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义俊 《山东经济》2011,27(2):156-160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都市圈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济南都市圈地处山东省中西部,承东启西,在全省区域经济格局中居重要地位。本文综合运用都市圈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府际管理与复合行政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多种理论,对济南都市圈治理进行初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推动济南都市圈治理机制创新,促进济南都市圈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引领,区域重大战略为核心,实现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各个地区、板块、城市群和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局面.开展区域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新时期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与区域竞争实现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推进中央主导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区域合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促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站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审视,区域发展不协调无疑是影响第二个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问题之一,没有区域协调发展就谈不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国内外发展大势,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针对包括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点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思想和新论断,是指导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济南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杰  李梅娟 《山东经济》2009,25(6):149-155
济南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良好基础条件。但目前都市圈旅游业一体化还存在机制、产业等诸多制约因素。应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协调保障机制、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增强核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体系、打造品牌和黄金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等措施推进都市圈旅游业一体化,以顺应世界各国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提升济南都市圈区域旅游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苏宏伟  许强 《特区经济》2012,(6):252-254
近年,跨省和跨市区域一体化在中国迅速兴起,但由于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导致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矛盾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故本文针对国外几个较为成为成功的都市圈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两个显著特点保证了都市圈的协调有序发展:第一,立法保护区域一体化合作协议的有效执行;第二,设立了专门针对区域合作的组织机构。基于此,长吉区域一体化应根据本土特点,并结合上述特点制定适合长吉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以县域经济作为城乡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县域经济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基础部分,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助推内循环发展,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又是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正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主流模式。党的十七大指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积极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能够发挥支撑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共享公共服务的作用,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都市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功能定位统筹、核心城市辐射效能、协作推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需要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治理及实施方面,构建“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空间层次体系,打造区域一体化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在都市圈之间,差异化定位都市圈功能,发挥都市圈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都市圈发展布局;在都市圈内部的联通与协同等方面,深化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与衔接,建立底线与协同并重的都市圈规划成果框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波 《天津经济》1992,(收录汇总):13-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为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协调促进环渤海区域平衡发展,绿色是环渤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开放是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共享是环渤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渤海区域将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带动我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
滨州处于黄蓝两区开发、环渤海城市圈、济南都市圈的“四重叠加”地带,给滨州发展带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本文分析了滨州市在各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政府间协调博弈案例,得到了一定的启示。在区域范围内地方政府相互间如何面对既独立又统一,既竞争又合作的市场环境,如何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互补与协调,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彭恩胜  聂国林 《特区经济》2008,228(1):29-30
区域协调思想,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从制定主体功能区划、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持续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内需主导型发展转变等多方面反映了胡锦涛区域协调思想。这些内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小进 《改革与开放》2014,(5):18-19,17
区域协调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幸福都市圈的必然要求。要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必须完善区域制度基础建设和区域政策支持。南京都市圈成立11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机制建设、满足各方需求、提高项目执行力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加大都市圈体制创新,健全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积极创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体制创新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李灏  冯百侠  王宏剑 《科技和产业》2006,6(11):16-17,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本文结合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跨区域协调机制、产业结构、交通体系和水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袁燕 《北方经济》2021,(3):64-67
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已提出,后经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多次提出和强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按照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促进我国及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都市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提高其协同创新能力,形成整体效应,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命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在区域统筹、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开放共享、金融服务等方面强化协同合作,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其所形成的经验对于都市圈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促进都市圈协同创新,要以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为突破口,健全都市圈统筹协调机制,探索都市圈城市协同合作机制,完善都市圈创新要素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健全都市圈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耀 《西部论丛》2007,(11):36-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这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管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可以认为,追求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国土开发秩序的"优化",构成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区域政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山东省区域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总体实力较强,发展势头良好。结合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学习苏、浙、粤等经济发达省份的经验与做法,我省应根据自身实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进一步确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从而不断开创山东省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一、在大…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规划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速推进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的时代特征: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工作,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具有数字技术赋能、逆全球化与区域化和制造业竞争三重特征。其次,文章梳理了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工业化、再工业化和现代化等传统路径,是创新驱动、绿色节约、协调有序、合作共赢、高效安全的产业现代化。最后,针对中国式区域产业现代化面临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基础,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强化数字技术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空间布局、重视产业安全、用好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建设海洋强国。这些内容与目标都和发展半岛蓝色经济区密切相关,更加明确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应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导向,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总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要以系统的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都市圈,形成城市群,发展经济带,规划经济区,培育增长极,构建彰显优势、各具特色、相互耦合、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