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反倾销”斗争的严峻形势。“反倾销”决不是政府部门可以单方面完全替代的。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挥好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商品低廉的价格,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主要目标,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盐类和闹钟发起第一宗反倾销调查起,世界上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快速增加,从1996年开始,我国就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据统计,20年来反倾销案件给我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0亿美元以上,仅1999年欧盟对我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就达13起,涉及金额5.4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的1.8%。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使我国部分主要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相应产业效益下滑,企业停产,工人…  相似文献   

3.
徐晓明 《时代经贸》2008,6(8):58-59
在我国近年来出口增长迅速,出现大额贸易顺差的国际形势下,反倾销案件不断出现。我国成为遭受反倾销案件总数最多的国家。本文论述了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我国行业协会所做的对策及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中国制造"在国外屡遭反倾销调查,而应对不利则导致了相关行业的重大损失.鉴于国际反倾销诉讼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以及国外相关经验,行业协会必须在应对反倾销诉讼中扮演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才能在诉讼中争取有利地位,维护本行业的出口利益.  相似文献   

5.
张鑫 《经贸实践》2011,(8):63-64
WTO反倾销规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其本身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WTO反倾销规则面l临的最大问题是其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与国际反倾销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它没有能够制止反倾销措施在世界范围内的滥用.在新一轮WTO谈判中,对现行国际反倾销规则的修改和完善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一、WTO反倾销价格可比性规则(一)适用于市场经济体的反倾销价格可比性规则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以"倾销的确定"为题对适用于市场经济体的反倾销价格可比性规则作了规定。概括而言,该规则要求WTO成员方反倾销调查机关将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其正常价值进行比较,如果前者低于后者,则可认定倾销存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中国制造”在国外屡遭反倾销调查,而应对不利则导致了相关行业的重大损失。鉴于国际反倾销诉讼的复杂性与专业性以及国外相关经验,行业协会必须在应对反倾销诉讼中扮演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才能在诉讼中争取有利地位,维护本行业的出口利益。  相似文献   

8.
王爱东  齐建民 《经济师》2002,(12):61-62
国外企业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诉讼已经给我国的有关企业造成了损失 ,我国加入WTO后应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 ,从完善我国出口企业制度建设、努力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健全应诉机制、寻求多方支持、认真研究WTO《反倾销协议》、尽量在当地设厂生产等方面做好反倾销的应诉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近年来出口增长迅速,出现大额贸易顺差的国际形势下,反倾销案件不断出现.我国成为遭受反倾销案件总数最多的国家.本文论述了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我国行业协会所做的对策及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中的价格承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祖莎 《技术经济》2005,24(4):33-35
价格承诺作为应对反倾销的一种变通做法是WTO反倾销协议允许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与征收反倾销税相比 ,价格承诺确定的价格提高以消除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为限 ,允许出口企业获得应有的市场准入条件 ,所以在近年来的国际反倾销中被普遍采用。我国是世界主要反倾销目标国家 ,但对价格承诺的运用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要重视反倾销协议中价格承诺的有关条款 ,在反倾销中有效利用价格承诺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倾销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欧对华提起反倾销控诉对他国具有示范效应,我国应积极谋求WTO剔除其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来调整出口导向,促使进出口内外均衡与结构合理,以减少反倾销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国兵 《财经研究》2007,33(1):101-111
文章经研究发现:(1)1995~2005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来源国是印度、美国和欧共体等;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指数分别为3.43和3.89,表示中国出口强烈地遭受到国外反倾销的影响。而同期美国遭受的反倾销强度指数小于1,表示美国出口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2)1995~2005年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均较低(0.26和0.20),而美国发起的对称率均较高(2.26和2·46)。并且,中国对美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均较低(0.33和0.20)。基于反倾销对称性,入世后中国应加大反倾销应诉和起诉力度以抑制对华反倾销活动,并且应积极谋求WTO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3)1995~2005年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指数分别为1.72和2.20,表示美国对华反倾销行动强烈地影响到美国从华进口。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分别为3.05和5.00,表示美国对华反倾销强烈地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游戏规则十分陌生,而国内反倾销立法又不完善,因此国外反倾销的达摩克利斯剑频频高悬在我国企业头上,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很大损失.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相关出口产业频频遭受以欧盟、美国为首的WTO成员国反倾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出口企业加强对外反倾销应诉工作,完善国内相关法律制度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4.
邓烈兴 《时代经贸》2012,(16):101-101,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对国际反倾销游戏规则十分陌生,而国内反倾销立法又不完善,因此国外反倾销的达摩克利斯剑频频高悬在我国企业头上,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很大损失。本文试图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相关出口产业频频遭受以欧盟、美国为首的WTO成员国反倾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出口企业加强对外反倾销应诉工作,完善国内相关法律制度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结合武汉中小企业的反倾销实例,在分析了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指控现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企业对国外反倾销的应对策略.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国外反倾销,以便在WTO框架内更有效地保护出口企业,使中国经济安全、健康、平稳地运行,不断巩固和加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余世喜 《经济前沿》2005,(2):116-11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磨擦增加,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上升。根据WTO的统计,近年来,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始终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我国产业结构自身的原因。也有法规建设滞后、企业应诉消极等诸多原因。探讨在WTO框架下,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完善反倾销调查的预警及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南茜 《江南论坛》2003,(9):29-30
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所谴责的一种不公平的低价出口行为,反倾销则是世贸组织允许使用的一种抵制倾销的手段。然而不少国家以反倾销为借口,目的却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有时达到滥用的程度,使反倾销变成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过去的20多年中几乎成了国外反倾销的众矢之的,频频遭受反倾  相似文献   

19.
反倾销,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尽管他们已从媒体上多多少少接触过这个名词。 反倾销,对一些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却是一道通向国际市场的屏障,中国的商品屡屡被别国以反倾销的名义拒之门外。 反倾销,现在又似乎成为国内某些产业的救命法宝,以挡住势头凶猛的进口狂潮。 当有关专家说“今后国际间的贸易磨擦将主要体现在反倾销上”时,此话所包含的警示,应当使中国人面对反倾销时多一分清醒与理智,少一些无知和迷乱。 国外对中国商品进行的反倾销已有18个年头。18年中,中国共卷入国外反倾销案267起,涉案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仅1996年,国外对我大宗商品反倾销案就达10余起,涉及近35亿美元的出口  相似文献   

20.
积极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婕 《经济论坛》2002,(20):28-29
近年来,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诉讼不断。愈来愈多的反倾销指控向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勇敢地应对反倾销这一大障碍。一、反倾销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国际贸易中,以低于正常价格或不合理的低廉价格向外出口本国商品的行为,被世界贸易组织定义为倾销。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纠纷呈上升趋势,给相关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很多中国传统产品在被反倾销后,完全退出了进口国市场。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指控,而且这种指控已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