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为  秦宇  王丽 《旅游学刊》2012,27(7):81-90
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旅游非正规就业的研究文献,梳理了背后的研究脉络,构建了一个非正规就业的进入分析框架,提出了研究假说并进行了验证.文章以青岛和烟台的旅游非正规部门为例,利用第一手调研资料分析了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和满意度,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界定投入产出乘数、SAM乘数的概念和方法、对旅游乘数分析与旅游活动对地区经济贡献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2002年27部门江苏投入产出表,其次,构建了包括38个内生账户、4个外生账户的2002年江苏旅游细化社会核算矩阵.最后,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开模型、局部闭模型和SAM分别计算了产业的产出乘数、居民收入乘数、就业乘数和增加值乘数.数据显示,2002年江苏旅游产出乘数分别为2.2517、2.8896、3.8758,旅游就业乘数分别为0.1694、0.1900、0.2157,旅游居民收入乘数分别为0.5805、0.6927和0.8433,旅游增加值乘数分别为1、1.2189、1.5737.与其他产业相比.江苏旅游的产出乘数、居民收入乘数、就业乘数和增加值乘数较大.  相似文献   

3.
旅游新业态是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的融合.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旅游新业态.旅游新业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增长的源泉.文章实地调研了以新业态形式运作的酒店、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发现旅游非正规就业在不同行业中普遍存在.为了验证这个假说,向前述三类不同的旅游企业发放了300份问卷,利用问卷形成的构念构建了一个经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发现,旅游产业融合通过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和经营形态影响非正规就业.文章的核心观点有三个:第一,旅游产业融合催生了新业态,旅游新业态可以通过非正规就业带动就业总量增长.第二,旅游产品形态、组织形态各自单独并不影响非正规就业,它通过与经济景气度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对非正规就业产生影响.旅游经营形态既独立影响非正规就业,同时也和经济环境和企业成本交互作用影响非正规就业.第三,经营形态是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核心,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在5%水平上显著影响非正规就业.因此,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重视旅游领域出现的各种新业态,新业态可能会改变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旅游非正规就业:职业发展的末端还是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研究一般认为旅游非正规就业低收入、低门槛、不体面,仅能维持生计或增加收入.非正规就业是职业发展的末端,就业者是被“降级的劳动力”.文章通过珠海拱北口岸的实地调查和对44位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访谈指出,旅游非正规就业是许多就业者的职业发展通道.就业者以中青年低层次劳动力为主,但也包括较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白领、个体经营户和大学生,他们通过亲缘或地缘组织介绍从事旅游非正规就业.文章进一步归纳总结了7种从业动机、6种从业规划和4种职业发展路径.研究表明,大多数旅游非正规就业者具有较为明确的从业动机、从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路径.相较于其他非正规就业,旅游非正规就业提供更多的职业出口,更利于积累资源和能力,是一条低层次劳动者向高层次城市就业者转变的职业通道.  相似文献   

5.
传统城市旅游就业研究侧重总体效应评估,忽略了具体的就业分配,也缺乏对就业者生活境况的实际考察,这正是旅游就业研究的"断层"。文章通过对华侨城主题公园这一典型城市大型旅游项目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围绕城市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能否为本地居民创造就业,改善就业者生活境况展开讨论。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城市大型主题公园与欧美主题公园在就业分配及就业者生活境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欧美国家的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借鉴到中国。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主题公园这类城市大型旅游项目所创造的就业具有结构性(包括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可等同视之;第二,这类具有结构性就业的分配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在没有其他干预的情况下,这类旅游项目开发所带来的就业将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第三,就业者的实际生活质量并不乐观,旅游就业在改善就业者生活质量的积极效果不宜夸大。该研究为反思传统城市旅游就业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能有力拉动国民消费需求。其实,旅游业发展也会引致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如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综合性的拉动作用。文章依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1982~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两大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因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投资有一定的正效应;(2)作为综合消费和最终消费,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国内旅游的作用远高于入境旅游;(3)比较而言,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而国内旅游对出口的拉动效应则不明显。因此,积极贯彻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是中国当前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刘晓欣  胡晓  周弘 《旅游学刊》2011,26(3):31-37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资料,对中国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宏观经济效应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业有较高的后向产业关联度,对国民经济有较大拉动作用,且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旅游业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因而具有较强的就业效应和较高的消费效应。因此,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消费,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离岛免税政策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旅游公共政策的重大创新。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省旅游需求的拉动效应,并通过AMRA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省国内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文章还探讨了研究结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对调控当前中国出境旅游过高购物消费所具有的独到启示。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部门(informal sector):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领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非正式部门"是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尚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在非正式部门概念方面的研究,描述了非正式部门概念的演化过程,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非正式部门特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旅游非正式部门的研究框架.最后指出笔者对非正式部门的认识,以期引起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94年5月,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旅游研讨会。现将与会一位WTTC专家的发言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饮食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涛 《旅游学刊》2012,27(10):78-84
饮食旅游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旅游类型之一,但有关游客动机和行为的研究却很少.文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饮食旅游的推动和拉动动机要素,明确旅游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作用机制.在澳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68个有效样本后,检验假设模型,发现饮食旅游的推动动机为休闲放松、饮食猎奇和文化探索,拉动动机包括饮食产品和配套服务;休闲放松、文化探索和饮食产品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饮食猎奇要素对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文章从供求两方面明确了饮食旅游的参与原因及其后续效应,为发展饮食旅游、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是当前国内外旅游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为例,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云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3.
从全新视角看国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翔  高峻 《旅游学刊》2013,(4):57-65
文章从分析1978年至2010年间发表在国外英文类核心期刊上的区域旅游合作文章入手,以全新的视角,解释了国内学者参考国外区域旅游合作文献的必要性,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概念、合作的经济诱因、合作动机、合作范围和合作模式,并着重介绍了公共治理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文章目的在于向国内学者介绍该如何参考国外区域旅游合作文献,吸收国外研究的精髓,以指导自身的旅游研究和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0月21日,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共同举办的“中国游游研讨会”在北京王府饭店举行。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是由欧、美、日等主要客源国的大旅游公司总裁组成,其工作宗旨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以旅游发展的实绩和重要性敦促各国政府重视发  相似文献   

15.
潘华  王姗姗 《西部旅游》2023,(2):100-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普及化阶段,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日渐提升。文章基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指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以期构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我国10个省120个地市2005—2009年的相关旅游经济数据,对各省在中央电视台(CCTV)投放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形象广告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同期内连续投放广告与从未投放广告的样本差异,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省域形象广告投放政策对各省旅游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央视旅游形象广告的投放能够显著促进该省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的增长.在稳定性检验中剔除广告费用后,广告投放政策对国内旅游的毛收入依旧较显著,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对国内与国外相关文献的评述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量英文和中文文献的检索和分析,以几个重要的主题作为阐述的基本框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本土学者、外国学者以及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并对旅游研究过程中所呈现的基本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个分析,使国内同行得以一窥中国旅游问题在世界旅游论坛上被关注的程度,以及了解中国旅游研究与国外旅游研究的差别。本文提供的大量英文文献,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线索。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旅游目的地映象概念自亨特1971年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外有关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文献的分析,从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内涵、目的地映象的形成、目的地映象研究的意义、测量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评述.最后指出,国内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较多,但至今国内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成果有限,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旅游声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景作为旅游研究的新兴方向,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声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声景研究的差异,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旅游声景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结论包括:(1)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了声景资源的识别与开发和旅游地声景的评价等内容,而国外学者则关注了从安静声景的价值判断到旅游噪音的影响和治理,从声景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到新兴快速发展的音乐旅游等多个层面的内容;(2)在研究视角上,国外相关研究引入了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声学生态学、文化地理学等多种理论视角,实现了旅游声景研究的多视角融合,而国内基于地理学或旅游学视角的研究尚不多见;(3)旅游目的地的声景建设与改善、基于声景视角的旅游体验、声景变迁及声景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等是中国未来旅游声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乘数研究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守祥 《旅游学刊》2007,22(10):30-34
乘数效应是研究旅游业经济影响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旅游业乘数"是一个伪命题,现有的模型、计算方法是不可靠的,广泛引用的数据也不可信.本文分析了旅游业乘数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