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农技推广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本市农技推广条线克服早春干旱低温、“三夏”期间连续性雨天等灾害性天气对本市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粮食总产、单产上新台阶。稻麦高产创建深入推进,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水稻单产558.6公斤,全年粮食总产达24.4亿斤。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温县是国家小麦种子产业化试点县、商品粮基地县、粮食高产县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2004年以来,该县依靠科技,粮食单产和总产连创新高。2008年,50亩小麦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728公斤,刷新全国最新记录。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602公斤,20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589.8公斤,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20万亩示范区小麦单产560公斤的产量指标,共增加效益3084万元。  相似文献   

3.
据《贵州科技报》报道,天柱县有一支“农技110”服务队,数百名土专家和农技干部穿梭于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掌握名、特、优、新种养技术,农民有什么疑难问题,只要拔打“农技110”服务电话,农技土专家就会及时帮  相似文献   

4.
《上海农村经济》2008,(7):46-46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自2005年以来,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致富农民”的新思路,打响了粮食生产的“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小麦高产攻关。2005年9月8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实施意见》,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攻关,2006年午季全省小麦总产达193.4亿斤,比上年净增长31.8亿斤,  相似文献   

5.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其通过定期测定土壤养分和肥料进行田间试验。结合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合理施用数量、施用肘期与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可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一是增产,二是优质,三是高效;四是生态,五是改土养地。可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小麦科学施肥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防渍害。“尺麦怕寸水”。开春后雨水多,如排水不畅,土壤湿度过大,容易发生渍害。受渍害的小麦前期麦苗黄瘦不发,中期茎杆细弱病态重,后期烂根逼熟青枯死,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因此,开春后要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小麦渍害:1.及时清沟排水,除去沟内淤泥、土块,使田内沟与田外沟畅通;2.行间撒草木灰,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根据本省小麦单产低,潜力大,并能避灾保收的实际情况,对淮北、沿淮和江淮北部,提出了“主攻小麦”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由于实行了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和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又贯彻执行了“主攻小麦”的战略决策,使麦粮持续获得丰收,取得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价政策逐渐成为缓解水资源供给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可能存在损害农户利益的风险,水价政策一直饱受学术界的争议,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探索一种“双赢”的水价调控机制。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为缓解常年超采地下水的现状,于2005年8月首创“一提一补”水价调控机制,以期实现农户利益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共赢。[方法]文章利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332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中介效应和倍差法模型,实证分析“一提一补”水价改革对当地主要3种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单产的影响,从单产角度对“一提一补”水价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一提一补”对玉米和棉花单产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小麦单产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用水量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农业机械化等因素可以抵消这些负面影响,促进单产提高。[结论]基于实证结果,该文提出了相关部门需要探讨未来进一步提价可能性、推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以及加大高产品种和技术的研发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法”农业主张农业生产过程尊崇农作物的自然发生机制,实践的核心是土壤营养的“微生物富集培肥”和植保的“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通过对河南省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三地农业农村废弃物治理中,农村废弃物制肥、养分回归田园土壤系统的农业自然法传统与“种—养—沼”“绿色种植养分平衡”“新型农村社区中消纳物管理”等现代生态管理的相得益彰,揭示了秸秆全量化农艺农技创新、技术性废弃物污染控制及“控源、洁流、增链”等绿色生产生活流程再造的政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如何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南充地区坚持以“一保两挂”(保证科技人员差旅费,完成任务的优劣与奖金和评聘技术职称挂钩)为动力,既“输血”又“施压”,一举开创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新局面,使费省效宏的科技兴农落到实处。——强化了科技兴农的投入机制。科技兴农,其关键是把实用技术传授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块。然而。在当前的农技  相似文献   

11.
<正>受去年秋汛影响,在田冬小麦普遍长势较差。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及时启动了冬小麦“科技壮苗”“促弱转壮”专项行动,发挥产业技术、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协同优势,全面展开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春季田间管理行动。今年年份特殊,确保夏粮首战告捷,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当前,“促弱转壮”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如何?苗情转化情况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最近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 ,过去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技人员 ,如今有的不那么“吃香”了。带着这个问题与农民攀谈 ,他们说 :“有些适用的农业技术我们已掌握不少了 ,眼下搞市场农业 ,可农技人员的‘新鲜货’却不多。光靠念旧经有什么用?”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同时也给农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以来 ,农技人员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推广农科技术 ,帮助农民科学致富 ,做了许多贡献 ,功不可没 ,农民在实践中也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可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民已不满足粮油创高产 ,而是把目光盯向市场所需的多种经营项目、高新特创汇“钱袋子…  相似文献   

13.
正无人机、直播间、网红……一个个看似与土地无关的新事新词,如今在田野山间如禾如笋般萌生。各地农广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农田管理、产品营销、乡村治理等场景的手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广袤乡村正在展现越来越多的"科技范""现代范",呈现出一幅幅现代农业新图景。"云课堂"上学农技。"‘云上智农’App上除了有专门教农民养殖和防疫的课程,还有一些国内农业发展的新趋势,非常实用!"海南省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训班学员吴小勇在家利用手机"云上智农"App学习打卡。在全国各地,农民朋友通过"云上智农"App进行线上学习。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05年秋种开始,安徽省政府决定在小麦主产区开展以"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全面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五年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媒体应用为生物农药技术的推广提供可行路径。[方法]文章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扩散理论和双向沟通理论,利用湖北省和河南省789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概率模型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信息化背景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1)接受传统农技推广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比例为37.77%,接受新媒体农技推广农户生物农药施用比例为28.77%;(2)“线上”或“线下”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均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从平均处理效应来看,传统农技推广方式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促进效果最好,新媒体农技推广方式次之,二者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具有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3)针对小规模农户生物农药推广应该以传统农技推广方式为主,而对大规模农户则应采用传统和新媒体农技推广结合方式。[结论]因此应拓宽生物农药技术推广渠道,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创新农技推广形式,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同时实行差异化精准化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张忠庆,毕显文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华山农场农业连续14年大面积均衡高产。作物单产逐年提高,1993年小麦平均亩产28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70公斤,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重视科技人员的作...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质量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有助于为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创造条件,是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山东省“一站式”农技综合服务平台“农科驿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其运行主体、运行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当前备案在册的农科驿站主要是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四类运营主体牵头组建;运行机理表现为内部“科技创新—技术扩散—产业深化”的闭环式运行,外部“政府—专家—农户—市场”四位一体推拉结合式运行;实践运行存在建设不合标准、服务效果不明显、后续技术资源对接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未来应在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平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突出政府的支持作用,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集聚各方优秀人才,实现服务平台的高效发展与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8.
郫县地处成都市近郊,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流灌溉,是川西平原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但是,近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稳而不高,没有新的突破。1990年,郫县注重科技兴粮,以稻麦两熟产吨粮为目标,有重点地在22个行政村进行建设“吨粮村”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建设“吨粮村”的初步成效按粮经比例系数计算,22个“吨粮田”示范村,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074公斤,比1989年增产158公斤,增长17.2%。其中,小麦平均单产388.8公斤,比1989年增产59.9公斤,增长22.3%;水稻平均亩产576.5公斤,比1989年增产94.5公斤,增长20%。22个村中,有19个村达到和超过了“吨粮村”建设目标。另3个村粮食亦有较大增产,但略低于建设目标。在“吨粮村”的示范带动下,去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6759万公斤,比上年增产2386万公斤,水稻单产突破千斤,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咸宁市成安区政府将40万亩农田的技术服务,以每亩1元的价格承包给有资质的农技人员,通过花钱买服务,将农技人员的利益和农民利益“捆”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信息短波     
我国率先大面积试种“二系杂交小麦”经过十几年努力,我国不仅在全球首创“二系杂交小麦”应用技术,而且率先实现了杂交小麦大面积试种。目前,我国“二系杂交小麦”的科研重点已从大面积试种阶段转向重大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探索。在过去几年中,“二系杂交小麦”的主要科研承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已在北京、河北、安徽等地成功试种3万余亩,平均亩产量增加15.8%,并创下631公斤的高单产纪录。小麦是世界第一大作物,目前国际上存在化学杀雄、三系和二系3种杂交技术。其中,“二系杂交小麦”为我国首创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与其它两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杂交技术相比,“二系杂交小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成功实现了大面积试种,并有效提高了单产量。我国在杂交小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因此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