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半岛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解译山东半岛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距离海岸线0~100km范围的土地利用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海岸带耕地、草地、农村居民点和林地分布广泛;5年间城市、农村、交通工矿和水体的增加比较显著,而耕地、草... 相似文献
2.
3.
山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平原或低丘陵地区相比,黄土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表现出农村聚落空心化比例较高、新扩带与空化带的界限相当模糊、新建住房沿交通线和山脚展布、破坏和浪费的土地数量更多等特点.农村聚落空心化不仅破环了农村聚落生态环境,而且加剧了黄土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也使以窑洞景观为典型特征的村镇形态面临消失的危险.农村聚落空心化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因此,其对策研究要重视在农村聚落空心化的生命周期与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下,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地揭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本质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掌握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促进区域土地政策优化调整,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和集约化利用。[方法]文章以西北旱区关中平原典型县域陕西耀州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景观梯度模型,充分利用土地景观空间信息,研究分析2000—2015年陕西耀州主要地类旱地、林地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梯度空间信息。[结果]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明显。该政策直接影响研究区域旱地和林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林地和旱地在2000—2008年间的动态变化程度较2008—2015年均表现更为剧烈,2000—2015年间旱地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为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和聚集,即东南区域以旱地景观聚集区为主,林地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为南部向北部方向递增和聚集,即中部和北部以林地景观聚集区为主,旱地退化过程也是向东南方向逐渐推进,旱地和林地景观经历了2000—2008年急速变化期和2008—2015年持续稳定期两个阶段。[结论]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研究区域旱地和林地的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变化空间信息,为土地政策调控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分析湿地现状与变化特征,提高湿地遥感监测速率,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与ODBC数据库融合的二次开发技术,采取"动态单元格循环算法",结合动态度、分布密度等动态指标,实现了湿地现状与变化信息自动化分析,并在吉林省珲春地区开展了应用实践且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ArcEngine与ODBC数据库融合方法可以将空间计算转换为数据运算,能大大提高湿地数据统计与分析速率;动态单元格循环算法能实现面向动态单元对象的湿地分析;湿地分布密度、动态度等指标完全可以程序化,从而提高湿地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用统计学和HYSPLIT模型对2016—2020年武汉市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季节变化特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武汉市大气中NO2、PM10、PM2.5、SO2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CO和O3的浓度先降低后上升。PM2.5与SO2、NO2和CO之间相关性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O>NO2>SO2。其中,O3与温度,NO2与风速,SO2与相对湿度,PM2.5与温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大气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春秋季>冬季。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最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2014年达7 140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传统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主要粮食作物呈现"两增一减"的格局:玉米和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且近年来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江省西部集中.在此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作为研究区代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种植结构按积温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 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新兴玉米面积猛增到17.4万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并推动大豆北扩东移, 2014年大豆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结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和作物种植比较收益是影响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云南南部地区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云南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以及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进行空间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本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变化以林-草及林草-耕地转换为主,耕地分布随海拔、坡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耕地分布格局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时空差异.研究结论本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及其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以政策和人口经济发展压力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本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偃松林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中国大兴安岭偃松林的类型、生物生态学特性、食物链特点。分析了偃松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途径。指出,在大兴安岭高海拔生态脆弱地带,要优先考虑偃松林这一濒危珍稀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保护问题,充分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巨大作用,在此基础上开展株体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樟子松林组成植物521种,其中包括地衣植物35种,苔藓植物48种,维管束植物441种;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林组成植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林所含植物较丰富,据调查统计为76科230属520种,其中种子植物48科183属417种。通过对种子植物属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林组成植物属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云南梅里雪山芳香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梅里雪山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7科33属39种;列出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海拔高度及其含油部位;该地区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薜荔的绿叶(Ficus pumila)及花叶(Ficus pumila'Sunny White')品种的室内光照适应范围问题;根据室内光的分布,选择房间内具有代表性的光区进行栽培试验;在16~28℃,RH30%~64%条件下;经栽培82天后,用LI-6400测定其不同光强下的光合特性,计算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并测定不同试验区枝条长度的生长量;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绿叶品种生长的适宜光照为7.8~527.0μmol/m2.s(392~26350 lx),薜荔花叶品种为6.9~491.0μmol/m2.s(347~24550 lx)。 相似文献
14.
15.
昆嵛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调查研究昆嵛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民间访察、实验室标本鉴定及凭证标本的建立进行研究。结果:确定昆嵛山药用菌类植物、药用地衣植物、药用苔藓植物、药用蕨类植物、药用裸子植物和药用被子植物共计131科,454属,694种,约占山东药用植物的55.21%;将昆嵛山药用植物分成山下草甸湿地及种植区、山下灌草区、中部乔木林区和山顶灌丛草甸区。结论: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植物叶片特征数字化在植物识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基于叶片特征物种识别现阶段的应用,对已有的数字化叶片特征进行分析归类,并总结出新的拟可行的叶片特征指标。对基于叶片特征物种识别技术进行前景展望,其必将会成为以后物种识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凤凰山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文从打造国际化旅游精品,加强国际化市场营销,开发国际客源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及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凤凰山生态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调查研究河南云台山药用植物资源状况。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民间访查、室内标本鉴定、建立凭证标本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对云台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云台山有药用植物共计91科,250属,359种,约占河南药用植物的18.29%;根据药用植物的分布特点将其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和平原区。结论:首次系统报道四大怀药之乡河南云台山药用植物资源数字资料,对云台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