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在线     
新闻链接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质变(一)住房、汽车和通讯网络器材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新三大件”其中,人均住房消费支出为7267.94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53.5%,位居商品消费支出的首位;人均汽车消费支出为891.57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6.5%,位居商品消费支出的第二位;人均通讯网络器材支出为488.86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3.6%,位居商品支出的第三位。(二)教育、医疗和旅游成为新世  相似文献   

2.
《上海房地》2005,(8):1-1
今年夏日,上海楼市凉如秋。进入夏季以来,房价虽然小幅回落,但是成交量持续萎缩,消费观望气氛依然浓厚。与住房相关的各项消费支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与住房直接相连的装潢、装饰品的支出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对市场而言,需求萎缩、交易减量,它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有人惊呼要“救市”,有人高喊要“重建信心”,似乎楼市已经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似乎不立即采取拯救措施,将导致楼市的整体崩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被称为“三大提款机”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更为不容忽视的是不少居民还为此产生了强烈的支出预期,形成了平日节衣缩食和难以轻松消费的现象,对整体消费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飒 《上海房地》2009,(12):27-29
一、目前住房消费的异化现象“消费异化”是指在消费主义思想体系下,人们以欲求而不是以基本的生存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导致消费与“需要”和“使用价值”渐渐背离.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人的物化状态。我国人多地少,住房消费应立足于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为目的,既要保障人民的正当的住房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衣食住行是人类基本生活内容,其中住房条件的改善历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房地产与住宅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住房商品化的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要住房、找市场”的思想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住宅的消费量逐年上升。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之际,人们的住宅消费观念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更新呢?“租房合算还是买房合算?”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的动因,看起来是在对住房消费支出的比较,但实  相似文献   

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小康住宅纵横谈之一丁世华,乔悦春按照国际经济学界的观点,小康水平的标准是人们用于生存资料(主要指食物)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40%到50%之间,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左右。编者按:小康居住水平是实现小康生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  相似文献   

7.
1997年消费品市场不会出现消费需求集中一致并对市场规模产生较大影响的“热点商品”。综合来看,1997年全国消费品零售额将比上年增长1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1)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仍然居于首位。今年将有83.38%的消费者家庭增加对食品类消费的支出,这一比例高出上年同期的比例2613个百分点。(2)居住类商品支出份额将有所增长。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支出将较快增长,仅短期内居住支出份额的提高还非常有限。(3)衣着消费支出起于增加。有近68%的消费者家庭将增加对衣着购买的支出…  相似文献   

8.
利用最新公布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结果显示:住房资产的消费弹性为0.007,消费的低分位弹性大于高分位弹性;房产对家庭设备支出、居住支出、交通支出和保险支出有显著的影响;当家庭拥有三套房产时,房产的资产效应达到最大值。因此,政府在制定刺激消费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房产对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住房逐步商品化、社会化。住房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住房找市场、买房靠贷款”已成为人们住房消费的共识。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不口丁或缺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农村兴起的建房热潮,确实改变了农村的旧面貌,使广大农民盼望以久的夙愿得到实现,居住条件大为改观,但是,由此也带来的了种种问题值得人们深思。1、“建房热”的出现使大量农田减少。据统计,1978年到1988年,华北某省省有160万亩耕地因建造房屋而被吞噬,其中由于农民个人建房减少的耕地达70万亩,接近于2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2、“建房热”造成新建房户的生活消费支出普遍超前。华北某省农民1987年,新建房户的人均纯收入为459.46元,生活消费支出就高达593.02元,其中住房消费支出达300.43元,占到纯收入的65.4%,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是一种政策性、互助性的长期住房储备资金。为了加强事业单位住房基金会计核算,笔者就其会计处理问题作以下介绍探讨。一、设置会计科目1在收入类增设“住房基金收入”总账科目,下设“上级单位(财政)拨款”、“公房出售收入”、“公房租金收入”、“住房基金利息收入”等明细科目。2在支出类增设“住房基金支出”总账科目,下设“公积金支出”、“其他支出”等明细科目。3在净资产类增设“住房基金结余”总账科目,主要用于反映住房基…  相似文献   

12.
年初,有媒体报道,说是一些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又比上年下降了,于是人们对这个“进一步富裕”不免乐滋滋。然而,近日听了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宣传中央一号文件时的答记者问,却不由让人对这个“少支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住房公积金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依据《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设置使用的有些会计科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并且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对“住房公积金存款”、“增值收益存款”、“委托贷款”、“逾期贷款”、“国家债券”、“住房公积金”、“专项应付款”、“业务收入”、“业务支出”科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阐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水平现状  过去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是由国家包下来的 ,居民只需支付象征性的少量租金 ,因此在居民消费支出中住房消费只占很小的比重。自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 ,国家逐步改变了居民住房供应的方式 ,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 ,居民住房消费比重有所提高 ,但其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见表 1)。  表 1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年份 1985198819891990 19911992 1993 1994 199519961997住房支出比重 (% ) 0 .950 .70 0 .70 0 .680 .690 .781.0 4 1.0 12 .92 3 .163 .55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1998》。  从表…  相似文献   

15.
房产新政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住房消费、稳定住房市场的房地产政策,被人们称之为“房产新政”。  相似文献   

16.
居民住房消费能力是其住房消费加上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性支出后的余额。将之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比较,占城镇总户数40%的中等偏下收入及以下收入户不具有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能力。建议调整住房供应政策,经济适用房住房只租不售,面向中等偏下收入户、低收入户;鼓励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租赁或购买社会上的房改房、二手房、商品房。严格控制经济适用住房建造面积与标准,使之适应中等偏下、低收入户的住房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均 GDP 的稳步提高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转向“住”、“行”消费的升级阶段。现阶段我国住房消费市场融资主要是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抵押贷款实现的。这两种制度虽然对我国住房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这些问题也制约了住房消费的进一步发展。从总体规模上来看,我国住房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约为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指标。于是,近年来很  相似文献   

18.
“九五”时期沈阳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为5850.47元,比“八五”时期增长43.3%;消费性支出为5102.94元,比“八五”时期增长35.5%。“九五”时期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在消费中体现出崇尚实用型、娱乐型、知识型和时尚型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对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多项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居民未来预期支出骤然增加,这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即期消费。必须重新审视和进一步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居民远期支出压力。这是扩大即期消费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企业住房基金主要包括企业公益金中用于住房方面的资金、住房折旧、借入的住房资金和住房周转金。企业住房基金核算应通过“盈余公积-公益金”、“长期借款”、“住房周转金”等科目核算。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益金用于职工住房方面的支出通过“盈余公积———公益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