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资渠道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面对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难题,寻求多元化的融资途径,是中小企业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
【内容提要】中小非金融企业区域集优模式是降低中小企业发债的门槛和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新的直接融资方式。地方政府如何发挥政策、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当地的区域集优工作服务,关键是把握好区域集优票据融资在运行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融资当前渠道单一,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如何根治这个顽症,建立高效的企业融资机制,通过对东西方企业的融资机制比较,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西方欧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融资机制在典型的欧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和银行保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使企业可以同时利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外源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一般来说,企业的长期资本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证券融资,短期资本则依靠短期票据融资和银行贷款.另外,由于企业自有资金比率较高,企业的大部分融资依靠内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的数额要比直接融资的数额大得多.  相似文献   

4.
资本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及时筹集生产要素组合所需资金,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结构失衡是很重要的原因。论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日红 《西部财会》2003,(4):44-45,47
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大力开展票据业务,从政策、资金、利率、内部机制等方面对票据业务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利用票据业务的特点,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融资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两种融资模式的发展状况及特点,针对实践中部分企业的需求,提出依托供应链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资产证券化原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融资难题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理论出发,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与直接融资渠道中运用资产证券化原理,设计了中小企业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与中小企业资产的证券化两种模式,提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该方法将利于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承松  秦峰 《企业导报》2014,(7):123-123,127
近年来,浙江省中小企业多次遭受危机,特别是在转型升级背景下,小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主要瓶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完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小企业经济转型步伐,关键是要从间接融资渠道和直接融资渠道两手抓,拓展小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简单分析,指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缺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从政策体制、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几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简单分析,指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缺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从政策体制、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几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来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是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一个融资渠道。而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又成了讨论的关键。目前,由于商业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加强和中小企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量很少,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问题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银行与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关系型借贷,通过银企之间长时间的联系来解决信息问题并增加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简单分析,指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缺乏、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从政策体制、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几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出一些建议,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过去企业融资主要靠贷款,今年上半年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大型优质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基本上各占一半,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变化。但中小企业的融资,还是比较困难。目前,靠多元化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难之处还是在于融资。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难以得到金融支持?对于直接融资而言,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为己任的中国证券市场,基本上是拒绝中小企业的;同时,二板市场建立的遥遥无期使得中小企业要想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性很小。这也从客观上决定了中国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事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前途艰难,无法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方式。近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从现有银行(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得到贷款。…  相似文献   

15.
夏凡 《审计与理财》2007,(10):30-31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1、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内部融资所占比例都很高。 2、企业的负债率从总体上讲偏高。 3、间接融资远远大于直接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重要的直接融资行为选择极少存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银行票据业务已呈迅猛增长之势。报载,目前全国金融机构办理的各类票据融资业务余额为7000多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近5%,其中新增贷款中的票据融资增加额已高达28%。尽管目前票据的承兑主体依然主要集中于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但是凭借票据背书转让功能的反复使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了最终的持票人,通  相似文献   

17.
李平 《财会通讯》2008,(11):15-16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包括业主自有资金、向亲友借贷的资金、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开设后积累的资金等来源。外源融资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形式,其中,间接融资是指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融资,包括各种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直接融资是指以股票和债券等形式公开向社会募集资金以及通过向租赁公司办理融资租赁的方式融通资金。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特征具体表现为:内源融资规模小、成本高,外源融资数额多;外源融资结构单一,直接融资比重太小;间接融资是主要渠道,但融资数额有限。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0%和68%左右;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岗位。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增加税收、提高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问题。(一)融资渠道窄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中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对于发行股票融资,国家2004年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块为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了一个平台,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门槛较高,在实际操作方面,只有少数效益好、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上市筹  相似文献   

19.
过去,对中小企业来讲,银行融资只是一种可看不可行的奢望,太多无法实现的条件,让中小企业无奈地将融资目光从银行离开,而票据融资的面市让从前的奢望成了希望,以市场业绩为信贷依据的票据融资,不受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无需寻找担保人,不用经历漫长的审批时间,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讲可谓“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如何获得票据融资,而票据融资又具有多大的操作空间和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能否获得改变?针对这一系列疑问,《当代经理人》记者采访了中国民生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冯剑松。  相似文献   

20.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了满足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自筹资金;二是直接融资;三是间接融资;四是政策性融资。自筹资金包括企业主个人财产、合伙人或股东的自有资金,以及向朋友借用的资金,还包括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包括客户预付款和供应商的分期付款等);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或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也包括引入风险投资资金;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中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