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昆山市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两项国家级试点工作为抓手,健全培育制度、强化体系建设、配套扶持政策,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前端有政策引导,后续有制度保障,基本建成一支能够适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多措并举坚持顶层设计,认定管理有标准。建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效开展。制定《昆山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昆山市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评审细则》,细化认定标准,坚持农民自愿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并充分依托农民田间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创建省级农民田间学校9所,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6790人次。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培训体系一是统筹协调建机构。成立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3.
<正>安吉县是浙江省和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县,自2014年起开始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安吉县注重发挥"两山"优势、放大"两山"效应、打响"两山"品牌,立足实际,对高素质农民实施了包括学历、技能、经营理念在内的全方位提升,逐步培养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一、立足实际,高起点筑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强化基地建设是培育工作的重要基础。自2016  相似文献   

4.
<正>一、主要成效在中共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农广校的指导下,重庆市围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出台培训规范,制定培育制度,构建培育体系,打造培育基地,强化后续跟踪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培育了高素质农民23.6万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19年,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深入重庆市巴南区昌元家庭农场调研时,对重庆市农广校辅导组建现代青年农场主联盟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的做法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宜君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立足实际,加强农民技能提升,聚焦乡村人才需求,创新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形成了“556”培育模式,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工作落实上做到五个精准一是精准摸底调研。多次深入各乡镇村组开展调研,广泛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同时向培育对象宣传下载安装“云上智农”软件,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网上信息注册申报,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精准遴选学员。把从事农业、有志发展农业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作为培育对象,结合“组组有”高素质农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湖北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质量显著提升,2012年至2021年,湖北省农广校体系上下通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共培育高素质农民40万人,开展扶贫培训28072人次,全省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9万人,开展冬春大培训与送科技下乡,推广实用农业科技成果150余项。培育师资925人,组建了完备的农广教师体系,成立了由23名成员组成的的农民导师团,建立了600余人的省级名师库。  相似文献   

7.
<正>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摆上"三农"工作重要议程,把人才振兴作为牵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合作形式持续创新,高素质农民在农业农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责无旁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放在重要位置,从政策、培育、引进、认定、扶持、宣传等方面,高效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突出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引领。一是政策统筹指引。“十三五”时期,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南京市引进青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补助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扶持文件,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昆山市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建立高素质农民制度"试验任务为依托,健全培育制度、强化体系建设、配套扶持政策,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昆山市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农广校)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江苏省昆山、句容、东台三地在不断探索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教育培训模式的过程中,逐步打造出了“一三五”培训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一、“一体化”培育,壮大队伍“一体化”培育重点在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向两头延伸,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前端有政策引导,后续有制度保障,探索形成一体化、全网格培育路径,不断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主要以昆山市高素质农民培养为例。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振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倡导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到“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10余年里,诸暨市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但仍存在部分现实问题。为此,提出注重引入和发展青年农民群体、健全培育长效机制、完善培育激励制度、强化社会服务保障等建议,助推高素质农民培育稳步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莒南县坚持“立足培育出实效,培育做到精准细”的工作理念,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涌现出了地瓜姐胡顺花、制茶能手李西红等一大批优秀高素质农民。在2020、2021两年莒南县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中,43人获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502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两会声音     
《农民科技培训》2024,(4):49-50
<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社会资本涌入、人才回流,成为新趋势。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创新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授课方式,通过政府发放职业资格认证、定向产业扶持和各类保障激励政策,调动学员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正>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高素质农民是农民中的优秀代表。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培育高素质农民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建议。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面临的主要难题(一)资源整合度不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提出更高要求。但受限于各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条件,培育活动开展所依赖的各项条件仍然存在整合度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为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河北邢台市信都区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举全区之力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网络体系,创新培育模式,强化过程管理,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出“四三二”培育模式,即培育准备工作做到“四个精心”,培育培训工作做到“三个力求”,培育后期工作做到“二个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夏邑县农广校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每年承担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任务达1000人左右。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推动职业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的要求,夏邑县农广校坚持以提高培育质量效能为目标,以上级培育方案和培育规范为统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连年参加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绩效考评中均获得优秀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全面反映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状况,充分展示高素质农民生产经营特点,深入剖析高素质农民发展环境、需求和趋势,自2018年起,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全国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陕西省积极落实了相关任务。工作中,省农广校有以下几点做法:一、领悟精神抓部署高素质农民发展问卷调查,是编写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促进农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检验和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成效、研判乡村人才打造途  相似文献   

18.
正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重要保障,湖北省农广校以培育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工作突破口,以培育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各地方迅速响应,围绕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分类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推动农民学历教育提质增效、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拓宽高素质农民发展路径等五项重点任务,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训。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济南市农广校紧紧围绕“聚焦主责主业、深耕农民培育、服务农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农广体系建设作为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服务创新三个体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培养了一大批身在农村、心在农村、干在农村、作用发挥在农村的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