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瑛 《旅游学刊》2008,23(4):43-48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目的地的期望和到目的地后的实际感知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在目的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西安国内市场为例,在构建目的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Co-plot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游客满意度与期望呈负相关、与实际感知呈正相关;对游客期望进行管理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前提;旅游目的地的"软环境"对目的地总体评价影响显著;改善旅游目的地软环境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旨在以旅游者视角来评价“城市旅游综合服务质量”软环境.该研究根据满意度理论和扎根理论,结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实践需要,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调查体系,并以2010年全国50个城市的大规模调查数据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游客满意度的总体及区域特征.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包含现场问卷调查、网络评论调查及旅游投诉与质监调查,2010年全国整体处于78.95的“基本满意”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建议推广“大旅游”的产业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涉旅行业服务质量和城市综合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3.
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维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少旅游目的地存在"失信于民"的现象,典型如"三亚天价海鲜事件",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信任,并进而影响到其对目的地的旅游体验、目的地的选择,等等。因此,有关游客对目的地信任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问题,在参考已有旅游信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心理学与营销学中关于人际信任与品牌信任的研究成果,首先探究游客对目的地信任的维度,其次考察其对游客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多渠道收集而来的479份实地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游客对目的地的信任属于二阶因子结构,其维度包括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能力、感知友善与感知正直,进一步分析了3个不同维度对游客满意度、游客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影响。最后,文章对目的地信任形象的建设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旅游公共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内部有哪些因素会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学术界鲜有实证研究。本文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导向、创新导向、跨部门协调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模型。对广东省32个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309位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的驱动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游客导向、创新导向和跨部门协调都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跨部门协调中介游客导向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本文在理论上弥补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前因研究的空白,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更好地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在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旅游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任务以及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中观层面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在微观层面讨论了数字视觉技术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及其在博物馆旅游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向游客提升服务品质、面向旅游企业升级要素水平、面向目的地提升大众旅游治理水平和面向资源永续利用形成绿色发展能力,使科技全面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塑造更协调、更绿色的行业发展模式,打造更具创新性、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体系,探索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企业发展机制,以及实现更有科技含量、更智慧的旅游治理方式。(3)数字技术推动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催生了目的地与游客的“液态交互”、多主体价值共创、数字生态构建以及数字竞争力等值得研究的主题。(4)数字视觉科技赋能下的旅游体验产品和服务创新,可从需求导向数字化、跨领域价值共创、科技逻辑构建等路径助力我国旅游产业朝着服务创新化、产品科技化和品牌独特化...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目的地,测评其游客满意度指数有助于该类型旅游地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游客期望、游客体验、游客评价、后旅游4个旅游活动阶段构建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并对典型文化创意型旅游地——北京798艺术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798艺术区的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6581,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活动阶段为体验阶段(1.7272),而期望阶段和评价阶段的满意度较小,游客满意度指数最大的旅游因素和指标分别为旅游景观感知要素(0.9098)、文化创意景观(0.4448);(2)基于测评模型和案例分析结果,分析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形成机理,并提出形成游客满意度主要因素为内部驱动因素(独特的文化创意景观、文化创意体验环境、科学有效的开发与管理等)和外部驱动因素(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地文化创意形象、创意旅游口碑、外部交通等)。  相似文献   

8.
<正>文章以广东省乡村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目的地依恋与游客满意度的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研究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的影响,使用自制量表收集数据,应用SPSS 26和AMOS 24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认知对重游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2)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目的地依恋,目的地依恋正向影响重游意愿;(3)乡村景观认知正向影响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度正向影响重游意愿;(4)目的地依恋和游客满意度在乡村景观认知与重游意愿之间存在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文章深入探究游客旅游行为动机和心理机制,可以为制定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把握影响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以广西北海银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携程旅行网北海银滩游客网络评论资料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括5个主范畴和18个对应范畴的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的决策实验和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模型构建滨海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识别影响滨海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和环境、管理和保护、设施和服务、情感和成本价值构成了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重要维度,天气条件、海滩规模、海滩管理和保护、游客愉悦感、游客娱乐体验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是影响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体验研究中,游客满意度一直是个重要问题,游客满意度影响积极口碑、忠诚和重访.目前,游客满意度研究主要以期望-不一致模型为基础,认为满意是期望与不一致的函数,而没有从期望-不一致模型的适用条件、旅游产品享乐消费的特点出发,考虑使用该模型测量游客满意度的效度问题.文章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对游客满意度的测量并不满足期望-不一致模型的前提条件,即预测性旅游期望并不总是存在.游客满意度与在场体验阶段的互动、所得收益和所做牺牲的比较、对相似产品消费经验的比较有关,而不只是表现与预测性期望相比较的结果.尽管已有研究使用其他方法测量游客满意度,但并未触及游客满意度问题的核心.研究认为,对游客满意度的测量理应测量对体验的满意度,测量旅游者的情感体验,而不只是对产品物理属性和服务质量的测量.将使用移动技术获得的实时情感数据与访谈相结合,有助于旅游目的地或企业了解旅游者在自然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进而有效地设计、管理体验,保持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到来,我国旅游业也相应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加上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基于中国学术立场和现实诉求的理论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在分析总结旅游发展阶段特征和当代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构建以旅游法为核心的国家意志体系,以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微观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古老的毛皮滑雪文化,被誉为“人类滑雪的起源地”“中国雪都”。文章从游客满意度的视角出发,对阿勒泰冰雪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评价阿勒泰冰雪旅游服务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阿勒泰冰雪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鹏熠 《旅游学刊》2012,27(2):72-79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由旅游企业经营所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学界关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6个方面,将目的地形象划分为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方面,并构建了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对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的影响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企业社会责任在目的地形象及游客忠诚形成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法律责任对认知形象有正向影响,游客责任、员工责任和慈善责任对情感形象有正向影响;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不仅对游客忠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通过游客满意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相比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对游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游客精神消费需求增大,旅游目的地更加注重游客深度体验。旅游仪式感作为衡量旅游目的地深度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首先回顾国外相关仪式理论,利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分析国内旅游仪式感相关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国内对旅游仪式感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其理论尚不成熟,需要加以提升。其次,凝练出旅游仪式感的主观性、参与性、过程性、情境性等四大特征,总结出其转换、规范及凝聚、欢娱、强化等四大功能,并从旅游目的地供给层面的规划与开发、营销方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评价体系角度构建旅游仪式感对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影响研究框架。最后,对旅游仪式感管理在旅游目的地管理中的地位及运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苏州古城围绕本土生活方式打造目的地品牌,为苏州传统的“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旅游目的地品牌赋予了新内涵,一种围绕“苏式生活”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被逐步建构起来.在致力打造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过程中,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究竟有何影响?如何依托目的地形象发展目的地品牌个性?针对这两个问题,论文简要回顾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品牌个性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扎根理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方法”,一方面,依托质性材料,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品牌个性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根据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对其品牌个性的建构效应.研究表明:游客对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主要包含游憩功能、空间格局、文化氛围、文化创意、文化功能5个方面,而游客对其生活方式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认知则主要体现在生活氛围、生活状态、生活品质3个维度.在依托“苏式生活”推动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中,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形象5大因素对其目的地品牌个性均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依托苏州古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培育和发展生活方式型目的地品牌个性的导向和对策,为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6.
琼达  赵宏杰 《旅游学刊》2016,(10):108-115
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建构的研究多数以微观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等为基础理论,较少从个体与地方感情连结的视角探讨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行为。文章以旅游目的地选择为研究主轴概念,结合地方情感概念中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和地方依恋,根据研究文献梳理结果、基础理论界定模型建构的路径变量与逻辑框架,进而提出基于地方情感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及模型过程步骤。文章建构模型表明,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始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随着整体认知意象的深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将产生地方认同感,再通过选择决策行为选择意向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功能满足产生依赖感,最终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地方依恋感。研究成果对于旅游目的地选择具有交叉研究的创新价值,对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规划实践活动而言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海洋旅游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类型,加强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是服务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性任务。本研究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619篇中文文献为样本,系统分析中国海洋旅游研究脉络。研究发现,1992—2021年中国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起步探索、陡状攀升、波动回落”的变化特征,经历了以海洋旅游环境要素和资源价值评估为主的资源导向与孕育探索阶段(1992—2002年),以多元议题拓展和集成方法创新并重的产业导向与全面推进阶段(2003—2010年),以及同国家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实践应用不断丰富的战略导向与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热点集中在海洋旅游理论内涵与研究范畴、资源开发与评价、社会与经济影响、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等5个方面。立足新时期中国海洋旅游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未来应重视学科交互融合、技术手段集成和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理论研究同国家战略驱动、地方现实需求和行业实践发展的适配性,为推动中国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进行旅游推广和旅游营销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系统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益.本文从游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按照4个层级和技术支撑构建了4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的31个省市级旅游官网进行了评价.评价发现,我国省级旅游官网总体的营销功能较弱,在信息提供方面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其交互、技术、关系、交易的功能都较差,我国旅游目的地网站应该充分考虑游客需求,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在不同层级的旅游营销功能上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9.
1 引 言 目的地营销的目的就是说服游客到特定目的地旅游②.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完成一系列互相关联并且常常是同时进行的任务.需要的行动包括:识别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产品、吸引物与独特经历,打造目的地正面形象,识别对购买该地旅游产品有兴趣的潜在游客市场,构建能够体现目的地个性和吸引力的品牌,为目的地提供具有较强识别性的标识或标识体系,以及为目的地营销提出完整战略.  相似文献   

20.
国外自驾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自驾游的迅速发展,自驾游相关产业、目的地开发和游客管理实践都亟待理论与经验指引。文章对西方自驾游旅游研究进行梳理,从自驾游研究基础(概念与分类)、主要研究方向(游客调研、自驾游旅游线路、自驾游目的地、吸引物与服务设施)及自驾游的影响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归纳和综述。研究表明,以自驾游为研究内容的旅游研究具有多学科参与的特点,并与汽车紧密相关;自驾游的多目的地性和驾驶愉悦性是自驾游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