动的GDP。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其局部和短期利益 ,奉行“GDP至上” ,竞相以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投资 ,耗尽财力甚至负债举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府推动的GDP往往不计社会成本 ,不讲效率。第二 ,投资驱动的GDP。我国GDP增长有三个奇怪的现象。一是我国经济高增长 2 0多年 ,我们依旧是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34个大中城市为样本,研究了地方官员晋升压力、金融市场化水平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我们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对其辖区内主要城市房价的增长有正向作用,金融市场化程度与房价增长呈倒U型关系。另外,在政府资源控制力强的城市中,晋升压力对房价增长的促进作用和金融市场化对房价增长的抑制作用都更加明显。我们的研究表明,地方官员以GDP增长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导致地方政府有干预房地产市场的激励,地方政府对于经济资源的控制为这种干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全国30个省份的政府债务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市县两级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领域、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投资比例高的地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布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政府职能不清晰,导致政府将债务对外转嫁。其次,GDP政绩考核方式促成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冲动。最后,中央政府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控股权,保障了市场机制在地方政府筹借资金过程中的正常运行。本文揭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布局,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供给视角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两难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解释我国房地产市场两难困境的内在机制,提出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行为与房地产泡沫的制度逻辑: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和开发商的垄断造成房价过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又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中央政府面临两者之间的权衡。本文提出,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地价和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开发商垄断是高地价和高房价的直接原因。我们认为,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并发展高端房市场是解决房地产市场两难处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了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并分析两者呈正向相关的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模型,采用2010-2015年全国30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工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通过对国有土地的绝对垄断来经营城市,利用土地抵押融资来大规模举债,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促进工业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举债对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投向了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邻近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很难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投资文摘     
《中国传媒科技》2012,(11):116-117
长期增长源于"制度红利"作者:徐建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出处:FT中文网《CMRC朗润经济评论》(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947),"坚持了20年的增长预测"熟悉宏观经济分析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既然增长潜力是长期的事情,短期经济波动带来的悲观情绪是应该首先撇开的。这一轮经济调整是在通货膨胀率上升、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显现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地方财政行为可能会影响环境政策的执行,在财政分权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税收收入而采取放松环境质量管理的策略行为,导致"竞争到底"现象的出现。基于这一理论假设,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现行环境税费的环保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应积极推行绿色GDP等考核指标;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环保责任;中央政府应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等等。  相似文献   

13.
论文梳理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70年的发展改革历程,总结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历经了集资收费、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债券等阶段性演变.总体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演变的特征是:地方政府投融资极大支撑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地方政府投融资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制度根源;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演变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推动的结果;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发展缺少法律体系作支撑.  相似文献   

14.
自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5年来房价年平均涨幅高迭10%左右,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04年以采,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许多相关的调控政策,但对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仅仅起到了短期压制作用.本文从我国土地交易制度的角度出发,利用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试图探求我国房价调控效果不明显、价格高居不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我国省区间GDP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攀比效应明显;分税制改革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君子竹 《证券导刊》2010,(40):51-53
"七朵金花"含苞待放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结构转型、宏观调控陷入两难抉择的情况下,通过对新兴产业的主动培育,由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寻求下一轮经济增长空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地方财政在“六稳”“六保”下刚性支出增加又增收乏力,不得不大幅增发债券弥补收支缺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面临更大挑战。本文先应用跨期预算约束方程,通过调整GDP增速和财政收支参数,设定突发性和持续性压力情景,评估了地方财政可持续风险及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DEA模型评估了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地方债支出效率。研究发现:一是无论在突发性冲击还是持续性冲击下,相比GDP降速和财政减收,财政增支对地方政府负债率影响最大;二是我国地方债支出的综合技术效率整体较低(低于0.6),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反映债务管理水平)低下的拖累;三是地区间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显著分化。在当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速趋势性下行背景下,地方财政将面临稳增长和降杠杆的两难局面,而破局关键在于以提升地方债管理水平为核心,切实提高地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 不再将GDP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并非是要放弃或轻视GDP指标,而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表示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指标。GDP的变化能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水平和速度,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因此,GDP—直是地方经济考核的—项重要依据。但从更全局的角度看,GDP是一个数量指标,它无法充分表达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湖南、广东等地决定不再以GDP作为约束性指标的做法,应该说是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勇敢变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要践行。  相似文献   

19.
观点摘编     
吴敬琏:经济转型要警惕开倒车吴敬琏在2010年2月23日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指出,我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大量增加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办法救急,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让政府陷入两难:如果向上加(继续加大财政和货币投入),会产生泡沫和通胀;如果往下撤,则可能会使经济向下走。最近几年,一些地区和行  相似文献   

20.
一、地方政府面临紧张的财政(一)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1.经济增速减缓。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美欧日经济步入衰退,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从2008年GDP的走势就可以看出,一季度GDP增长率为10.6%,二季度为10.4%,三季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