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增加乡村旅游的互动性、体验性,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村同步小康。"今年两会,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就此建议。近年来,白塔村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通过打造7.6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致富平台,形成了生态养殖、观光园区、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实现了共同致富。目前白塔村农民人均收入近5万元,每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  相似文献   

2.
正"重视农村实际文化需求,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多开展互动性强的文化活动,促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提出建议。近年来,白塔村秉持"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发展理念,建成兴望农牧文化园、甲有农林生态园、芸芯山庄、牵稼园和白塔文旅园等五大观光园区,拥有20多家特色精品民宿,培育了"白塔心巴克""微电影基地"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与旅游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通过发展基于乡村文化的旅游经济,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全面融合,从而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四川省平昌县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模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整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化保护并重,打"生态牌",搭"文化台",唱"山水戏",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月的平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美丽的田园风情,魅力乡村有约……由"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农民办节"的乡村旅游引来游客、媒体、摄影爱好者、论坛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畅游美丽新村,赏水乡风情,品民俗文化,共赴春天的约会.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生态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其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因此,结合生态文化的内涵,构建了创新型乡村旅游模式——生态文化主题音乐节,从价值导向、运作模式等方面探究生态文化资源如何与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合力,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乡村旅游带来的流动性与现代性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正经历着破碎化、脱域化、无序化等空间异化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本文从乡村空间的文化性出发,引入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关注乡村文化空间中表征情感与精神维度的生命文化空间,并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村为例,提出旅游驱动下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三重策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健全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创新文化活态传承模式;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效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单或单纯地讨论"保护第一"还是"开发第一"并不能真正解决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实际上都可归之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而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其关键则在于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本文以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为核心,针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为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和整合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绿色视野出发,明确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生态原则,寻找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土地是亿万农民的“命根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近年来,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抓住改革契机,向土地要效益,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庄人居环境,还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增就业岗位80多个,为村民增加收入100余万元。如何更好地在“三块地”上做好强村富民文章,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技术生态位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全域旅游的乡村旅游技术生态位测度指标及评价模型,继而以粤北民族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而言,从"态"到"势"的传导过程,实质上是乡村旅游资源"活化"能力体系的构建过程。为此,必须评价现有技术生态位,调整未来技术生态位,对技术生态位进行过程改进。  相似文献   

12.
辽河旅游带是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带"建设中的"一带",是辽河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辽河旅游带的旅游的地方性进行研究,将辽河旅游带分为幽谷文化生态综合旅游区(铁岭段)、休闲都市生态综合旅游区(沈阳段)、田园乡村生态综合旅游区(鞍山段)、奇异风光生态综合旅游区(盘锦段)。然后,对辽河旅游带的旅游文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辽河旅游带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民宿经济"成为了受到市场追捧的热词,发展民宿不仅能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还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提高,民宿经济已然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正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通过发展民宿经济,村集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新型城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倍受瞩目。可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在保持乡村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点指出了若要保持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平衡。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病"与"农村病"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作为"环保产业"和"朝阳产业"发挥了其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加速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进程。因此,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生态化转型不仅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导向。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转型案例说明,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需要以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核心、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途径、环保技术为支撑,满足乡村发展的生态经济需求,深化绿色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及以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等策略,以满足江苏省乡村旅游的生态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度契合。旅游营业收入、接待人数、占旅游市场比重等指标都显示我国的乡村旅游在2015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本文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化农村治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五个方面论证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机制,并从发挥政府的多元引导作用、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规划面临着"小尺度、平资源"的尴尬,缺乏创新的规划套路,将大部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了"大同小异的农家乐"泥潭.本文从文化资源再生的视角,提出了"金字塔"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模式,并以福建省钟山镇为例,介绍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模式,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规划开发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产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能够显著地改善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的科学布局。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乡村文化成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提出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强化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是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现实中,由于政府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农旅产业融合度不高,村寨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发展。因此,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融合、绿水青山"生态+"、"观念扶贫、智力扶贫、智慧扶贫"等可持续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创新商品营销模式、汇聚社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等途径促使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