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快承接区域外部产业的转移以及推动区域内部产业的再转移的步伐不仅是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继续发展,而且是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手段.笔者就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福建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并且提出了产业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按照传统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随着要素价格上升及发展空间缩小,传统产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已逐渐失去发展优势,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跨区域转移,并且中西部大多数地区也把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本区域发展的战略之一。但是这种大规模的产业区域转移现象并未出现。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产业区域转移滞缓的原因,并从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必要的软硬件条件方面提出加速产业区域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探讨我国二元经济背景下省际企业盈利差异及由大量剩余劳动力跨省流动所形成的产业转移粘性.研究显示:我国产业的区域转移同时受微观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机及产业区域转移粘性这两大相反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因而促进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之政策应与消除二元经济的相关政策配套实施,才会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量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文献丰富了区域产业变动的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实力是否增强,产业是否发展,比较优势是否获得进步,与其具体的产业变动形式,所采取的具体产业活动策略紧密相关.产业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格局,比较理想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以合理的产业变动策略避免区域产业比较劣势,以积极的产业变动策略提升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引导区域产业转移是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内在要求,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战略途径,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的必然选择。针对新时期区域产业转移出现的产业转移粘性、产业集群式转移等新趋势,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引导区域产业转移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承接产业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何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是中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区域聚集指数分析得出东部5省1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中部各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后根据各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确定出中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2.
黎鹏 《经济地理》2006,26(2):186-191,245
地缘经济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在地域表现上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能有效地推动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论文从地缘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主要特征和合作开发的普遍效应等问题的讨论入手,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为背景,在系统分析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的实践成果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实践策略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3.
湘西北县际边界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恒 《经济地理》2005,25(3):307-309,314
县际边界地区是个特殊的地理单元,湘西北有多种类型的县际边界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由于种种原因,边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县级行政(经济)中心。文章认为边界地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应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大农业、资源型工业和旅游等主导产业的深度综合开发;加快治愚脱贫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区际合作和边区贸易;实现边界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关系在不同类型区域的体现与运用的认识,在预设观点和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分别以昆山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案例,从经验解释和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了两类区域在产业集聚形成过程中的条件呈现。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上,市场演化形成产业集聚的情形在中国区域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而外部嵌入式产业集聚则是中国区域发展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产业集聚模式。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一般先于产业集聚而存在。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应是欠发达区域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The underdeveloped resource-rich region in China refers to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 with abundantnatural resources. The problem for these reg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not be negligible for its particularity in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examines the issue about resource tax reform and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esource-rich regions. It first expatiates 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developedresource-rich regions, then analyzes the effect that resource tax ha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is type of regions,takes Yulin City as example to illu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ose regions due to thedesign limit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 tax,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to delegate tax legislativepower to lower levels, to increase resource tax rate, to expand its levied scope to give play to the potential main tax to localrevenue,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resource tax, to enhance the its function of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regional interest of underdeveloped resource-rich regions and to improve of theinterest distribution system concerning the tax system and resource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产业转移的主体,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异质性,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对外转移能力和转移规律:大中型企业充当着区域产业转移的主导和先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彼此依赖的关系。通过对东部与中部的产业转移进行考察和分析发现,中部的大、中型企业数的增长确实受到东部大、中型企业数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显著影响,但对中部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仍是小型企业,这实际上是大中型企业转移带来的引致效应。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大中型企业的转入促进小型企业的扩张和创生。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重差分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研究表明:(1)当前针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补贴政策并无"产业转移效应",而存在"城市化效应".(2)"就地转移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同样不存在"产业转移效应",而其"城市化效应"更强;唯有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补贴政策,在区域一体化水平突破 "门槛值"时才有"产业转移效应".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是:中西部地区若以促进城市化为目的,选择"就地转移劳动力"补贴更有效;而若以吸引产业转移为目的,则一方面需要针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劳动力培训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需要着重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同时,若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产业转移效应,则需要改变现有的培训补贴方式,由向政府培训提供补贴转为向企业培训提供补贴.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与其资源禀赋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下,这些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合理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这类产业,对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又是必要的。国家应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这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东部的趋势及西部的选择——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确定了东部五省一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分析了重庆已经承接的东部五省一市的产业转移分布,利用单位企业工业产值分析确定了重庆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并讨论了重庆的其他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继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承接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地理特征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本、生育率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协调区域发展,中、西部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要加强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