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东北之窗》2010,(1):4-4
背景:近日,媒体总结了2009年官员“雷人语录”,其中,“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位居第一。专家表示,官员“雷人语录”受关注.说明当前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中的官僚主义习气仍然比较浓厚。  相似文献   

2.
方蒙 《沪港经济》2000,(3):58-59
中国“入世”在即,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入世”后,老百姓可以得到些什么实惠?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入世”对各行业的影响。 不同产业的利弊得失 从长远和总体上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利远大于弊。专家指出,中国加入WTO后,不同产业受到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3.
6月28日,素被称为“有良心的经济学家”的吴敬琏再次为老百姓说出了“良心话”,他认为“中国实现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是国家财力完全可以做到的”。此言论一出,即备受网友激赏,纷纷称吴老心系百姓、胸怀民瘼;而与此同时,该言论也遭到了一些专家的抨  相似文献   

4.
如果2600万外来务工人员成了“广东人”、如果农民工可以融入城市化进程…… 6月25日,广东惠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等的专家,试图给出这些“如果”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声音     
《发展》2013,(11):21-21
1 “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享受的是免费医疗。恰恰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愿给老百姓免费医疗。”—球罗斯宣布提供全民免费医疗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不要幻想免费医疗”“免费医疗是政策忽悠”等各种专家言论甚嚣尘上。卫计部对此不评论只称各国情况不同。就在此时,北京大学教授李玲的一句真话.似乎掀开了医改幕后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6.
敏感     
金融可以说是整个经济领域最敏感的部位。经济危机大都从金融危机开始,而金融危机差不多都会导致经济危机。日常生活也一样,一提金融,老百姓最先想起的是银行;一提银行,老百姓最先想起的则是钱。甚至,老百姓直接就把“钱”叫做“经济”。 “钱”对作为经营它的金融界,毫无疑问,时时刻刻都是注意力的中心。经济学家对资本的关心程度,绝不亚于老百姓对钱的关心程度。同样,老百姓对“钱”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对经济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 政绩观要刷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为官两任,造福N次方”.作为政府官员,“在其位,谋其政”,不能不讲“政绩”,但,“新常态”下,讲政绩不可再搞“大拆大建”的“摊大饼”,不可再搞“拔掉仇和树,种上田欣花”,政绩不在于“广场宽广、高楼林立”,政绩要刻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换言之,不仅要看你一届政府“上了多少大项目”,更要看你让老百姓得到多少实惠,不仅要看市政建设的“面子”,更要看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里子”.  相似文献   

8.
借助“远程医疗”,乡镇医院的大夫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省城大医院的专家们会诊,为乡亲们制订治疗方案;借助“智能120”,突发疾病的老人可以在7秒钟之内被自动定位,病患亲属将在第一时间收到求救短信;借助“智慧新农合”,老百姓可通过手机查询余额和报销费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道》2014,(3):26-29
3月3日和3月5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开幕。每年的“两会”都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即将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他们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议案、提案中也会饱蘸民生话题,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承载着老百姓的民生期待与厚望。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科院的最新调查中,“吃得不放心”已经成了当下老百姓的心病。在“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上,86%的人选择了“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电力打破垄断后,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价格.然而,是不是今天改革了明天电价就会降低?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恐怕不会这样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2.
朱大鸣 《上海国资》2009,(10):82-82
“消费就是爱国”成为一个流行口号,“刺激消费”似乎成为对付萧条的正确方法。给入感觉就是,只要成功实现“刺激消费”或者“拉动消费”,经济就可以走向复苏。那些专家观点认为,“消费太低导致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要鳃决危机,一定要让老百姓消费,要去库存化。”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却是有异议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科学消费”,一时间,报刊上关于科学消费的文章铺天盖地,很多专家、学者都来出谋划策,给老百姓上课,从各个方面指导我们应该怎样消费才算科学。 恕我直言,在如今这社会大环境下,我等小民百姓是想科学也科学不起来啊!原因很简单:我们被骗怕了。近年来,假冒伪劣泛滥,弄得“一街的假货”,让人防不胜防。“吃毒米”、“服毒药”、“喝假酒”、“穿Y衣”、“住危楼”、“坐问题车”……我们的身心无时无刻  相似文献   

14.
调查     
《西部人》2003,(2)
老百姓该不该打开“钱袋子”?作为老百姓,什么是理财首选?答曰:储蓄。不管银行的利率怎么降,哪怕无限接近于零,只要不是负值,储蓄的江湖地位就难以撼动。央行最新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其背后反映出的则是老百姓打理自己“钱袋子”的方式、心态和途径。而问题是:老百姓该不该打开钱袋子”?现在是否是打开自己“钱袋子”的时机?2002年年初我国第8次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按说经过近1年的消化分解,储蓄余额也该受到影响了,但央行前三季度的报告称,截至9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5.…  相似文献   

15.
丁宁 《走向世界》2014,(39):67-67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意思是人再穷过年也得剃头,这先是个人形象问题,也是图个吉利.理发店与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谓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安居工程”自被提出以来。被一些老百姓称为“造福工程”,可见其社会影响之大。为了更好地趋利除弊,使“安居工程”与房改所提出的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目标更贴近些,有关专家就各地实施情况显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安居工程提出与发展 安居工程是在特殊的背景下提出来的。1993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收紧的调控政策,使一度过快发展的房地产业速度大幅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变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美国对华战略是“合作加遏制”,合作是主要方面。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如何转变,美国的战略专家有四种不同的答案。结合美国战略专家的看法,文章对美国对华战略走势做出两点评估:美国对华战略中的遏制成分将趋于增长,但是中美关系不会倒退到截然对抗的程度,因为促使中美两国合作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当今美国对华战略是“合作加遏制”,合作是主要方面。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如何转变,美国的战略专家有四种不同的答案。结合美国战略专家的看法,文章对美国对华战略走势做出两点评估:美国对华战略中的遏制成分将趋于增长,但是中美关系不会倒退到截然对抗的程度,因为促使中美两国合作的诸多因素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4,(39):56-59
从“谈病色变”到“一病回退50年”,作为压在人们身上的3座大山之一的医疗问题,近年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破除“看病贵,看病难”的顽疾,也一直考验着济南市的医改工作.病有所医,这个敏感的话题,于老百姓而言,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关注民生便是要重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条件、内容、质量。民生的表面问题,大都是个“活法”,或者说不过只是静态的生活样式。我们所言民生,当是老百姓生活的根本,也就是说是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是个“活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