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十六两一斤的老秤杆年代,某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字号“永昌”,另一家叫“丰裕”。  相似文献   

2.
爸爸的口头禅王立波我的爸爸是县审计局的副局长,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担任此职务已五年有余了。五年来,给我印象最深是他那几句口头禅。─—“谁叫我爱上了这一行。”近年来,“下海”的人越来越多了,看到别人一个一个都发了财,爸爸没有羡慕,也没有动摇。“只要...  相似文献   

3.
陈远 《金融博览》2012,(7):24-25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旧中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20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去岳麓山扫墓。  相似文献   

4.
国有商业银行所掌握的信贷资源的运用效率问题,是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授信风险管理体制改革以来,经过多年多轮的渐进性变革,在付出了数万亿的“老不良贷款”、“新不良贷款”和“新新不良贷款”的高昂学费与代价后,终于牢固地筑起了一个“管理到方方面面,调控到个个流程”的严密而审慎的授信风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周程 《国际融资》2004,(4):23-25
当长江三角洲蒸蒸日上,珠江三角洲欣欣向荣之时,被称为“共和国工业摇篮”的东北老工业区却是日显疲态,于是东北现象.世人争说。国企困境,资源枯竭,叫“老东北现象”;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大量积压,叫“新东北现象”;大量不良国有资产,因“不敢、不愿、不想”处置,无法流动,造成流失,叫“冰棍现象”;政府、企业急于向上要项目、要贷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项目却都成了包袱,叫“项目怪圈”现象。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税收征纳》2014,(12):21-21
◇和老婆吵架,我大声地说道:“别以为你长得漂亮,我就不敢骂你!”本以为她会高兴,不再吵了,谁知道,老婆说:“别以为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我就不会打你了。”◇老公回家在楼下喊我的名字,叫我丢钥匙给他,回来瞧我不高兴的样子问:“又哪不对啦?”我说:“叫我名字子啥,叫老婆。”他说:“万一这么叫,整栋楼的媳妇们全把钥匙丢下来,把我砸伤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会计了,回顾从业生涯,真是百感交集。提起会计监督,说来容易,行之很难。会计中流传这样的话:“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从中不难体味做会计的苦衷。有一个老会计对我叙谈了她的苦衷:“我当会计四十多年,虽不能说财务工作已融会贯通,总也能应用自如,可领导经常把我当作绊脚石,凡事爱理不理,还有意无意地避开我……五十年代,企业开支都由我把关,车票上的起始站号我都注意核实。可现在,甭讲了,连会计的审核资格都成了问题。发票一大把,都有‘老板’签过字,你还能说不?我是在他领导之下,受聘…  相似文献   

8.
魏冬 《理财》2012,(8):24-25
“我叫孙楠,但不会唱歌。”记者眼前的孙楠一脸阳光。谈吐之间充满幽默。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孙楠经历过迷茫,也在财富的漩涡里挣扎,但他在两年之间让自己做了一个大蜕变。从一个一穷二白时刻为饭钱担忧的迷茫小青年变成了有车有房一族。更有了一家年营业额几百万的服装企业。  相似文献   

9.
老汤的故事     
老汤今年48岁,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看上去也就30多,老汤乐呵呵地拍着胸膛说:“因为我心态年轻。”老汤不喜欢别人喊他老汤,而爱听别人叫他“老哥”。老汤说:“我是你们的老大哥,你们有啥事尽管来找我。”  相似文献   

10.
做企业要"思无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鸣 《理财》2008,(10)
有很多曾经熟悉我的人,久未见面碰到我,知道我还在做太阳能,总是问这样的话:“你现在怎么还在做太阳能?”“你怎么老做太阳能?”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常常哭笑不得,我说我就会做太阳能,我这一辈子不会做别的,我就这一件事还没做好呢。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货物运输保险是财产保险范畴内的一个大险种,也是海上保险的主要部分,现在也叫“物流”保险。货物运输保险不是一个单险种而是一个系列险种,它牵涉到海、陆、空所有运输部门,牵涉到收、发货方与运输方的利益,牵涉到国内、外贸易的风险与责任问题。回忆在50- 60年代时期,货物运输保险是保险公司的第二大险种(第一大险  相似文献   

12.
一晃,已然是十年了,我还记得——那个“赟”!老冯,你是个老学究,认得字多点,这个字怎么念啊,我打全拼,这个字不会念,打不出来哦!叫他到我这柜台来!“好的,麻烦这位先生到冯师傅的柜台来办理开存折吧!”柜员老朱把这个客户转给了我。  相似文献   

13.
王国军 《税收征纳》2012,(12):56-56
早晨,刚上班的陈股长在办税服务厅里遇到一位姓皮的私营业主。这可是老熟人了,陈股长同他打了个招呼:“皮老板,你这可是稀客呀,今天到这里来有何贵干?”  相似文献   

14.
板桥临终教子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老来得子,可从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背。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板桥却早已断了气。...  相似文献   

15.
基金咏叹调     
眼下的基金,用一个字形容叫“火”,用一个词形容叫“火热”,套用《疯狂的石头》的片名,用“疯狂的基金”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争先恐后地认购、义无反顾地申购、风风火火地开通网上银行、目不转睛地盯着基金净值……连打招呼的方式也从“吃了吗”替换成了“买了吗”。那情形!好似基金就像是幸福的化身,又仿佛是刚刚把女儿嫁出去,喜悦和担心同在,笑脸和愁眉并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将时光推回40年前。也是这样的雨季,在辽东地区的大山深处,一户农家小院。一个5岁的小女孩,站在自家的土屋门口,仰着稚气的小脸望着浙淅沥沥的雨,亮亮的眼睛透过雨雾,望着眼前迷蒙的山峦,一遍又一遍地固执的呼喊:“大雨哗哗下,北京来电话,叫我去当兵,我还没长大。”  相似文献   

17.
年末遐想     
看看桌前的日历,又剩下薄薄的几页,“2006年”就要谢幕了。斗转星移,我在财政岗位上工作一晃已二十多年了。从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为财政战线上一位普通老兵,满头青丝平添了几缕白发二十多年以前,当我满怀希望跨进财政大门时,领导和同事都叫我“小赵”,若干年后新一批同事称我为“赵哥”,现在更年轻的同事顺理成章地叫我“赵叔”。“时间”就这样摧老于无形之中。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人们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一位老税官,我现在税龄也有18年了,但我的年龄还是没有父亲的税龄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入都连连摇头,一脸戏谑,说他不通世故,古板,老实,遇事太较真,查账时,一分钱都不会放过。社会中人如此,亲戚朋友如此;就连母亲,也不理解父亲,斗了大半辈子的嘴。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的父亲比他潇洒,我也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有些“窝囊”。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投资》2004,(6):20-22
专业化的意思就是专精一门,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招鲜,吃遍天”。在这样一个诱惑多多的年代,要静下心来,专精一门是不容易的,要不然就不会有几年来“多元化”在国内企业界的甚嚣尘上了。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岁月     
70年代初期,父亲不堪食不裹腹的生活,携一家老小来到新疆,在一个农场的破瓦房“安家落户”。那是一个室徒四壁的老屋,老鼠此起彼伏,洞穴比螃蟹窝还多。从此后,父母整日栉风沐雨劳作于田间地头,用汗水换取微薄薪水,在惶惑中打发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