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闽侯县荆溪镇关源村潘某一金鱼池塘,面积3亩,平均水深0.6m,配备1台3kW叶轮增氧机。2018年4月15日放养金鱼水花20万尾左右。放苗15天左右开始投喂粉状配合饲料。5月16日,金鱼出现死亡,刚开始每天死几尾。养殖户用二氧化氯消毒,后来金鱼死亡量上升至30尾/天,缺氧和浮头都比较明显。笔者目测水体透明度15cm左右。检查发现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肉眼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  相似文献   

2.
马口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口鱼俗称山鳡、桃花板、麻口等,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由于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喜欢,市场价格高达50元/kg,养殖者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养殖者对苗种的需求,郧南区水产站从201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马口鱼的人工繁育试验。2016年,催产马口鱼26组,获得受精卵17万粒,孵化出马口鱼水花11万尾,培育出体长3~4cm鱼苗6.3万尾。下面把2016年的生产过程介绍如下:1.试验地点郧南区名优鱼  相似文献   

3.
<正>5月27日,浙江省淡水所邀请有关专家在丽水市对"马口鱼种苗繁育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确认,4月13日开始的马口鱼人工催产、种苗培育试验中,催产率为86.87%、受精率为82.73%、出苗率为80.58%,获仔鱼20万尾,育成平均规格4.4cm的夏花鱼种12.9万尾。验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已突破马口鱼种苗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4.
大水面养殖历来是以鳙鱼为主的常规鱼养殖,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养殖户的效益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吴江市水产养殖场从2002年起开发小品种野生鱼驯养和繁殖,取得较好成果。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供参与:一、花骨鱼的人工繁殖与养殖花骨鱼俗称“吉花鱼”,是一种优质的太湖天然野生鱼类,其肉味鲜嫩,属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价格高出常规水产品2-3倍,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选择亲鱼150组用于繁育,共人工繁殖花骨鱼苗60万尾,培育成3-6cm夏花鱼苗55万尾。其中,用于外河放流50万尾。用于养殖的池塘2口,…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结构,使瓦氏黄颡鱼成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之一,2007年我站承担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长江瓦氏黄颡鱼驯养与养殖技术开发",收集、驯养、选育长江瓦氏黄颡鱼亲本800组,繁育瓦氏黄颡鱼夏花60万尾,培育3.3cm以上瓦氏黄颡鱼种30万尾,人工繁殖催产率90%,夏花培育成活率50%,一龄鱼种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于2001年进行了暗纹东方(鱼屯)的鱼种培育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培育过程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 试验鱼为中科院水生所人工繁殖的暗纹东方(鱼屯)鱼苗5800尾,规格为3.0cm,平均体重为0.9g,用尼龙氧气袋包装,每袋150尾,车运时间为3小时,入袋水温22℃,出袋水温为24.5℃,池水温度为21℃。 1.2试验场所及条件 试验地点在洪湖市城区内的柏枝集团公  相似文献   

7.
<正>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 一是套放鳜鱼、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尤其是养蟹水面,这些套养品种可摄食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虾,每亩仅增加20—50元的苗种费用,不再增加其它投入。一般亩套养5—8cm的鳜鱼10—15尾、或150g/只的幼鳖5—8只、或10cm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每亩可增产成鳜5kg、成鳖2—3kg、黄颡商品鱼25kg左右,可增加效  相似文献   

8.
<正>1.异育银鲫中科3号:我公司多年与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建成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苗种5亿尾。3-5月供应水花、夏花等苗种。产品连年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该项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鳡鱼:鳡鱼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是我公司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期合作研究的共同成果,现年产鳡鱼水花2000万尾。5-7月供应水花、4-20cm的的苗种和已驯食鱼浆、鱼块或配合饲料的鱼种,并提供配套增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民心工程"项目实施中,将黄颡鱼确定为主推品种之一,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广六种养殖模式,受到了示范户的欢迎。池塘主养黄颡鱼放养规格为810cm,放养密度为600010cm,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亩,放养时间在38000尾/亩,放养时间在34月份。可搭配放养规格为504月份。可搭配放养规格为50100g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笔者选择贵阳市息烽县西山乡柏香山村21.5亩稻田开展藕—鱼—果—菜—禽的生态种养模式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藕田的选择与改造: 试验田是多年耕作稻田,土质肥沃,交通方便,年亩产稻谷400—500kg,水源为稻田旁河水,进排水方便,藕田内有占田总面积8%鱼凼,4% 生态带。 开春后将藕田三犁三耙,藕田内挖宽50cm ,深30—40cm 鱼沟3—4条,鱼沟与鱼凼缺口相通。 2、鱼种投放: 4月21日投放草鱼 (150—200g/尾)、鲤鱼(150—200g/尾)、云斑鮰(50—100g/尾)450kg,投放量20—25kg/亩左右,投放草鱼占40% ,鲤鱼占40% ,…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一是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二套养草鱼、鲫鱼、鲢鱼等鱼类的夏花鱼种,决第二年养殖所需要的大规格鱼种,一般亩套养体长3—5cm的夏花鱼种1000—500尾,每亩可增产鱼种30—50kg;三是鱼、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一般每亩水面可投体长1—2cm的虾苗1万尾左右,可收获成5—10kg,增效150元左右;四是南美白对虾殖水面套养河蟹或实行双茬鱼虾轮养(第茬养南美白对虾、第二茬养青虾或常规鱼);培育蟹种的稻田或池塘可套养青虾等。二、轮捕上市,做好产品的适时销售工。轮捕水产养殖品种并适时上市是提高养经济效…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本研究用鱼是从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挑选出奥尼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三种鱼的越冬鱼种,规格力求整齐,平均规格在40尾/kg,于5月10日放养在底质为泥底,(淤泥20cm左右),面积600m2的水泥池中饲养三种鱼饲养于同一池塘内,每种鱼的放养量相等,均是200尾,按照正常的饲养方法,每日投饵两次,饲料品种为麸皮,并有微流水的存在,透明度控制在25cm左右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2、研究方法研究用鱼经过一个月的饲养,规格达到50g左右时开始采样,每次随机取鱼样10尾,并在现场用5%的甲醛溶…  相似文献   

13.
<正>凹头鲷,又称红魔鬼、皇冠鱼,学名:火鹤鱼(Cichlasoma citrinellum),隶属鲈形目慈鲷科。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哥斯达尼加等地,现已成为集观赏与食用于一体的热带鱼。目前,凹头鲷繁养殖研究在国内多作为观赏鱼养殖研究,开展食用鱼养殖研究还很少。我们根据根据该鱼生活特点及安溪县的气候条件,于2004年将2万尾体长3-5cm的鱼种,在安溪县龙门高达锦鲤养殖场开展养殖试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5月27日,笔者从上杭县永发种养殖有限公司8#池塘中钓到1尾鲤鱼(350g)、10尾异育银鲫(350-450g),发现异育银鲫有病症,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与粘孢子虫病并发。向养殖户了解,该鱼塘还未出现鱼死亡现象。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现将具体情况及治疗过程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上杭县永发种养殖有限公司是上杭县水产标准化养殖场,该场有池塘11口、面积160亩,发病的8#池塘面积2亩,平均水深2m。2011年6月20日投放异育银鲫"中科3号"3000尾(2-3cm)、鲢鱼400尾(10-12cm)、鳙鱼80  相似文献   

15.
正杂交黄颡鱼是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子一代鱼。其生长速度快(比普通黄颡鱼快40%~50%)、适应性强、生长规格整齐、较耐低氧、不易得病、质量安全(制种过程不用激素)、种源可控,适合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生产。具有饵料系数低、单位产量高、养殖周期短、出塘规格整齐、个体大、市场价格高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2015年,古田县平湖镇东洋淡水养殖场首次引进示范养殖获得成功。6月20日,在一口3亩面积的池塘中,放养体长3~4cm夏花苗30000尾,尾重25g的鲢  相似文献   

16.
正瓦氏黄颡鱼,又称江黄颡,是生活在江河水域中的一种名贵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为了调整优化我市渔业生产结构,使瓦氏黄颡鱼成为我市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我中心收集、驯养、选育长江瓦氏黄颡鱼亲本800组,繁育瓦氏黄颡鱼夏花60万尾,培育3.3cm以上瓦氏黄颡鱼种30万尾。人工繁殖催产  相似文献   

17.
《致富之友》2005,(10):44-44
豫选黄河鲤鱼金鳞赤尾,体色鲜艳,具有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饲料系数低等生长优势。生长速度比选育前提高36.2%以上,用选育的黄河鲤夏花品种(体长2~3cm)可在当年(养殖期5~6个月)育成单产1000千克/亩、规格750克以上的商品鱼,成活率90%左右。“八·五”期间,共繁育黄河鲤鱼夏花7000万尾,推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成鱼池混养技术成鱼池混养黄颡鱼,对池塘主养的鱼类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鱼池和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鲫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鱼池均可混养黄颡鱼。鱼池面积20~30亩,水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一般亩放黄颡鱼40~50尾,规格3~4厘米/尾,可亩增收黄颡鱼5~8公斤。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推广黄颡鱼这一优势品种,广西东兰县水产技术部门从2006年6月开始,在库区网箱养殖户中确定3个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养殖户进行黄颡鱼养殖示范,养殖面积524m2,共投放黄颡鱼鱼种97000尾,通过6个月的的饲养管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黄颡鱼网箱养殖示范情况总结如下,供共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3月2日,我站接到锦鲤病鱼样本1尾,经诊断该鱼患竖鳞病和脂肪肝。现将疾病诊治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患病鱼体长63cm,体重3.4kg,病样源自我省蒲城县某锦鲤养殖场,该场共养殖锦鲤120余尾,养殖池为工厂化水泥池,水源为自来水,配备水体机械净化系统一套,冬季有塑料薄膜大棚保暖。发病时池水水温10-12℃,主要表现为病鱼在池中游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