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葛勇 《商场现代化》2007,(2):361-362
本文分别从宏观的农村制度安排以及微观的农户需求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对合作金融的需求,并指出使现有的农村信用社回归合作制,存在着“路径依赖”障碍,应结合我国的农村实际,重建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农户理性与非理性行为理论,在调研214家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信用社改制进程中农户的存款行为、贷款行为、入股行为和参与行为的分析,认为农户行为是一种有限的理性行为。因此,可以通过明确我国农村金融宏观政策目标、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等措施来促进农户行为的逐步理性化,实现农户个体行为效用最大化和宏观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金融的缺失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被赋予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的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合作金融却未能有效地担负起服务"三农"的责任。通过对农村合作金融功能演进的分析,揭示了合作金融改革变迁被掩饰的真相,从而提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志祥  高静  楚文皎 《消费导刊》2013,(4):46-46,203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农村信用社发展。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体制与经营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和服务水平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合作金融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三种形式。经历多次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信用社在组织结构、员工队伍以及业务发展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发展目标异化,产权关系不明晰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建设滞后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因此,只有明确市场定位、坚持合作性质,重构农村信用产权结构、使权责统一,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才能使我国农村信用社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存在产权不清和所有者缺位问题,中央政府希望通过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来解决。本文基于农户金融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双重视角建立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与GDP挂钩体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结果决定了地方政府的产权制度选择行为,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希望地方政府建立产权清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而地方政府按照GDP最大化目标选择的农村合作银行制度使改革偏离了预定目标,导致众多问题出现。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究外部激励因素和内部驱动力因素对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激励因素主要体现在政策落实与监督,制度的完善情况两方面,内部驱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农户对环境的认知水平及其个体特征三方面。现阶段农户参与意愿较低主要是政策落实不力、监督机制缺乏、经济支撑力不足、农户环保行为缺乏、依赖性较强导致的。因此要完善政策监督机制,培养农户的制度信任,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并提升农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引导农户环保意识与行为间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面对以人才为最终竞争力的今天,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和队伍素质低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其稳健发展。因此,要研究挖掘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培养适应金融市场化要求的高素质合作金融队伍。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新疆富蕴县168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农牧民借贷需求强烈;农户所需要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农村信用社和亲戚朋友;农户期盼改善贷款服务和简化贷款程序。针对农户借贷需求和供给的问题和成因,政府应以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为导向,增加农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新型民间金融组织;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信用保障机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落实好农村保险政策;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资源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和贷款农户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发现贷款额度、违约成本、贷款追讨成功率、正常履约收益是影响违约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防范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其长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浅析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的国际实践已历经30多年,它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宗旨,因而从产生起就受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小额信贷的模式包括乡村银行、合作社、政府直接信贷与信用保证模式,由于农村金融环境欠佳、小额信贷制度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缓慢。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完善小额信贷制度,以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和波浪式前进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导致不同利益集团反复博弈,最终形成路径依赖所致.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日趋市场化、理性化和规范化.对我国农村信用社60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与总结,探求其一般特征与特殊性规律,可以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小岗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纪荣 《财贸研究》2012,23(6):65-70
安徽凤阳的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然而该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农民专业合作意识有待加强、缺乏专业合作社人才、基层政府重视不够等等。应加大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培养合作社专业人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等,以促进小岗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目前农村人口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50.3204.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农村金融是必要的.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信用合作社系统正在开展大规模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部分,小额信贷为农村金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现状的阐述,寻求解决各种制约性因素的方法,从而促进小额信贷更好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浙江温岭市379户农户借贷需求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户户均借款数额较大,且增长迅速;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合作银行,但民间借贷也是一个补充途径;约75%的借贷资金用于非农产业;以一年内的短期借款为主;农户之间的民间借贷以低息、借条形式为主,规范性较好。进一步地,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总收入、非农收入、借贷倾向、借贷次数、储蓄存款、从事行业和地理区域是对借贷需求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及金融的有效支持,这是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政策性金融缺失、商业性金融弱化、农村资金流失等制约着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合理定位农业政策性金融,强化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增强农村信用社的抗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强化金融监管,维护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需要统筹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行农村信用社利率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风险控制的要求,探索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模式,强化利率风险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金融结构和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银行"惜贷"和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在分析县域金融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县域金融的制度缺陷,针对现存的问题与矛盾,提出重构县域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